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宋金時期文壇盟主元好問:妻子是我的後代,我為何不娶元朝妃子

如今我們談到悽美的愛情故事,就不免會想起千古名句“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而寫下這流傳近千年的名句作者,其實是一位16歲的少年,此人就是

宋金時期的金國人元好問

其實,元好問的一生並不像他的詩句那麼浪漫。但不可否認的是,他的文學造詣之高,涉獵詩、文、詞、小說等,後被尊為“宋金時期文壇盟主”。那麼,這位“盟主”的人生經歷是怎樣的?

少年寫出千古名句

對妻子重情重義

金朝始於北宋政和五年,由女真族建立,與宋朝、蒙古等並立。金朝統治期間,統一了包括黃河流域在內的北方地區,與宋朝對峙了一百多年,而文壇盟主元好問,就是金國的著名文學家。

元好問原本是北魏拓跋氏的後裔,後來隨著孝文帝漢化改革,改為姓元,所以也算是漢族人。元好問天生聰穎,四歲就開始讀書,七歲的時候就能寫詩了,

從小就被稱為“神童”

。在他

14歲的時候,拜陵川儒學大師郝天挺為師

次年,元好問在陵川西溪參加一個文人的宴會,在宴會上當場寫了一首五言詩轟動全場,因此

“一詩成名”

在1205年的時候,

16歲的元好問到山西太原參加科舉

,在半路上遇到一個獵人。獵人說他捕捉了兩隻大雁,其中有一隻逃跑了,他就殺死了被抓的那隻大雁,準備拿去售賣。此時,另一隻大雁雖然逃跑了,看到同伴被殺死,

在空中盤旋久久不願離去,還時不時發出哀嚎,最後竟然從空中墜落而死

元好問聽了深受感動,覺得大雁是這世界上最痴情的動物。於是他就買下了這兩隻大雁,將它們葬在一起,

在大雁的墳墓上面放石頭作記號,並取名“雁丘”

。元好問因此受到啟發,寫下了那首著名的

《摸魚兒·雁丘詞》

,16歲的元好問就能寫下如此名詩,可見他的確才華橫溢。

《摸魚兒·雁丘詞》(節選)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

……

文人多是風流才子,元好問雖然寫了不少關於悽美愛情的詩詞,但他的一生沒有任何情感糾葛,是個非常重情重義的人。元好問的一生娶了兩個妻子,他對這兩位夫人都是情深義重的。

元好問

18歲的時候,就娶了結髮妻子張氏

,張氏是金朝戶部尚書張翰的女兒,出身於書香門第,與元好問是門當戶對。結婚之後,元好問與張氏伉儷情深,兩人共同面對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日子過得不錯。

但是好景不長,元好問與張氏並沒有白頭偕老。

張氏因病去世後,他在悲痛中寫下一篇悼念詞《三奠子·離南陽後作》

。元好問此時的狀態,就像失去同伴的大雁一樣落單了。

後來,元好問娶了比他小很多的繼室毛氏

。在國家危難的時候,元好問作為金朝的官員被蒙古軍俘虜,毛氏陪他度過苦難,期間一直不離不棄。

元好問年近半百的時候重獲自由,帶著妻兒回到故鄉居住。不過,此時的他專心於撰史,經常外出收集資料,於是照顧家庭的重擔就落在了毛氏身上。毛氏很明白元好問在國家滅亡之後的那種心情,一直無怨無悔為家庭付出。

元好問因此受到感動,在他的詩《自題》中寫著:“共笑詩人太瘦生,誰從慘淡得經營。

千秋萬古迴文錦,只許蘇娘讀得成

。”最後一句恰恰就是感嘆毛氏能夠理解他的心情並給予支援。

元好問少年就能寫出千古名句,

婚後也對自己的妻子很忠誠,即使他喜歡喝酒寫詩,也從來不在風月場所停留

。但是,如此有才華的元好問,科舉卻一直不順。

步入仕途

做了三件受非議的事

元好問雖然4歲啟蒙,16歲寫下千古名句,少年成名,但他的科舉之路是坎坷的,前後參加了五次考試都沒有結果,直到32歲才中進士。

中進士之後的元好問,直到過了三年,他

35歲的時候才當上官,起初被任命為河南鎮平縣令

,縣令我們都知道是比較小的芝麻官,所以元好問的日子仍舊清苦。後來,他又陸續當了內鄉、南陽(都在今河南境內)的縣令,可以說,元好問在縣令這個位子上坐了好久。

不過,元好問擔任縣令期間,確實為百姓做了很多事情。在內鄉的時候,原來

因為兵禍被破壞的田地,在他的主持下都恢復了生產

。到了南陽,正值旱災來臨,元好問就

上書朝廷,為百姓爭取到了三年免稅的福利

,讓百姓得以休養生息。

不過,

元好問在當時也做出了一些飽受爭議的事情,讓百姓很不能理解

1232年,蒙古軍包圍了金國的都城汴京

,金國皇帝金哀宗逃出京城。第二年,

金國將軍崔立發動政變,自封為王,開城投降

。崔立被金國百姓認為是叛徒,一時之間謾罵不止。

崔立自認為他的投降避免了蒙軍屠城,保住了百姓的性命,實際上是立功了,就命元好問主筆為他立“功德碑”

