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現在罵張坤罵的最狠的人,或許是當初捧他捧的最嗨的人

看一個投資人至少要十年時間去評估,才能把運氣、週期、風格這些東西接近中性化的狀態。——張坤

基金理財莫追星

最近幾個月張坤管理的四隻基金業績很差,在同類型基金中排名靠後,其中易方達亞洲精選更是排名倒數第二。

自然,

以前瘋狂的基民不再“坤坤勇敢飛,ikun永相隨”--基金理財,還是不要盲目追星為妙。

當看到新能源、半導體基金噌噌噌的上漲,而自己的基金今年來收益仍為負時,怕是已經止不住罵N了吧。

諾安的蔡經理就經常被罵:

其實,不只是張坤,其他一些知名基金經理今年截止到目前基金業績也好不到哪裡去,

如蕭楠、董成非、謝治宇、周蔚文、朱少醒,候昊等。

但我們能用半年的業績就說明這些基金經理的管理能力不如目前收益排名靠前的基金經理嗎?毫無疑問,這些人仍然是中國公募基金的頂流。

判斷基金經理能力的強弱不要只看市場行情好時所管理基金的表現,還要分析市場行情不好時基金的表現--最好當然就是熊市抗跌,牛市跟漲。

我們的方法在什麼樣的市場環境裡會相對有效?我覺得相對在熊市裡面,我們的方法是會比較有效的。在牛市裡,能夠跑平市場,我們就認為是一個很好的成績了。因為不可能有一個方法能夠在所有市場中都跑贏,一個方法長期有效的前提,也是短期會經常性的失靈。

他們管理的基金長期來看業績還是可以的,只是遇到市場風格輪換,在一段時期內表現不好而已。

目前表現火熱的行業類基金,或許到了熊市會跌的讓人懷疑人生。

春節後市場走勢

股票型、混合型、指數型基金都是靠市場吃飯,當市場環境不好或者是市場趨勢不在這些行業時,想取得好收益,很難——再牛的基金經理也無法戰勝市場。

確實,

截止到目前,今年市場行情在科技成長行業,在順週期行業,而不在大盤藍籌,不在中概互聯。

或許可以更為準確的說,在今年二月份這些大盤藍籌股、中概互聯股達到了高峰,而重倉這些股票的基金也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之景象,在二月份淨值到了最高點;

而就在此時,也就是今年春節前後一段時間,一些善於追漲的基民跑著來了,是的,跑著來追漲,結果有些人被套到現在--不罵才怪。

今年二月份以後,白馬藍籌股走出了一條中途雖有掙扎但整體仍然呈下跌之勢的道路,而創業板在連續下跌一段時間後又重振旗鼓,目前已經超越了春節後的最高點--新能源和醫藥股功不可沒。

市場趨勢由‘茅指數’轉向‘寧組合’,重倉大盤藍籌股的基金業績自然一路下跌。

那為什麼這些基金經理不順勢調倉呢?

一是他們

堅持自己的投資理念

堅守自己擅長的行業

,就比如張坤,堅持價值投資,只要持倉股本質沒問題,是可以長期持有的。

我願意跟生意模式很好、競爭力很強的企業非常長期地一起走下去。

二是調

倉越頻繁,成本越高,判斷錯的可能性越大

管理的基金規模太大,不適合去投一些小盤類的公司,哪怕這些公司發展很好;基金的倉位也有一定的要求。

三是可能沒有預料到新能源、半導體等行業近期在股市上表現如此好又或是暫時不看好這些行業。

核心要做的是,有把握的時間才出手,沒把握時就看著。不要看別人賺錢眼紅,他賺他的,我賺我的,我賺到該賺的錢,就可以了。

我們或許很難做到

不在他盛名時而來,亦不在低谷時離去(追漲殺跌),但是想來不必神話他,也不必詆譭他,還是能做到的--我們做基金理財,客觀一些還是有必要的。

目前如何操作?

我們不可能每次都猜對市場趨勢,現在才開始轉向新能源之類的基金,會不會追高呢?

--對於風險承受能力低的普通基民來說就算錯過機會,也不要追高被套。

至於目前是堅持持有他們的基金還是賣出轉向其他賽道(

這些賽道已經不便宜了

),取決於個人的投資理念,取決於:

①你能忍受住這些基金短期收益率難看一些,並且做好資產配置,暫時不用這些資金。

②你能忍受自己的資金在這段時間不僅沒有為你帶來收益,而且還有虧損,此時其他行業的基金漲勢兇猛。

毫無疑問,他們的基金還是會漲起來的。

如果在今年早些時候,你問我張坤的基金是否還要繼續持有,我會回答‘可以分批出掉,轉向其他賽道’,畢竟當時收益率止盈也還可以;

如果目前這個時間點你問我是否還繼續持有,我只能說都跌成這樣了,如果投入的資金不急用的話,先拿拿看吧。

同樣的決定,在不同的時間跨度上來看,結果是不一樣的,如張坤所言:

(何時賣出)這取決於你的持有期限是多長,投資期限不同,做出相反的決策是完全合理的。你的持有期限如果是一年,可能你在這個時間賣掉是合理的。但如果持有期限是五年或者十年,那在這個時間賣掉是不合理的。

對我來說,易方達中小盤春節前後已出

,當然還是分批出的,也沒有賣在最高點,後續業績實在太差,我忍不了——

就算知道它後期會漲上來,在它連續下跌的時間,新能源、半導體還是能賺不少錢的

至於易方達藍籌,僅佔持倉組合一小部分,先拿拿看:

2021年截止到目前收益情況:

市場,有時候要順著它,有時候也要敢於對抗它。

注意:轉載請獲本人授權,文章中列舉的具體基金只是舉例需要,並非推薦,本文亦非投資建議,不作為基金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