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全球通脹又來了?內行人:現金容易貶值,未來3年建議持有2樣東西

通脹,沒有局外人。

民間有一句話是,“富人不怕通脹,窮人怕通脹”,啥意思呢?因為富人可以有很多手段對抗通脹,但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講,他們屬於工薪族,收入相對固定,一旦市場上的貨幣增多,那麼,自己手中有限的存款就容易被稀釋,以前花10塊就可以買一件必需品,現在可能需要12元了,購買力急劇下降。

不過,隨著人們對通脹效應的認知越來越多,很多普通人也加入到抗通脹大軍,而且從過去二十年的時間來看,他們真的成了贏家,這就是“買房”保值增值。

筆者的一位朋友是一名普通的會計,2009年來到這座城市的時候,沒有父母的資金支援,僅靠自己的4萬元付了首付款買房,然後不停的滾動操作,目前有3套房,市值900多萬,除掉100多萬貸款,淨值800萬。

如果僅是靠自己的收入來算的話,這10來年平均每年收入10萬,即便不吃不喝也只能留下100多萬,現在100多萬僅能付個購房首付款,所以,如果不是她一直執著的買房,相信就不會有今天的財富積累。其實,過去買房致富是一個共性。

資料顯示,把時間拉回到10年前,很多城市的房價不過3、4千元/平米,現在都兩三萬一平米了,如果按照增幅算,也有7-8倍。而同期的貨幣增幅呢?2010年末M2為72。6萬億元,到2020年末為218。7萬億元,增幅才2倍,很顯然,房子大幅跑贏了貨幣增幅。但問題是,很多專家包括學者都認為,“歷史不會簡單地重複”,現在不能再買房了,畢竟房地產黃金髮展期已經過去了。堅持這個觀點的人,主要有兩大理由支撐:

一是出生率逐年降低,很多人寧願少生,甚至不生,疊加老齡化因素,未來面臨一對年輕夫妻接手4、5套房子的情形,簡單地說,就是房子存量遠大於需求,房子多了自然就沒那麼值錢了;

二是房價收入比較高。國際上通行說法是,房價收入比在3-6倍較為合理,但現在很多城市的房價收入比超過了10,還有20、30的,說白了,房價與收入大幅脫節,按照現在的收入,普通人基本很難接盤現有的房子。

細細品味一下這兩點,人口對應的是需求,收入對應的是購買力,看似有道理,但實際並非如此。就拿近一年來全球房價上漲情況來看,顯然不是突然一下增加了多少人,也不是因為經濟狀況有多好,相反,受病情影響,經濟大都不怎麼好,但全球房價則出現了大幅普漲。

截至2021年5月,機構透過對全球150個國家統計資料顯示,出現幾個紀錄:1。全球房價創15年最大漲幅,有43個國家的漲幅都超過10%,漲幅最高的紐西蘭漲了32%;2。美國創30年最大漲幅,中位數房價為35萬美元,創歷史高點,近一年同比漲幅為23%;3。還有很多人印象中蕭條的日本樓市,房價也出現了大幅上漲,首都都市圈二手房均價從2700萬日元漲到3400萬日元,漲幅達到近26%。還有韓國,僅今年上半年就同比上漲了9。9%。還有加拿大、英國同比分別上漲了17%、13。5%等等。

房價為什麼會如此?在一位內行人看來,從近一年全球房價大幅上漲的情況看,其實主要原因就一個,“貨幣氾濫”。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開足馬力印鈔,導致全球大宗商品、原材料價格大漲,在寬鬆預期下,許多人把目光投向房產,說到底,通脹導致商品價格普漲,房子自然也不例外。所以,這輪房價上漲,無關乎人口,也無關乎普通購買力(只要能從銀行貸出款來)。

走到這個關口,很多人關心,房價已經漲上去不少,會不會隨著病情好轉,各國收縮貨幣,通脹消退,從而使商品價格下跌。在內行人看來,這僅是理論上的,實際可能並非如此,如果說去年一些國家印了不少鈔票作用在上半年的通脹的話,那麼今年以來超發的貨幣則會作用更長時間的通脹。作為沃頓商學院的教授Jeremy Siegel給出了警示性預測,美國在今年新增的貨幣供應量就超30%,按此速度,未來兩到三年,美國的通脹率超過20%很容易。對於未來通脹的擔憂,人民網在7月19日發表題為《全球通脹上行風險不容忽視(經濟透視)》一文中提到:

剛剛公佈的美國6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增長5。4%,環比增長0。9%,大幅高於市場預期。歐元區CPI同比連續4個月回升,4月至5月巴西、印度、墨西哥等新興經濟體CPI漲幅同比均超過5%。通脹預期走強,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不容忽視。全球經濟短期內仍有較大的通脹壓力。

作為全球通脹的動力源,從過去美國貨幣超髮帶來的全球物價上漲不可小視,最終很大機率還是會作用到其他國家,包括新興經濟體,說白了,全球再一輪通脹正在到來。內行人表示,這個時候現金容易貶值,留現金不明智,比如美國的儲蓄率在2020年4月份達到33%的高點,但到今年5月份時,降至13。6%,說到底,老百姓不願成為被收割的物件,而是要把錢花出去,要“買買買”,除了消費外,就是購買能夠抗通脹的商品。這位內行人建議,通脹若來,未來3年建議持有這2樣東西。

第一個是有些房子。對於普通人而言,能夠選擇的保值渠道確實不多,而房子正好大家又熟悉,從習慣性來講,很多人還是會把房子作為優先的保值標的。但在這裡也需要說明的是,房子本身也在出現分化,即便在通脹預期下,有些房子不會出現下跌,但增值的機率並不大,主要還是因為這類房子供過於求,比如人口淨流出的資源型城市、城市邊緣地帶、城市與城市結合部的房子,以及城市內部的“房齡過大、戶型過於老舊”的房子。相反,對於人口持續流入的城市、所處城市地段好,以及房齡新,特別是一些品牌開發商開發的房子,在好物業的加持下,房產價值空間較大。這裡還要注意一類房子,受學區劃片的影響,若某成片教育質量較好,一些非頂級學區的房子隨著後面劃入大片區內,其價值將迎來重估,或有意想不到的上升空間。

第二,稀缺貴金屬。歷次通脹都是如此,首先受到影響且上漲幅度最大的就是大宗商品價格,今年大宗商品價格同比去年3月份,漲幅超70%。貴金屬作為大宗商品之一,受兩大因素影響,一是隨著病情的好轉,汽車、電子產品、基礎設施等需求恢復和釋放,加大了對貴金屬的需求,二是碳減排改變了長期的市場需求格局,儲能、太陽能板、電動車等,對貴金屬的長期需求形成。

那麼,什麼是稀缺貴金屬呢?一般來說,按照稀缺性和貴重性劃分,主要指的是金、銀和鉑族金屬(鉑、鈀、銠、銥、釕、鋨),但從珍藏屬性和用途考慮,雖然一些鉑族金屬甚至比黃金還貴重,但從大眾可持有的便利性和可操作性看,黃金無疑成為很多人抗通脹的優選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