奧推網

選單
時尚

歲寒有三友,夏至有三白

圖片|清涼地兒-了琹 ?

夏至至,有兩大難過。

要麼陽氣盛到極點,走在燙腳的路面,周圍的暑氣焗得人胸後背滋滋冒汗;要麼雨水漣漣,不小心踩到鬆動的泥磚,還冷不丁地噴你一腳汙水。

只有夏至三白,梔子、茉莉與白蘭不為所動。越熱,花瓣就越白。又不怕雨,越淋漓,花香就越因雨散得更遠。

有人說:“見白花如見玉。”它們以清爽之姿,凜然刺入這片惡境,白得坦坦蕩蕩。這是時節的智慧,讓人們在被無盡頭的暑熱折磨的同時,也有花木帶來這個季節的美意。

歲寒有三友,夏至有三白。

圖片|空谷尋芳 ?

人人都說梔子是青春之花,私以為它最能代表的是老家。

那裡烈日高照沒有空調,蟬鳴必在午後響遍村莊,吵雜裸露的日子很難說夏日的好,但是當密密綠葉長出了第一朵梔子花,誰又都會覺得,日子最好必在仲夏。

白天大家忙得咕嚕滾轉,夜幕四合才陸陸續續回家,吃罷晚餐,就會有小孩摸黑到大路邊摘梔子,因為花香飄得遠,回來才臨門一腳,就被一些阿姨偷笑說:“又去摘梔子啦!”

圖片1|憧夢 ?

圖片2|隨心 ?

我曾疑心,梔子花香成這樣有什麼用?如文震亨所說:“不宜近嗅”,且甜甜膩膩,太容易招惹蟻蟲攀爬。

如今看來,幸虧它香得奔放,香得豪邁,把小孩摘花的喜悅,蔓延到整個大院,鑽進無暇顧及花開的人們的心裡。夏日忙忙,梔子花香。

相反的是梔子花香濃,花色卻白得安分極致,雪白雪白的乃至有任何一丁點別的東西沾染上,便就覺得它“不乾淨了。”

圖片|Alvin ?

通常白色花的香一般都特別濃郁,因為沒有色彩去招蜂引蝶,只能靠嗅覺。“素華偏可喜,的的半臨池。”原來自然界也是越樸素,越豐富,難怪中國人們喜歡這樣不加矯飾的素華。

夏天的一切如同放大鏡,把熱、苦放得很大,看似很難熬的日子,其實夏天的快樂來得比其他季節都要便宜。

人生最難得,不就是如此簡單而完整的日子麼。

夏日苦多,梔子花白。

待陽光猛烈一曬,一陣暴雨過後,茉莉花開了,大概是剛從綠葉間探出來的緣故,它的白有一點綠,卻又小巧,似羞赧少女的小腦袋,好奇地張望這個世界。

茉莉花是南方人的白月光。有人在菜市場買完後,又花十元提上一盆茉莉回家,養在陽臺。買時含苞,沒有什麼香,彷彿小小拳頭把花香緊緊握住,等到暮雲四合,花苞裂出一瓣,香味就溢了出來,透過紗窗潛入屋裡。

圖片1|Just ?

“一卉能燻一室香,炎天猶覺玉肌涼。”茉莉花香,讓生活在“水深火熱”的南方人,也有一種明月來相照的清涼之境,仲夏之夜也就覺得不再難耐不堪了。

茉莉常見,倒也因為常見,讓人覺得它俗。可是誰都無可否認,它的香氣最為平易近人,任誰見了,都會想要湊上去深深吸一口。

更不必說花朵欲綻之際,人們喜歡將茉莉做成花茶,用茉莉炒蛋,或者製成精油,吃進喝進用進生活裡,還有“茉莉簪髻。”

一次在公交車上,見到一位四十餘歲的女性將茉莉做成花簪,別在頭上,“誰家浴罷臨妝女,愛把閒花插滿頭。”此舉在年輕人看來,也許不夠時尚,然而隨時節別一朵茉莉,卻有一期一會的風俗之美。

俗不是不美。養花,聞花也好,食花,簪花也罷,體現的是我們對時節的珍重。

中國人好像有這樣的一種特性,脆弱的花大多不喜,卻對普通常見的花愛得深厚。也許正是世俗,才能令人們毫無負擔的愛它;正是常見,才可能成為許許多多人的白月光。

不同梔子茉莉香的直接,白蘭香文文靜靜的,很乖!它的白也很甜,像一團綿密細滑的奶油。

這種甜靜,汪曾祺說:“使我的心軟軟的,不是懷人,不是思鄉。”僅僅只是白蘭的美好。

這種美好在不同城市,有不同的面貌。在上海,是阿婆挎著小竹籃,在吳儂軟語裡叫賣“白蘭花,白蘭花要伐?”

籃子裡還小心地用浸溼的白布蓋著,有人買方才細細揭開,溫柔得好像在揭開新娘的蓋頭,那一低頭朵朵白蘭沁著水汽,很難不惹人愛憐。

被買去的人,別在衣衫,或掛在挎包,穿街走巷,趕去上班。不禁心動,在這樣高樓林立的重一線城市,也有這樣簡單的自然風景。

在嶺南人看來,它是路邊一排排高大的行道樹。葉子比巴掌要大,密密地聚集在枝頭,從此什麼烈日當空也就不用怕了,因為四周的牆壁、地面,附近人家的窗子,通通都可以被映綠。

花開時節,人在樹下走過,還能聞到幽幽的蘭香。白光瀰漫的城市,白蘭帶給嶺南人的是蔭涼的溫柔。

不止一次疑慮,比之梔子茉莉,白蘭好像總是弱了幾分,普通了幾分,是否能進入夏至三白。

而再細想發覺,美的事物能讓人溫柔,往往不是因為別的,而是美好本身就讓人心軟。

沒有一個季節像夏天一樣,一切都那麼張揚,陽光、雨水、暑氣盛到極致。雖然隨之而來的,我們的情緒也會鮮明,但就像村上春樹所說:“我喜歡我的懦弱,痛苦和難堪也喜歡。”

是的,夏日燦爛不必遮掩,不必害羞,不必拘謹,做一個活在夏天的直性子的人,如同白如雪淨如玉的夏日三白,就要白,就要香,沒有套路,沒有忸怩作態。

夏至又至,願你的人生與日子,坦坦蕩蕩。

圖片|騎大象的螞蟻 ?

文字為物道原創,轉載請聯絡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