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時尚

菊花、枸杞、紅棗,沖泡白茶時加點料,真的能讓味道更好嗎?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

上一代的人,看不懂下一代、下兩代人的活法,這很正常。

就像母上大人,永遠看我的頭髮不順眼。

她覺得黑長直才是美,而我卻追求蓬鬆隨性。

外婆看不慣女性濃妝豔抹,和怎麼誇張怎麼來的美甲,殊不知這些都是現代年輕人自信心爆棚的武器。

她們看不懂,為什麼現在有一些女性強調單身。

更不能理解周圍某個人離婚後,做試管嬰兒,自己生自己養。

但在村姑陳看來,這種做法真的很酷。

自己生養孩子,是因為只想照顧自己的孩子,而不是順便還要照顧一個男人和他的家庭。

當看不懂另一群人的生活狀態時,要用學習的態度,去分析背後的原因。

代溝的出現,是因為老一輩的人,思想還停留在年輕時所處的那個時代。

定型了,自然很難再用發展變化的眼光審視時代的變化。

然而,哪有什麼代溝,有的只是其中一方的故步自封。

用行為分析法,每一種行為的背後,都是有道理的。

《2》

最近,仍然在刷某音。

當然,我們看某音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蒐集素材。

永遠不知道,今天會有什麼樣的牛鬼蛇神冒出來,為村姑陳提供新的寫作素材。

刷著刷著,突然看到一條畫風“清奇”的影片。

這條影片的釋出者,每天都要打卡喝茶。

並且也能夠看出,對方是位白茶愛好者,喝的大多是白牡丹或壽眉。

但不同之處在於,他熱衷於挑戰用各種各樣的東西,混泡白茶。

昨天是菊花,今天是枸杞,明天是玫瑰花,後天是紅棗,大後天是金銀花……

總之,變著花樣泡白茶,一個禮拜都不帶重樣的。

其中,有一些好心的圍觀群眾提醒他:“喝白茶還是最好不要亂加東西,清飲就好。”

可沒想到,人家壓根就不領情。

或許覺得被冒犯了,還言之鑿鑿地說:“你難道不知道,唐朝人喝茶,要放蔥、姜、八角、橘子皮、薄荷、鹽這些調味料嗎?我這是在傳承傳統文化,想怎麼喝就怎麼喝。”

在村姑陳看來,此人戾氣太重,全然沒有喝茶人的爽性與灑脫。

根據歷史發展,唐代的傳統是煮茶,到了宋代是點茶,行至明代就是泡茶了。

若一味地故步自封,或許我們現今還在喝著鹹菜湯一般的茶湯吧?

如果墨守成規,宋代以後的飲茶法,就是非(唐代的)傳統的了。

難道就要以此指責宋人數典忘祖,明人背祖忘宗嗎?

東漢的王充在《論衡》一書中寫道:“至今而不知古,謂之‘盲瞽’;知古而不知今,謂之‘陸沉’。”

每個時代的時代背景不同,喝茶的方式自然也不同。

謂之“盲瞽”,在於其並沒有真正瞭解傳統,我們的前人不是不喜歡清飲,而是沒有現如今的條件。

彼時,中國尚未分出六大茶類,製茶工藝也處於初級階段。

唐朝人喝茶,大多是直接用茶樹上採摘的鮮葉,

加入各種各樣的作料,也是為了壓制苦澀感。

所以,因為條件有限,不得不像煮粥那樣煮茶。

到了後來,製茶工藝發展得愈發成熟,大家更喜歡泡茶,喝茶湯的原汁原味。

如今,我們又何必罔顧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呢?

