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大宋山河:李重進之亂—為何有外援的叛亂還會輸得如此徹底?

編者按:要說李重進叛亂得失敗,跟李筠叛亂失敗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李重進叛亂雖說打的旗號也是“光復大周”,但卻和李筠有著本質的區別。李筠是為了自己做皇帝,但某種意義上說,李重進卻是被趙匡胤逼反的。李重進的叛亂,某種程度上也是響應李筠,因此他的叛亂有著準備不足等先天劣勢。

關於李筠之亂的全過程請看

大宋山河:致命考量——北宋初年的那些“風風雨雨”

01

趙匡胤的猜忌

李重進是何許人?其實他和柴榮一樣,都管後周太祖叫舅舅。不一樣的是,柴榮過繼給了郭威,有生之年一直叫郭榮,再也沒有恢復本來名姓。既然和周世宗柴榮是姨表表兄弟關係,李重進跟後周的關係自然比李筠要近。但是李重進所佔領的地方是揚州,作為淮南節度使,他的地理位置比李筠更加重要。只不過後周一直是中央軍強於地方軍,後周又是壓著南唐打,所以李重進所配備的軍事實力自然不如需要抵禦北漢和契丹的李筠強大。

郭威

不過,李筠已經反了,而且把北漢的兵引了進來,此時作為柴榮表兄弟的李重進如果再把南唐引進來,那就麻煩了。因為李重進這層親戚關係,趙匡胤其實並不信任李重進,因此不僅在李重進想見趙匡胤時讓李昉替他拒絕,還一直問大臣意見。李重進見自己不受皇帝信任,知道自己遲早為趙匡胤所不容,因此結交李筠。

誰知道自己派去結交李筠的使者翟守珣一直就知道趙匡胤,於是跑回開封,透過樞密承旨李處耘見到了趙匡胤,對趙匡胤說:

『重進終無歸順之心矣。』

02

南唐拒絕介入

趙匡胤命他勸說李重進不要和李筠同時起兵,這樣使我分兵。這一點也說明,翟守珣極有可能原本就是趙匡胤的人,甚至很可能乾脆就是李重進身邊的臥底,而且是個小人物,所以不能直接見趙匡胤,而是需要透過拜謁高官引見。

翟守珣對李重進說起兵之前需要好好做準備,不要輕易發兵,李重進就信了。其實,李重進就算不信這話,當即響應李筠,也未必能打敗趙匡胤,因為李重進是後周世宗柴榮埋在南唐這裡的一顆釘子,李重進就算結交南唐,南唐也未必摻和進來,因為這一年南唐中主李璟正忙著遷都,再加上自己恐懼宋朝,很難介入進來,更何況李重進是否真準備謀反李璟基本不可能清楚,因此南唐是不可能介入進來的。

事實也確實如此,當李重進被任命平盧節度使時,李重進還在猶豫要不要造反,趙匡胤派陳思誨賜他丹書鐵券,李重進就想跟著陳思誨入朝,結果手下消極怠工不給他做朝服,李重進又害怕自己是前朝親戚,怕趙匡胤加害自己,於是軟禁陳思誨,此舉意味著向朝廷宣戰。派使者向南唐求援,“唐主不敢納”。揚州都監、右屯衛將軍安友規知道李重進必定會造反,於是過了各城池跑了。李重進因此懷疑將領不附逆,殺了十多個軍官。

七月二十日,李重進在李筠已經被平定近一個月後向朝廷正式下了戰書。

上命馬步軍副都指揮使、歸德軍節度使石守信為揚州行營都部署,兼知揚州,行府事,殿前都指揮使、義成節度使王審琦為副,宣徽北院使李處耘為都監,保信節度使朱延渥為都排陣使,帥禁兵討之。

二十四日,削李重進的官職。

03

趙匡胤親征揚州

十月初四日,安友規到了汴梁,趙匡胤隨即任命他為滁州刺史,為前軍統帥。趙匡胤問計於趙普,趙普回答:

『李重進守薛公之下策,行武侯之遠圖,憑恃長淮,繕修孤壘,無諸葛誕之恩信,士卒離心;有袁本初之強梁,計謀不用。外絕救援,內乏資糧。急攻亦取,緩攻亦取。兵法尚速,不如速取之。』

李重進用薛公的下策,卻想實現諸葛亮目標,就憑藉長江淮河,修繕一些孤零零的堡壘,沒有諸葛誕的恩威信用,將士離心,有袁紹的勁旅,卻不用好的計謀。外部沒有救援,內部缺乏錢財和糧草。就算慢慢打都可以把他打敗,兵法講究以快取勝,不如儘速滅了他。

