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為什麼說康乾盛世,是一場自欺欺人的鼓吹?乾隆究竟有多荒唐?

細數清朝二百七十六年的歷史,一共湧現出二十位皇帝。如果說整個大清的歷史,最輝煌的是哪段?或許沒有人否定“康乾盛世”。

作為清朝唯一的一段盛世歷史,

康熙、

雍正和乾隆三朝到底以何興盛?

康乾盛世,經歷了長達134年的輝煌。在此期間,大清朝的經濟得到了高速發展,人口更是猛增。

雖然是封建王朝統治,不過國力也日漸強盛,這段歷史無疑是清朝最高光的時刻。

一、國庫充盈

人們之所以將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稱作“盛世”,是因為經濟發展開創了好幾個歷史之最。

據《清實錄》記載,雍正年間的耕地面積達到了8

.9

億畝,遠遠超過大明朝的耕地面積。

到了公元1770年,乾隆皇帝統治期間,耕地面積更是接近10億畝。與此同時,清朝的人口數量從清朝初期的1600萬人口,居然增至3億人。

短短百年時間,人口數量增幅著實讓人驚歎。

如果皇太極泉下有知,對後代治理國家的力度,也會十分欣慰了。隨著耕地面滴擴大,人口數量增多,自然而然的糧食產量也提升了。

百姓安居樂業,生活又穩定平順,這時候的幸福指數也是最高的。

百姓手裡有糧,國庫充盈有錢。順治時期的國庫入不敷出,到了雍正治理期間,國庫銀兩更是突破了5000萬兩,乾隆期間更是達到了8000萬兩。國庫充盈,百姓自然也受益。

康熙年間,朝廷數次免錢糧。

康熙在位期間,十分重視糧食生產。全國上下種植的均是高產作物,而且他還大力推行“滋生人不加賦”的政策。

發展到清朝中期,清朝的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了4

4%

,更是穩居全球首位。

國庫充盈,倉廩殷實,百姓安居樂業。對比順治年間,食不果腹和衣不蔽體的生活,“康乾盛世”不知幸福了多少。隨著經濟發展,百姓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

乾隆期間,國土面積達到了1

300

萬平方公里。

二、統一河山

作為清朝第四位皇帝,康熙年輕時乃是一代梟雄。八歲登基,十四歲便開始親政。康熙在位期間,不僅平定三藩,更是統一了臺灣。

他還曾御駕親征,不僅成就一番偉業,更是拉開了康乾盛世的序幕。

朱元璋建立明朝初期,對於邊疆地區多是有名無實的控制。雖然在東北地區和蒙古等地,都封王設據點,不過只是名存實亡而已。

明朝對待中原以外的區域,既沒有實際控制權,更沒有軍事遏制能力。

到了清朝,面對百廢待興的國家,康熙皇帝自親政之日起,便開始整頓朝廷,更是宣佈統一的旨意。

隨著清朝國力逐漸強盛,康熙面臨的便是如何收復疆土。

公元1673年,鎮守雲南的吳三桂舉兵謀反,自他之後,三藩拉開了戰爭序幕。面對大半個中國都陷入戰火之中,康熙更是派遣軍隊阻止紛爭。

從平定吳三桂開始,歷時八年,康熙便平定叛亂,統一了南方。

公元1683年,康熙加大了對統一的力度。為了拿下臺灣,清朝重點展開對東部海域的統治。

公元1

683

年6月,康熙命福建水師提督率領兩萬精兵,收復澎湖。

自此之後,臺灣失去屏障。島上的駐軍也無力反抗,最後全部繳械投降。收復臺灣之後,康熙派重兵上島把守。

一年之後,清政府在臺灣設定一府三縣,臺灣重新歸入中央管轄。

清政府收回對東部海域的控制,目光又投向了北方。公元1685年,康熙派兵前往黑龍江,發動了兩次反擊戰,將俄軍驅逐出黑龍江。

自此,清政府收復了從前的失地,並派重兵把守,保障了邊境的和平。

三、兩面性的乾隆

乾隆是清朝入關後第四位皇帝,繼承了繁榮的祖業,不需太過於用力,乾隆就可步入仁君名單。在農業生產方面,乾隆延續了祖上重視農業的特點。

乾隆勸民勤農,在這方面上至君王,下至官吏,表現都不錯。

經濟發展和國庫儲備方面,乾隆做得也算中規中矩。只不過,在乾隆剛登基不久,天下大旱,夏糧未收。為了救濟災民,乾隆免除了各地的錢糧,又放米救濟災民。

不過,這也沒有影響乾隆時期的國庫儲備。

整治貪汙方面,乾隆十分重視。他不僅設定了各級官吏考核制度,更是反覆勸慰官吏,要時刻規範自己的行為。

即使乾隆如此反覆強調,又加強考核,可是各地依舊存在貪汙受賄行為,甚至有勒索事件發生。

這些看似尋常卻致命的行為,一點一點啃食著清帝打下的江山。如果能夠有更有效的方法,或許康乾盛世會延續得更久些。

可是,乾隆還沒找到更有效的處理方法,他的末路已經悄悄來臨。

晚年時期的乾隆,早已忘了作為帝王的根本。他的關注點不再是江山和社稷,相反他開始了自我享受。

單單乾隆十分寵幸的奸佞和珅一人,就恨不得貪食了近一半大清的江山。

不僅如此,乾隆還大興文字獄,相比先祖,更是無所不用其極。各地不滿的百姓,開啟了反抗的浪潮。

他既沒有聽民意,更不想理會,靠著血腥的鎮壓行動,繁榮的經濟一去不復返。

江山不穩社稷不保,乾隆依舊我從我素。他六次下江南,每次都揮霍無度。不同於雍正清廉節制,他將奢靡之風發揮到極致。不可避免,經濟發展由盛轉衰。

從前欣欣向榮的“康乾盛世”,再無重現的可能。

四、總結

清朝二百七十六年,共湧現出二十位皇帝。細數每個人的功績,只有康熙、雍正和乾隆三帝時期,經濟最為輝煌。

祖孫三代統治下的發展被稱為“康乾盛世”。

康熙作為“康乾盛世”的開創者,更是如勞模一般的存在。康熙親政很早,他也早早發揮了理政之才。不僅將農業生產和經濟發展,

更為後嗣子孫,留下了更好治理的江山。

雍正雖然繼位很晚,不過在他理政期間,更是兢兢業業。作為十分節儉的君王,雍正在位期間,國庫也十分充盈。

沒想到,一切到了乾隆手上,畫風完全變了。

起初,乾隆治理國家還算一把好手。

不知是被壓抑太久,還是老了性格突變,乾隆理政的後期,簡直像換了一個人。

不僅大肆揮灑銀四處遊玩,更讓百姓的生活陷入困境。

“康乾盛世”的輝煌,最終葬送在了他的手上。雖然在他之後,還有十幾位君王繼位,可無論如何發展,再也重現不了從前的輝煌。

大清的衰敗,也在乾隆的手上徹底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