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戴森球的提出者,物理學家弗里曼·戴森逝世,享年96歲

弗里曼·約翰·戴森(Freeman John Dyson,1923年12月15日-2020年2月28日),美籍英裔物理學家、數學家和作家,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教授。2020年2月28日,弗里曼·戴森逝世,享年96歲。

弗里曼·戴森早年在劍橋大學追隨著名的數學家戈弗雷·哈羅德·哈代研究數學,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來到了美國康乃爾大學,跟隨漢斯·貝特教授。他證明了朱利安·施溫格和朝永振一郎發展的變分法方法和理查德·費曼的路徑積分表述的等價性,為量子電動力學的建立做出了決定性的貢獻。1964年,弗里曼·戴森獲得諾貝爾物理獎提名。

弗里曼·戴森還以在核武器政策和外星智慧方面的工作而聞名,其中最有趣的理論,莫過於他在1960年提出的,能收集太陽全部能量的“戴森球”。

戴森球是一種設想中的巨型人造結構,是由環繞太陽的衛星所構成,完全包圍恆星並且獲得其絕大多數或全部的能量輸出。戴森認為這樣的結構是在宇宙中長期存在並且能源需求不斷上升的文明的邏輯必然,並且他建議搜尋這樣的人造天體結構以便找到外星超級文明。

從2011年開始,一些天文學家和天文愛好者們注意到一顆名為KIC 8462852的恆星。它有著怪異的亮度變化:它的光度變化巨大且毫無規律,最大變化量達22%!科學家們首先排除了行星遮擋的因素,要知道,就算是木星那麼大的行星,也只能遮擋太陽大約1%的星光,這差不多已經是行星能夠達到的最大尺寸了。也不可能另外一顆恆星,因為如果有的話,應該能看見它。不管是什麼遮擋了恆星,它都一定十分巨大,寬度可達這顆恆星本身的一半。

有人猜測,造成這顆恆星光度變化的,這正是一個正在建造的戴森球,巨大的太陽能板(或者太陽能板的叢集)寬達上百萬千米,有著古怪的形狀,有可能產生我們在那顆恆星的光變曲線中看到的那些凹坑。

雖然“戴森球”理論還停留在“猜測”、“假設”的階段,但弗里曼·戴森先生超前的思想,都是建立在他深厚的科學知識的基礎上的。這是弗里曼·戴森先生留給人類的寶貴財富,激勵著我們去不斷探索宇宙,因為那裡有太多太多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