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古代王朝更替,新君會如何對待亡國君主?從善待到趕盡殺絕

我國曆史悠遠漫長,當中有過很多大大小小的王朝。隨著王朝的更替,自然出現了很多任的君主。雖然更替二字在文字上看起來很簡單,但更替時那種天翻地覆的境況,是我們後人無法想象,那意味著戰爭和鮮血。

那麼亡國的皇帝,會被怎麼對待呢?或許我們不用多想都知道,肯定是要殺掉,斬草除根的。殊不知,在我國史上,對前朝君主的態度,並不是直接殺掉的,從開始的以禮相待到後來的趕盡殺絕,當中經歷了漫長的轉變。在古代政治上,有一種很久遠的禮制傳統,就是二王三恪禮,具體的操作是新皇帝登基後,對前朝王室成員進行冊封,授予他們王侯封號,還給予封地,負責對前朝的宗廟祭祀。

這個禮制的最大作用在哪裡呢?在王朝更替時,這些王室人員掌握著最大的資源,同時他們也是王朝中最頑固的群體,要撼動他們極其困難。新建立的王朝如果想完全取代舊的王朝,把這些王族們逼得太緊的話,往往會把他們逼得造反。但若是透過二王三恪制的話,就不一樣了,因為這個制度會給他們帶來保障和退路,可以大大地減少王朝更替所產生的損失和傷亡,有助於新王朝的更好發展。

行使這個制度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漢獻帝與曹魏的帝位更替。漢獻帝即位的時候,漢室天下已經到了油盡燈枯的時候了。等曹丕準備好將漢朝取而代之的時候,漢獻帝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和權益,跟曹丕上演了一幕禪讓的大戲。曹丕登基後,把漢獻帝封為了山陰公,而且還給予了他很多權力,除了沒有了皇位以外,跟之前沒有什麼區別。曹丕能名正言順地做了皇帝以外,還避免了戰爭,一舉多得,可見這個制度實行是利大於弊的。

這種制度雖然有很多好處,但卻沒有一直沿用下去。一直到東晉的司馬德文時,卻結束了。當時司馬德文已經十分配合地完成了禪讓儀式。新皇帝一開始也是按照制度給他分封了個爵位,但最後卻派人把他給殺了,並且對司馬一族趕盡殺絕。開創了屠殺前朝君主和王室宗親的先河。

後來的新皇帝也都照樣做了,最為悲慘的模樣與宋朝的徽宗和欽宗父子了。之所以發生這樣的變化,最大的原因還是在於皇權的爭奪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