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與民爭利,五行缺德:唐德宗李適的悲喜人生

唐朝後期的帝王當中,罕有英明睿智之主。唐德宗李適就是一個這樣的人物。他出生於唐明皇治下最繁榮的天寶元年,卻在14歲那年遭遇到了安史之亂,連自己的母親都在安史之亂中失蹤了。

在苦難中成長起來的帝王,可能應該更加顯明。但唐德宗不一樣,這位帝王並沒有感受到自己身上的擔子有多重,卻把個人存亡視為第一要務。李適即位後,面臨的是一個藩鎮割據,閹黨亂政,大臣們黨爭不斷的朝局。並不比崇禎後來好多少。雖然在歷史上,唐德宗的評價並不算壞,但此人還是五行缺德,唐德宗這個廟號,就是對他一生精確的詮釋。

唐德宗推行的兩稅法新政,被視為一大創舉,但這實際上是唐德宗為了解決自己手頭不足的問題,想出來的下下策。面對藩鎮割據的局面,朝廷的收入入不敷出,只有將地稅和人頭稅確定下來,一年上繳兩次。這算是一個創舉,但在那個動盪不安的年代,此舉只能加重百姓的負擔。

唐德宗對大臣幾乎沒有好感,對藩鎮也無可奈何,只對宦官委以重任。面對世襲罔替的藩鎮集團,唐德宗雖然痛心疾首,但也毫無辦法。對藩鎮的削弱,讓唐德宗成為了唐朝歷史上第四個逃離長安的帝王。

唐德宗決心建設一支屬於自己的軍事力量,但統帥卻交給了宦官。這是唐朝歷史上宦官的巔峰時期,掌握著唐帝國僅有的核心軍力。但此人最為受人詬病的,是他對錢財的無盡追求。

在唐德宗統治的中後期,唐帝國的苛捐雜稅實在讓天人公分,各種稅目品種繁多,讓百姓苦不堪言。為了斂財,唐德宗甚至縱容宦官在市場上公開搶奪,簡直跟強盜無異。韓愈的貶謫,白居易的《賣炭翁》都跟此有很大的關係。

大家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