《3》

在《禮記》中,還記載過一個關於孔子的故事。

大致是說,魯哀公問孔子身上所穿的衣服,是不是儒服。

孔夫子回答他說,自己小時候住在魯國,就穿魯國的服飾,長大以後住在宋國,就穿戴宋國的服飾,從來沒有固定穿著。

最後,還總結出了一個心靈雞湯味十足的道理。

那就是,作為一個讀書人,他的見聞是不分時空,不分地域的。

至於穿戴和服飾,乃身外之物,入鄉隨俗就好。

現如今的有些人,總以為穿一身漢服,就回歸傳統;彈幾首古琴曲,就復歸自然了。

更甚者,以為學著唐人鑑茶,就是在傳播傳統茶文化了。

殊不知,尊古,並不意味著泥古,更不是在皮相上執著。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特點,都有屬於自身的長處。

每個時代的人,都應該儘量瞭解傳統,再將當代的優勢技術融入傳統,為其注入活力。

只有這樣,才能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讓傳統日日常新。

若只是簡單地複製貼上,不過腦子,對於一千年後的子子孫孫,我們終將只是一堆泡沫。

因為我們無所作為,裹足不前,被時代遺忘,也就不足為奇了。

之所以

好白茶提倡清飲,是因為香氣、滋味經得起考驗。

把水燒開以後,均勻地澆注在幹茶上,促使其釋放體內的營養物質。

在高溫的激發下,茶香氤氳,周身瀰漫著輕盈的、純淨的、純粹的香氣。

這股氣味,不靠任何的調味料襯托,是茶葉最真實的狀態。

無論好壞,都能完完全全、清清楚楚地呈現出來。

《4》

喝白茶加料,早就不是新鮮事了。

最開始的時候,是某些別有心思的茶掌櫃,帶頭宣傳的。

眾所周知,老白茶中有一種特殊的香氣,因為類似於紅棗的氣息,遂稱為“棗香”。

但棗香的形成,並不簡單。

除了需要以梗粗葉大、富含果膠物質的壽眉為原料,除了要壓餅之外,更重要的,是品質要出眾。

產區好、工藝好、儲存好,是產生棗香的硬性條件。

然而,在市面上,品質優秀的壽眉餅,畢竟屬於稀罕貨。

更多的,是那些價格低廉,內含物質匱乏,品質極差的做舊老白茶。

想要讓這些做舊茶,自發地生成棗香,幾乎是不可能的。

即便存上十幾二十年,也只可能擁有渥堆發酵後,所產生的類似於神仙水的酒糟味。

總之,和清新馥郁的棗香,基本扯不上關係。

這時候,就有人想出了一個損招。

既然茶葉本身沒有棗香,那就自己加幾顆紅棗進去,一起放到煮茶壺裡,不就是“棗香”了嗎?

於是乎,越來越多人,開始嘗試喝茶加料。

從紅棗,到菊花,再到枸杞、玫瑰花、雪梨、陳皮,等等等等。

如果要歸納一個茶圈“黑暗料理”,白茶絕對是名列前茅,每個人都能想出無數種獵奇的喝法。

話又說回來,真正好的白茶,在真正愛茶的人手裡,絕不會遭到如此對待。

試問,老白茶如此稀有,價格昂貴,怎麼捨得加料呢?

加料之後,清新淡雅的白茶本味,幾乎被全部掩蓋,留下的只有作料的味道。

菊花多少錢一斤?紅棗多少錢一斤?枸杞多少錢一斤?

比起加到老白茶裡煮,直接泡水喝,豈不是更方便?還省錢。

所以,加料喝白茶,到底是聰明還是糊塗,相信列位看官自有定奪。

《5》

就如同孔夫子的看法,穿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平時的作為。

貫徹始終,茶文化的發展之路,是在傳統上創新。

不能忘了根與本,但也不能抱殘守缺。

有的人喜歡看未來,有的人喜歡看過去。

沒有什麼不好的,就是角度不一樣。

可不能忘記,發展有發展的道理,人不可能永遠活在以前。

天天把唐朝人如何如何掛在嘴邊的人,可能思想還留在大清滅亡之前。

至於是清飲還是加料,就看諸君身處“魯國”還是“宋國”了。

更多關於泡茶的知識

大壺泡茶、大杯泡茶、蓋碗泡茶,誰才是中秋團圓夜喝巖茶的方式?

天熱了,“冷泡茶”和“沸水泡茶”,誰才是喝白茶的最佳方式?

沖泡白茶的3大誤區,茶具、泡茶水、泡茶方式,一次性說清楚

沸水沖泡白茶也要分季節?冬天合適沸水泡茶,春夏還是冷泡茶?

泡白茶3大坑,第一溫水泡茶,第二泡茶坐杯,第三坑你知道嗎?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瞭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