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間無”,贅婿之子的強勢逆襲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對於科舉時代,這一句話不知說出了天下多少讀書人的心聲,來到這世間一朝,哪個不希望鮮衣怒馬,哪個不喜歡華衣美服,哪個不幻想紅袖添香。

從隋朝大業元年(605年)開始,科舉制度正式實行,打破了一直以來的門閥藩籬和貌似公正的九品中正制,從第一個考試到清朝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舉行最後一科進士考試為止,經歷了1300年,佔據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五分之三和中國整個文明史的近三分之一。

即使是到了當代,世界各國的選拔制度依然透著科舉制度的影子,雖然對於這個制度有很多的批評,但相對而言,科舉制度已經是相當公平了。

沒有了它,哪裡會有“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孟郊

《登科後》

)的意氣風華,不會有”

一士登甲科,九族光彩新。

“的心花怒放(王建),不會有“

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

”的夜難成寢和“

。翩翩馬蹄疾,春日歸鄉情。

”的意氣洋洋(白居易

《登第》《及第詩》

)。

當然更不會有“

及第詩

”的耄耋感概(梁灝,82歲狀元),更不會有”

白首窮盡,少伏生八歲;青雲得路,多太公二年。

“的失意(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更加不會有“

《楓橋夜泊》

”的唐帝國陷落(黃巢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

一個科舉造就了太多的傳奇,當然還有我們的

《不第後賦菊》

,大多數人是這個制度的受益者,而他卻是少數的失利者之一,不過細究起來,貌似還是科舉的失敗造就了他。

狀元從古至今,有人統計為文狀元596名,武狀元182名,而其中連中三元者只有寥寥的20位,其中文狀元16人,武狀元4人,平均到五朝(唐宋元明清)不過是一朝4人,可見其中的艱難,平均到整個科舉史,是為65年一遇。

但是有個人卻實這傳奇之中的傳奇,正是所謂的“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間無。”

科舉緩緩地到了明朝,有個叫做黃古的人由於借了錢,家裡窮的還不起了,於是入贅了當地的許姓之家,於是到生下孩子時,都是姓了許,就這樣我們的許觀(大概叫這個吧!)出生了,並不知道他的童年過的如何,但以我用今天的眼光看來,一個孩子姓了自己母親的姓其實也並沒有什麼,但在大明朝這或許就是黃家的一種恥辱了,想來許觀的童年生活可能沒有那麼美好。

或許也是這樣,我們的許觀秉著“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的強烈願望開始了發奮苦讀,到了20多歲,考神的逆襲之路開始了,以童生的身份參加了池州府當時的

蒲公蒲松齡大大

,三次均名列

縣試、府試、院試

,均是

第一

,一舉拿下

魁首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被舉薦,許觀以貢生身份入了太學;八月,在南京應鄉試,中

小三元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三月,應會試,中

解元

;四月,黃觀復參加由明太祖朱元璋親發策問殿試,以“

會元

”得中

屯兵塞上,且耕且守,來則拒之,去則防之,則可中國無擾,邊境無虞

,授翰林院修撰,成了明朝首位“連中三元”者(

狀元

),

大三元

(錢棨同為六首,但不連續),考神之名,名副其實。

又三年,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許觀升任禮部右侍郎(三品),經朝廷恩准遂復原姓,許觀成了黃觀,也終於為他的父親正名成功,到了建文帝時(1399年),曾在殿上頂撞

也是歷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連考6個科舉頭名的人

,後朱棣反,黃觀名列

明成祖朱棣

(“文職奸臣”名單)第六,後朱棣打下南京,黃觀投河自盡,那年他39歲。

黃觀書法作品

快200年後的

文臣備殺名錄

二十四年(1596年)始得昭雪,補諡

萬曆

;黃觀故居貴池上清溪建有“黃公祠”,在縣城復建狀元坊;清末,在南京秦淮河畔建黃公祠;翠屏山有黃觀衣冠冢;黃觀遺留有少量的書法作品,流傳到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