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嬴異人為什麼會被嬴政賜死?呂不韋為什麼將自己的全部性命壓在他?

在我們看來呂不韋更像是一位賭徒,同時能夠承擔得起很大的風險,或許這就是呂不韋商人的本質。

在他的一生中有過很多次豪賭,但是要說最重要的一次還是要說呂不韋將自己全部身家性命壓在了嬴異人的身上這次。

呂不韋分析秦國乃至整個天下大勢,認為秦國是最有可能讓戰國七雄走向一統,同時在當時秦國的繼承人也就是秦孝文王嬴柱最喜歡正房的女人也就是的華陽太后沒有子嗣。

呂不韋也正是看上了這個機會,在各種疏通關係之後庶出的嬴異人成為了華陽的乾兒子,認母之後的嬴異人改名為“子楚”,身份也隨之水漲船高。嬴異人正式成為了秦孝文王嬴柱的的接班人,隨之呂不韋的地位提高。

真的不得不說呂不韋搞投資中眼光毒辣到何種程度,這次豪賭之後直接讓呂不韋成為日後秦國的相邦,一人之下萬人之下。

並且在因嬴異人死後呂不韋被委以重任,成為秦國的實際意義上的一把手長達數十年之久(趙姬雖然與呂不韋一起監國,但是趙姬毫無頭腦,前期基本上全聽呂不韋的。趙姬有了嫪毐之後更加的不過問政事,秦國基本上成為了呂不韋的一言堂)。

然而此時的他依舊不忘記自己當初與嬴異人一起立下的誓言,蕩滅六國讓秦國成為天下唯一一個國家,建立起一個新的制度。

雖然此時的嬴異人已經去世了,但是呂不韋依舊沒有忘記自己當初的誓言,時刻以讓秦國強大為己任。

雖然到了後期呂不韋逐漸被歲月打磨的失去了曾經的那股年輕氣盛的盡頭,呂不韋對於秦國的貢獻依舊是可圈可點的。

呂不韋在自己政見逐漸發生改變的時候難免會與擁有雄心壯志的嬴政產生分歧,然而呂不韋確認為蕩滅六國還是要等,要等時機,並且認為現在的嬴政還太過年輕,有些時候想法太過於簡單,過於急於求勝。

逐步蠶食六國的有生力量,對於秦國來說不費九牛一毛,何樂而不為?而此時的嬴政確認為現在還不是自己一展宏圖的時機,等到自己親政之後在開啟滅國大戰。然而呂不韋是何等的精明,他怎會不知道嬴政在想什麼,所以到了秦王政該親政的年紀的時候又將時間推遲了幾年。

在這一段時間裡,嬴政陷入了深思中,他在思考應該怎樣對付自己的這位仲父?思來想去到最後才下定決心:革去呂不韋的相邦之位。

功夫不負有心人,這個時機讓嬴政等到了,嫪毐叛亂平定之後,就到了大清查的時期,呂不韋自然也在被清查的名單之上。

直到後來呂不韋為了秦國而獻出自己的生命,秦王政才能整整意義上的開始了準備開啟滅國大戰的前戲。嬴政的剛猛霸道和秦國的實力最終讓秦王政在短短十年的時間裡就將戰國七雄中的其他六個國家逐一殲滅。

自此秦國建立起了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具有跨時代意義的封建君主集權制國家:秦帝國。

只不過秦王朝並沒有存在多久,僅僅二世便亡了。秦亡之後人們時常反思秦國走向滅亡得原因,有些人卻提出了不一樣的觀點,他們提出了自己的疑問:如果當時秦王政聽取呂不韋的意見秦國究竟會走向何方?秦國最終還能否一統天下?

其實總的來說,各有各的好處,秦王政快速開啟滅國之戰,最終的結果讓秦國統一了六國。

慢慢的的蠶食六國自然也有它獨特的好處,自從步入春秋戰國時代,這場大數百年的時間裡人們的心裡對於周王朝下轄的各諸侯王已經有了潛移默化的認識。

自己的國家被滅亡,自己的家園被別國佔領,於他們而言,他們肯定是不願意的。

在這種情況之下,呂不韋提出的逐步蠶食的基本政策,能夠讓六國的百姓逐漸接受秦國,認可秦國,對於秦國也不會產生抗拒心理。

在這個時候秦國一統天下,顯然不會受到六國民眾的大範圍的反撲,即便是有少數王公貴族豎起反秦大旗,也僅僅只是大海里的一粒微塵,絲毫起不到任何作用,威脅不到秦王朝根基。

凡事都有兩面性,有利自然也會有弊端的一面,慢慢的蠶食卻是能讓六國的老百姓心裡面不牴觸秦國,接受秦國。但是所花費的時長不是秦王政能夠接受的。恐怕等到那個時候秦王政早就成為了一粒黃土,骨頭都不會有了。

再者有一句古話:遲則生變!萬事萬物無時無刻不再發生著改變,時間到了秦王政時期是秦國滅掉六國最好的時機,如果此時發動滅國戰爭話秦國在日後可能很難在統一六國。

所以相較之下筆者還是認為嬴政才今早統一六國的戰略目標是正確,呂不韋逐步蠶食的辦法雖好但並不適合秦王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