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種植馬鈴薯,地下部分的形態特徵有哪些?對馬鈴薯不熟悉的要看看

我們在種植馬鈴薯的時候,除了要了解種植技術,我們首先需要了解馬鈴薯地下部分的形態特徵。瞭解之後,會對我們種植馬鈴薯有很多幫助。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馬鈴薯在地下的部分,是馬鈴薯栽培中最重要的部分,它包括母薯、根、地下莖、匍匐莖和塊莖。

1.母薯

是種薯在植株成長後留下的。殘留的種薯並非總是可見,尤其是植株生長後期由於種薯腐爛而不可見。

2.根

用塊莖種植的馬鈴薯植株都是不定根,無直根,沒有主根和側根的區別,只有鬚根分佈在40~70cm深的土層中,稱為鬚根系。鬚根從種薯幼芽基部發出,而後又分枝形成許多側根。

根系發育及分枝情況因品種和栽培條件不同而異。大部分品種的根系分佈在土壤表層下40cm,一般不超過70cm,在沙質土壤中根深也可達100cm以上。

早熟品種根系一般不如晚熟品種發達,而且分佈很淺,晚熟品種分佈廣而深。抗旱品種根系發達、拉力強、鮮重高。在栽培上,要根據品種的熟性和根系分佈情況來確定株、行距,以獲得高產。

3.地下莖

塊莖發芽後埋在土壤內的莖為地下莖。地下莖的長度隨播種深度和生育期培土厚度的增加而增加,一般為10cm左右。地下莖的節間較短,在節的部位生出匍匐莖(枝),匍匐莖頂端膨大形成塊莖。

4.匍匐莖

是由地下莖節上的腋芽發育而形成的,實際上是莖在土壤中的分枝,是形成塊莖的器官。匍匐莖有較長的節間,各節上有鱗片狀的退化葉。匍匐莖發生後,在地下略成水平方向生長,其頂端彎曲,生長點在彎曲的內側。

匍匐莖也可以分枝,每節上也能形成細的不定根。匍匐莖的長短和數目與品種特性和栽培條件密切相關,許多栽培品種尤其是早熟品種因進行了育種選擇而有較短的匍匐莖,一般早熟品種的匍匐莖為3~10cm,而晚熟品種的匍匐莖較長,有的達10cm以上。

匍匐莖較短結薯集中,便於收穫。早熟品種在出苗後7~10天即開始匍匐莖伸長,15天后頂端膨大,形成塊莖。如果播種時薯塊覆土太淺或生長期間遇到土壤溫度過高等不良環境條件,匍匐莖會長出地面變成普通的分枝而影響產量。

5.塊莖

既是貯存養分的經濟產品器官,又是馬鈴薯的主要繁殖器官,是一生長在土壤中的縮短而肥大的變態莖。栽培馬鈴薯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獲得高產的塊莖。

當匍匐莖的頂端停止了伸長,由於頂端各部分貯藏細胞的擴大,並有大量的澱粉積累,使匍匐莖頂端膨大而形成塊莖。馬鈴薯成年植株總幹物質含量的75%~85%集中在塊莖中。

塊莖的營養成分包括:63%~87%的水分,13%~30%的碳水化合物,0。7%~4。6%的蛋白質,0。02%~0。96%的脂肪和0。44%的礦物質和灰分。

看完了上面的內容,大家瞭解了嗎?瞭解馬鈴薯地上部分的形態特徵之後,會對我們種植馬鈴薯有很多幫助。大家在平時一定要多多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