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馬未都曾透露39人參軍,為何父親一個人活了下來,稱父親是智兵!

功成名就的收藏家馬未都先生,曾在知名媒體說起家裡的事,不聽不知道,一聽嚇一跳。

馬未都的父親馬丹林年老時

馬未都的父親馬丹林早已去世,但母親還在,父親一輩子照顧母親,事無鉅細。從小馬未都就知道,母親雖然是北京人,但從不穿北京產的鞋,最次也是穿上海和廣州的鞋,在那個年代是非常挑剔的了,從小母親喜歡吃巧克力等在當時都很奢侈的食品,嬌小姐一個。後來馬未都回老家尋根,一查,母親那個家族往上倒五代,是山東利津的大鹽商,從道光年間開始,連續五代都是利津的首富,所以馬未都後來能理解母親在軍隊時為什麼有那麼多資產階級的“毛病”。

馬未都和母親

馬未都的母親對吃相當挑剔,但凡有異味的東西全都不吃,以至於當馬未都離開家到農村當知青的時候,才開始學習吃蔥薑蒜,吃牛羊肉,包括腥的什麼都得吃。因為在家時什麼都沒有,包括韭菜這樣味兒重的家裡都不吃,看來小時候的馬未都家裡伙食不怎麼樣啊。

但是馬未都的父親這邊就不一樣,馬未都的曾祖父6歲喪父,12歲喪母,12歲就成了孤兒,然後只得出海,不出海就得餓死。而出海又是死亡率最高的一件事,資料顯示,漁民的死亡率僅次於礦工。東南沿海有一個好處,出海就是拿命掙錢,所有人出海以後,沒有工資只有分成,出海就有分成,拿命來拼,命入一股。

馬未都的父親母親

就這樣,馬未都的曾祖父慢慢發跡以後,就讓馬未都的父親去讀書,因為是長子長孫,所以馬未都的父親成為家族第一個讀書的人。讀了書確實有好處,後來馬未都的父親和39個人出去一塊參軍打仗,歷經抗戰和解放戰爭,參加了著名的孟良崮戰役,然後打濟南戰役,打淮海戰役,打渡江戰役,打上海,一路打進北京,當初一起參軍的39人就剩一個半了,一個是馬未都的父親,那半個是傷殘。

身著戎裝的馬未都父親馬丹林

馬未都認為,父親之所以能活到最後,應該是因為他讀過書,所謂的智兵不勇。就是喊衝啊的時候他也衝,只是比別人慢半秒,馬未都講這番話的時候還說自己這樣分析也是對不起父親了,但一定有這個原因。衝鋒的時候比別人跑慢半秒,是因為起碼得看一下,判斷怎麼衝,而判斷就需要時間,而戰爭沒有智兵,也贏不了。

這樣一來,馬未都的父親和母親兩個家族,一家是三代赤貧的孤兒,一家是多年的首富,兩家的後代撞在了一起,沒撞在一起就沒有後來的馬未都,也就沒有今天的觀復博物館。

馬未都和父親馬丹林

這種情況看似是一個家庭的偶然,卻是百年中國歷史的必然。在數千年來講究門當戶對的中國,遇到翻天覆地時,就是祖輩們重新洗牌的過程,每個人都是一張牌,都被重新洗過。

這段往事不敢說驚心動魄,但不聽不知道,聽到確實嚇一跳,原來馬未都家族皆非等閒之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