這裡面提到一個人,就是薛公。薛公是漢初劉邦的謀士,他曾經分析英布可採取的上中下三策,並精準預言了英布會採取下策。不過薛公的下策是向東打吳地(今蘇南),向西取下蔡(今安徽),把輜重財寶送到越地(今浙江),自己跑到長沙(今湖南),顯然李重進並沒有這樣做,事實上,什麼“武侯之遠圖”、“袁本初之強梁”“計謀不用”,嚴格來說李重進都沒有,諸葛亮的“遠圖”是出隴右再圖東進,跟李重進這樣身處東南的人八竿子打不著,所以這些類比只是為了說明,李重進志向遠大卻用了下策,軍隊強大卻離心離德而沒有智謀之士,這番話表面引經據典實際上都是虛指。

諸葛亮

趙匡胤也是個工作狂,事必躬親,平定李筠後修整大軍四個月,終於在十月二十日,下詔御駕親征,命弟弟趙光義(本名趙匡義,已於當年正月二十三日賜名光義)在大內部署(相當於監國),讓吳廷祚權同東京留守,呂餘慶做副手。二十四日,趙匡胤整軍出發,乘舟東下(估計是沿隋唐大運河),二十七日到達自己的龍興之地宋州。

趙光義

十一月戊戌(初二),次宿州。甲辰(初八),次泗州。舍舟登陸,命諸將鼓行而前。丁未(十一),至大義驛。

沒想到的是,石守信已經快攻打下揚州,呈報後,請趙匡胤來觀戰。當晚,趙匡胤到城下,舉燈夜戰,城破,李重進燒燬府邸自焚。一見這種情況,所有李重進部下的憤怒都聚集在陳思誨身上,陳思誨被殺害。

趙匡胤花錢找到翟守珣,封官殿直,不久改供奉官。這個背主求榮的叛徒也沒有得到重用。

兄深州刺史重興初聞其叛,即自殺;弟解州刺史重贊、子尚食使延福並戳於市。

李重進的兄長李重興在李重進剛叛亂時就畏罪自殺了,弟弟李重贊、侄子李延福被斬首於市。十一月十三日,賑給揚州城中百姓米一人一斛,十歲以下半斛。十四日,趙匡胤拿出對付李筠後代的法子對付李重進家人,赦免李重進家屬和部曲,逃亡者允許自首免罪。二十八日,李處耘命為揚州知州。十二月二日,趙匡胤啟程離開揚州,二十日到達京師。

04

趙匡胤的反應及行動為何那麼慢?

我們看整個平定的過程,非常簡單,趙匡胤實際上根本沒必要親征,因為石守信基本上已經把揚州打下來了,反觀李筠同趙匡胤的作戰就非常激烈,趙匡胤也是費了好大勁才親征成功。原因不僅是李筠有外援,更因為李筠所在的地方距離開封非常近,而李重進就顯得遠了。

05

兩場叛亂緣何失敗?

我把原因歸納為六條。

叛亂首領外強中乾

。李筠滿腦子割據思想,而李重進優柔寡斷且多疑,李筠引的外援太弱,北漢完全靠契丹支撐,李筠居然沒有聯絡契丹,且這二人造反雖然聲勢浩大,但是卻缺乏可用的將領,李筠有謀士而不用,李重進連個謀士都沒有,自己信任的那個謀士翟守珣又是趙匡胤的臥底,這樣的軍隊怎麼可能不敗。

南唐不肯援助

。其實,南唐如果這時候插一腳,興許李重進還能活,但是南唐此時只知道自守,不敢得罪宋朝,當然,即使有南唐,這場叛亂也是基本不可能成功的,只不過南唐的加入很可能消耗宋朝國力。

趙匡胤個人領導能力很強,團隊行動力更強

。事實上,這兩場叛亂,如果趙匡胤的水平跟這二位差不多,再加上也缺乏將領,估計,鹿死誰手還是未知數。

叛軍內部不團結,行動不同步

。李重進沒有選擇跟李筠同時叛亂,而是等到唇亡齒寒之後再造反,李筠則是遇到趙匡胤全力進攻,倘若趙匡胤分兵,光一個石守信就分身乏術,而石守信在平定兩場叛亂中都起到決定性作用。

趙匡胤佔據政治優勢

。首先李筠和李重進打出來的旗號就不怎麼吸引人,在五代十國這樣頻繁改朝換代的時代,人們根本沒有很強的忠君觀念,更何況後周建立到滅亡只有八年多一點。趙匡胤是皇帝,佔有道義制高點,而李筠等人沒有推舉出自己的皇帝,也就毫無政治優勢可言。

趙匡胤後方穩定

。李重進是後周皇室宗親,李筠又和趙匡胤的禁軍素有結交,倘若真如李筠說的那樣禁軍倒戈,趙匡胤必定陷入兩線作戰,內外交困。趙匡胤後方穩定得益於趙普、趙光義等人在後方的努力。

趙匡胤

結語:這兩場叛亂,事實上趙光義都立了功,因此,後來趙匡胤傳位時,趙光義能夠當上皇帝。不管趙光義是不是趙匡胤的合法繼承人,功臣的身份都給他很大的助力。那麼,趙匡胤解決了國內矛盾,又會把矛頭對準誰呢?請關注下一節。

參考資料:《皇宋通鑑長編紀事本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