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蘇軾顛簸流離的一生,時刻保持豁達樂觀的心態,歸來時仍是少年!

其於人,見善稱之,如恐不及;見不善斥之,如恐不盡;見義勇於敢為,而不顧其害。用此數困於世,然終不以為恨。

——蘇轍

我國擁有上下五千年悠久歷史,期間誕生的文人墨客數不勝數,而宋代卻被認為是文人的黃金時代。

宋代國力有多強?北宋乃我國曆史上最強盛、繁榮的王朝之一,在此期間儒學得到復興,科技發展突飛猛進,重文輕武,因此出現非常多大文豪。

其實宋代沒有單純的詩人,他們每個人都曾入朝當官,不僅是文人還是政治家。

宋詩雖然沒有唐詩成就高,但對後世影響非常大,在我國文學史上也佔據著重要地位。

“唐宋八大家”分別是歐陽修、蘇洵、蘇軾、蘇澈、柳宗元、韓愈、王安石和曾鞏,其中宋代就佔了六位,而這六位中蘇洵、蘇軾和蘇澈是一家人,被稱為“三蘇”,與歐陽修是宋代古文運動的核心人物。

蘇家父子兄弟三人

“一門三學士”,古代歷史上也就曹操及其兒子能與之相提並論,值得一提的是,相傳蘇軾還有一個妹妹,名叫蘇小妹,文學造詣也很高。

蘇軾非常喜歡給親友寫書信,經過後人整理,發現沒有一篇裡面提到過這個妹妹,不過三蘇祠中記載,歷史上確實有蘇小妹的存在,因為她在蘇軾和蘇澈小時候就已經去世,所以沒留下有關記載。

蘇軾中舉

“三蘇”中蘇軾名氣最大,他為人率真,生性樂觀且豁達,提到樂天派,第一個能想到的就是蘇軾,他從政為官40年,卻一直在被流放和流放的路上,不過蘇軾對匆匆人生早已看透,算活得最通透的一位詩人。

蘇軾二十歲出頭時,父親帶著他還有十九歲的弟弟進京趕考,當時的主考官乃文壇領袖,名叫歐陽修,他與另一位小試官正在推進詩文革新,當歐陽修看到蘇軾的一篇題為《刑賞忠厚之至論》時,被那清新灑脫的文風所震撼,並讚不絕口。

這篇策論不論文筆還是思想,都是所有考生的策論中最為先進、頂尖的一篇,難怪歐陽修如此賞識他。

值得一提的是,歐陽修一開始並不知道這篇策論的作者是蘇軾,而是誤判此文出自自己學生曾鞏之手,為避嫌歐陽修只給了第二名,試卷拆封後一看才知道,作者乃

“眉山蘇軾”。

歐陽修預見了蘇軾的將來:“此人可謂善讀書,善用書,他日文章必獨步天下。”

蘇軾七歲開始讀書,十歲便能做文章,二十一歲那年考中進士,在歐陽修的大力稱讚之下,蘇軾的名聲傳遍京師。

結果就在蘇軾準備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在京師大展身手時,突然收到母親病故的訊息,蘇軾只得跟隨父親還有弟弟回家鄉奔喪。

樂觀豁達

回京第二年,二十五歲的蘇軾取得制科考試

“百年第一”,被任命為大理評事和籤書鳳翔府判官,在任期屆滿後,也就是四年後回朝,擔任判登聞鼓院。

上任一年後父親蘇洵病逝,兄弟二人再次回鄉守孝,一共三年時間,期滿後再次還朝。

在職期間蘇軾深受百姓愛戴,因為他一心為百姓們著想,秉著

“講實事、做實事”的原則,乃當之無愧的大清官。

回到朝廷時,王安石正在發動變法,意在改變宋朝建國以來積貧積弱局面的一場社會改革運動,此次變法本意是好的,不過充滿漏洞,讓百姓苦不堪言。

蘇軾有很多師友與王安石政見不合,因此被迫遠離京師,其中就有當初賞識蘇軾的歐陽修。蘇軾同樣極力反對變法,他也發現了其中的漏洞,因此讓王安石頗感憤怒,他讓御史在皇帝面前彈劾蘇軾,於是蘇軾自請出京,在地方當起官員。

無論蘇軾走到哪裡,都會為當地百姓做實事,正因如此官場官員對他稱讚不已。

蘇軾的仕途可以用

“一波三折”來形容,一生三次被貶,所以仕途幾乎都在被貶與重新任用中度過,換做其他人肯定早就心灰意冷,自暴自棄,但蘇軾不一樣,他是樂天派,以樂觀豁達的心態面對著這一切。

都說從哪裡摔倒就要從哪裡爬起來,而蘇軾卻不著急,先在那裡多躺一會,把心態調整後再站起來,人生苦短,及時行樂,沒有必要苦大仇深。

三次被貶

蘇軾那種淡泊的心境,在《定風波》中就能顯現出來:“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軾大多數耳熟能詳的驚世名篇都是在被貶期間所創作,眾所周知蘇軾好美食,他將謫居生活過得有滋有味,被貶到哪就吃到哪,乃歷史上人盡皆知的

“吃貨”,甚至還有不想離開的時候。

在黃州時蘇軾發明了

“東坡肉”,宋朝年間人們都不愛吃豬肉,所以豬肉非常便宜。對於富人來說不愛吃,而對於窮人來說又不會做,蘇軾來到當地後用豬肉做了一道“東坡肉”,成為當時的流行菜,肥而不膩,非常美味,還寫下一篇《豬肉頌》。

第二次蘇軾來到惠州嶺南,在那裡他又發現了美味,也就是荔枝,為此寫下《惠州一絕》。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除此之外還寫過《食荔枝二首》、《贈曇秀》等表達對荔枝的喜愛之情,此後再沒有人能寫出對荔枝的讚歌。

蘇軾在儋州期間迷戀上了吃生蠔,也就是現在的海南,並寫下一篇《食蠔》。

海蠻獻蠔,剖之,得數升,肉與漿入與酒並煮,食之甚美,未始有也。

蘇軾非常樂觀,在給兒子寫的書信中提到,讓他不要把生蠔好吃這件事告訴朝中的官員,蘇軾怕他們過來與自己搶。

小結

這些在官場上當官的詩人,雖然分為新舊兩派,但出發點都是好的,為將宋朝從滅亡邊緣拉回來,雖然最終失敗,但每個人都付出了努力。

蘇軾雖然過世已久,但卻是人們心中永不過氣的偶像,得意時與人同樂,落魄時怡然自得,總是能夠發現美,創造美。

參考文獻:

《亡兄子瞻端明墓誌銘》

《定風波》

《惠州一絕》

(宣告:內容文字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告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