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怪病例:尿道里排出月經血,一次剖宮產,讓大姨媽改了道

這天,被譽為妙醫神探的姜醫生接診了一個奇怪病例。

患者小苗是一名網際網路公司的中層白領,來到醫院的婦產科,訴說自己的病情。

小苗今年30歲,幾個月前,在外院進行了剖宮產手術,剛生完孩子。但是,沒想到術後4天,出現了陰道持續性排液,雖能正常排尿,但尿量很少。

以後陰道排液又由持續性變為了間斷性,術後一個月出現血尿,呈現暗紅色,渾濁,沒有腹痛。此後血尿週期性出現,和以前月經週期相似。卻一直沒有月經來潮。

“您被人稱為妙醫神探,能看看我的病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嗎?”小苗迫切的眼神望著姜醫生。

姜醫生也是頭一回遇到月經血從尿道排出的病例,難道是剖宮產手術,讓生殖器官改了道?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透過常規檢查身體,發現小苗的腹部沒有異常。接下來,姜醫生決定做一個實驗,使用亞甲藍化學指示劑。

姜醫生從小苗的尿道注入了亞甲藍指示劑,最終,在小苗的宮頸口見到了少量的亞甲藍流出。

接下來的膀胱鏡檢顯示,膀胱容量400毫升到500毫升,黏膜正常。膀胱底部可以見到2釐米x2釐米的瘻孔。中間有縱行索條狀的黏膜組織。宮腔鏡檢查,子宮探針可探至子宮底部,但宮腔鏡不能進入宮腔。

最後姜醫生下了診斷:小苗屬於膀胱子宮瘻。需要修補瘻口,讓各個通道重新各司其職。

手術檯上,姜醫生打開了小苗的腹腔,經腹膜外切開了膀胱,在膀胱的底部可見到3個瘻孔,其中2個較大的各為1。5釐米x1釐米,兩孔距離很近,中間僅隔一個索條。另外一個較小的瘻孔直徑約為0。5釐米。

姜醫生沿著瘻孔周圍切開了膀胱黏膜,進行遠心剝離,暴露出來了子宮橫形宮頸裂口,長約3。5釐米,為剖宮產的橫切口沒有縫合,膀胱上瘻孔與宮頸切口下緣距離也很近。

姜醫生仔細地將膀胱瘻孔與子宮頸充分剝離後,逐層縫合子宮頸裂口及膀胱瘻孔,膀胱內膜病檢為炎性肉芽組織,未見子宮內膜。

術後小苗恢復良好,17天后再次月經來潮,從陰道排出。1年後,又生了二胎。

小苗出院後,我們科室針對這起罕見的奇怪病例,做了覆盤分析,姜醫生作為主要講述人,談了她的觀點。

患者之所以出現了膀胱子宮瘻,是因為在剖宮產時,醫生在縫合子宮切口時將膀胱後壁誤認為子宮切口下緣,有數針穿過了膀胱,造成了瘻孔。這樣的一個後果是子宮切口就有一部分漏縫,造成了膀胱宮頸瘻。

“那患者月經血從尿道流出,是怎麼造成的呢?”有同事不解地問。

姜醫生說:“主要是因為,宮頸切口與膀胱破口的通道比宮頸口通暢,因此尿液和月經血不從宮頸排出,而由尿道排出了。”

小橘子問:“如何避免這種情況呢?”

姜醫生說:“要想避免這種情況,剖宮產手術,切開腹膜時最好先分離腹膜外脂肪層,看清臍韌帶。因為臍韌帶向下止於膀胱底,是尋找腹膜,避免傷及膀胱的可靠標誌。此外,子宮下段橫切口不宜過低,或者行子宮下段縱切口,必要時向上延長切口,娩出胎兒要緩慢,不要急躁,防止傷口向下撕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