。元好問深知這涉及名節大事,就推脫給太學院的學生劉祁。劉祁無奈只好起了草稿,然後由元好問修改。

元好問雖然沒有為崔立書寫一堆稱讚的詞語,只是敷衍了事,但是他做了這件事,就被世人所不齒,說他曾經為叛賊寫功德碑。

而第二件受世人非議的事,就是

元好問寫信給蒙古中書令耶律楚材

。在金國汴京被蒙軍攻破的時候,元好問曾經寫信給耶律楚材,

請求他保護金朝的54名儒生,並加以重用

雖然耶律楚材並沒有給元好問回信,但是

他推薦的儒生,大多數被元朝重用

,這說明元朝是有聽取元好問的意見。元好問推薦的這些人,

對於中原文化的儲存,起到了重要作用

如果說,前面元好問做的兩件事,是迫於無奈或者出於對民族文化的保護之心,

那這第三件事,至今都得不到理解

1252年的時候,

63歲的元好問北上覲見忽必烈,給忽必烈獻上“儒教大宗師”的稱號

。忽必烈作為一個蒙古人,對漢學的儒家思想可以說了解甚少,但是元好問給他這個稱號,忽必烈很是高興,就接受了。他還提出了

免除儒生的兵役,忽必烈覺得有道理,就同意了

有人說,元好問在逐漸地認同蒙古人的政權,所以才會做出這樣的事情。其實,在國家滅亡的時候,元好問也很痛心,他讓忽必烈免除儒生的兵役,其實是在保護儒生,提高儒生的社會地位。

在金國滅亡之後,元好問作為一介文人,做了什麼事情呢?

因國亡被囚

晚年為金國撰史

蒙軍攻破汴京之後不久,金國就滅亡了,而

元好問作為金國的官員,被蒙軍困在城中,後被俘往山東聊城囚禁兩年

。在這期間,元好問為了讓金國的文化流傳於世,編撰收集了《中州集》的一部分,記錄金國已故的君主和臣子的詩詞。

在汴京被圍困的時候,元好問就曾經向丞相建議用小字抄寫國史,危急時刻還能帶走。他堅信

即使國家滅亡,但是國史不可滅

,金國的歷史也值得被史冊記載!元好問在國亡之後,更加堅定了為金國撰史的心。

在他50歲的時候終於重獲自由,元朝想要拉攏重用他,但是此時的元好問已經無心仕途,一心只想為故國做點事情,就拒絕了元朝的邀請。

他的後半生,都在為金國撰史

,元好問為史學做出的貢獻是巨大的。

元好問回到家鄉,

在家裡建造了一座“野史亭”,他經常在裡面存資料、寫歷史

。元好問後半生的時光,

常年奔波於燕京、汴京、洛陽和太原等地,他到當地訪問、蒐集資料,一有金朝君臣的資料,就趕緊用小紙條記下來

經過20年的奔波

和撰寫之後,元好問

完成了《中州集》、《壬辰雜編》等鉅作

。其中,《中州集》作為一部金朝的詩歌總集,記錄了金朝君臣以及文人、布衣百姓的詩詞2116首,而且為每個作者都寫了小傳,填補了中國文學史的空白期。

後來,元朝遵循前例為前朝撰史,

元朝史官撰寫《金史》的重要參考資料就是元好問的這些史書著作

。《金史》能被公認為《二十四史》中比較好的作品,元好問的功勞不可忽視。

雖然元好問一直致力於為金國撰寫歷史,但是,他始終沒有覺得自己做的事情有多偉大,這從他以詩人自居就能看出來。

1257年,元好問在河北石家莊去世,享年68歲。即使他在史學上做出巨大貢獻,但是他在臨終前交代後人,在他的墓碑上寫上

“詩人元好問之墓”

七個字,足以說明元好問並沒有覺得他為故國撰史就值得稱為史學家。

元好問陵墓

結語

元好問的一生,沒有悽美的愛情故事,但是他終生為伴的詩詞和歷史,讓他能夠成為“宋金文壇盟主”。他在文學和史學上的造詣,值得後人稱頌。

他一生做的三件飽受世人爭議的事情,其實細細分析,我們就大概能理解,處於那個時代,他作為一個文人,有太多的無奈。其實他對於儒生的保護是看得見的,對文化和歷史的傳承理念,也是歷史上少有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