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楚漢之爭,項羽最後選擇烏江自刎,是死於自己的榮辱觀

秦朝覆滅後,按理來說天下應該太平了,但是事與願違,剿滅秦朝的各路諸侯又開始了爭奪帝位的鬥爭,天下反而變得比之前更加動亂了,硝煙四起。這個時候劉邦和項羽兩個主要人物粉墨登場,劉邦出身低微,靠著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坐上了諸侯王的位置。而項羽則是楚國名將之後,武藝超群。這兩個人為了帝位開始明爭暗鬥,最開始項羽憑藉武力以及數倍於劉邦的軍士佔據了上風。但是好景不長,因為太過自大和婦人之仁,最後敗於劉邦。劉邦派人一路對項羽圍追堵截,最後將項羽圍與烏江之畔。項羽本可以坐小船回到江東,但是卻選擇自刎於烏江。很多人可能都想不明白為何項羽會那樣選擇,下面就由筆者來給你們分析一二。

首先就是兩個人的出身,劉邦在反秦之前可以說是一介布衣,連可以依靠的家族勢力都沒有。雖然劉邦出身不好,但是卻很聰明,知道藉助別人的力量來幫助自己。他先後招攬了張良和蕭何等人來輔佐自己打天下,其中張良乃是貴族之後,而且在當時很有名氣。像張良這樣的人都樂意盡心盡力的輔佐劉邦,足以見劉邦的個人魅力是有多高了。況且劉邦還很體貼部下,為人低調。也吸引了很多人前來投靠劉邦。而項羽的出身就不用說了,從小就是名門之後,見過各種各樣的人才,所以對待自己的謀士就沒有劉邦用心,因此導致了自己的很多謀士在後期都投奔了劉邦,連後世被稱為兵仙的韓信最後都投到了劉邦帳下,足以看出項羽的失敗已經是註定的了。

其次就是劉邦這人臉皮不是一般的厚,說得不好聽一點就是沒皮沒臉。這一點在當時也是所有人都認同的一件事。如果最後是劉邦兵敗被圍於烏江,劉邦肯定是直接求饒,讓項羽放過自己。以項羽的性格,項羽肯定會再次放過劉邦,劉邦休養生息後也肯定會再次跟項羽對上。所以說劉邦能夠打敗項羽一統天下也不是沒有原因的。而不僅項羽的性格肯定不會允許他向劉邦求饒,項羽作為項氏一族的少族長,從小揹負的東西也不會允許他這樣做。劉邦可以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剋制自己的慾望,就算是被侮辱他也可以接受。

項羽卻做不到劉邦這樣,項羽想要什麼東西,就會想盡一切辦法得到,而且不會為了得到這樣東西而改變自己的初心,這就是項羽的個人魅力。項羽更是一個很灑脫的人,就算有的時候他做某件事或者得到某個事物會對自己很有利,他也不會強迫自己去做這些事,因為他對這些事都很不在乎。他認為自己堂堂西楚霸王根本就不用透過這些小事情來打敗劉邦這個出身低微的人。但是沒想到自己最後卻敗給了自己看不起的劉邦,所以項羽最後就算有機會求生,也選擇了自刎於烏江,因為高傲的他接受不了敗給劉邦這樣的侮辱,就算他回到江東苟活,他也會一輩子生活在敗給劉邦的陰影下。

筆者認為,劉邦雖然最後打敗了項羽,奪得了天下,但是遠遠做不到項羽那樣灑脫。因為劉邦明白,雖然自己打下了江山,但是危機還沒有結束,自己手下的這些精兵強將對大漢王朝的威脅要遠遠高於項羽的威脅。所以劉邦開始大肆分封異姓諸侯王,把自己手下的這些人全部分封到邊遠地區,自己則留在京都休養生息,積蓄兵力。後來那些異姓諸侯王果然按捺不住寂寞,紛紛起兵叛亂。劉邦雖然年事已高,但是仍然選擇自己帶兵前去平息叛亂。如果是項羽,絕對不會在登基之後還自己帶兵平叛。而這個時候,劉邦也發現了,自己就算當上了皇帝,仍然做不到項羽那般的灑脫。他也明白了,為什麼項羽最後會選擇烏江自刎,而不是向自己臣服。每個人的性格從出生那一刻起就已經定格了,項羽作為名將之後,他可以肆意妄為,但是卻不能接受別人對他的侮辱,所以楚漢之爭,項羽最後在烏江自刎,是死於自己的榮辱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