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投資最大的風險並非投資風險

咋一看這個標題,你會不會覺得我是在胡扯呢?投資最大的風險不是投資風險還能是什麼?

仔細回想一下,我們為什麼會虧錢?是因為投資本身就自帶風險嗎?或許你會覺得這句話真是言之有理極了,但是對於那些經歷過跑路、踩雷的投資者來說,或許就會有感同身受的體會。

其實金融市場的風險主要有這樣幾類,

市場風險、監管風險、投資風險和道德風險。

在這些風險中,

市場風險和監管風險

是不可控的。

尤其是監管層,你永遠也猜不到明天會出臺什麼樣的政策,比如週五一個政策砸下來,下週一的大盤走勢可能就會出乎大多數人的意料。但這是誰都避免不了的,大家都乖乖跟著政策走,倒也公平。

再看第三個:

投資風險。

投資風險的高低其實跟投資經歷有很大的關係,它是基於操作層面的管控能力而言的。

比如,那些專業的投資團隊中都會設有兩個部門,一個是投資決策委員會,一個是風險管理委員會。投資決策委員會的主要職能是決定投什麼。而風控委員會便是做好風險管理和風險控制。

舉個栗子,一位基金經理的投資業績做得非常好,在行業中排名前10,但是由於市場的風格轉換,導致基金經理並沒有及時適應當前的市場產品而業績連連受挫,按照公司建立的風控制度,基金經理被迫強制休假,同時將產品的倉位降到10%以下。在基金經理的狀態調整好之後,再重新運作這一基金,這就是風控委員會在產品淨值發生巨大波動或者連續下跌時所起到的關鍵作用。

最後一個是

道德風險

,在金融行業,我覺得道德風險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在金融產品或者理財公司執行推出時,便已經有不好的企圖心。也就說這個產品本身就是個劣質產品,這家公司本身就是騙子公司。

另一類是在金融產品的執行過程中,沒有嚴格按照產品中設定的投資範圍和投資限制進行投資。簡單來說,這是產品在輸出的路上被“汙染”壞了。比如,本來這個東西它不能冷凍,但管理者卻偏偏要把它放在冰箱裡,以為什麼東西都是放冰箱最好的。這叫不把投資這個產品的投資者的錢當錢管,道德風險也是不負責的風險。

所以

道德風險從某種意義上來是人為所致,是人的私心和慾望所致。

在金融行業這個世界裡,每天有投資者進進出出,其實也有很多投資經理在起起伏伏。有些人一時輝煌,但是一旦遇到市場風格的切換導致的淨值下跌後,有些人的狀態一直無法調整過來,始終無法找到市場的節奏,個人的心態也越來越差,就這樣慢慢沉默。有些投資經理他會很快的調整自己的狀態和投資節奏,逐步跟上市場。

我們常說市場永遠是對的,所以真正優秀的投資經理需要具備的是獨立思考和判斷市場的能力,需要的是面對不同的市場進行風格轉換的能力。

投資經理對市場有判斷上的失誤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俗話說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但是及時的承認錯誤,並且具備快速糾錯能力的投資經理,才是投資場上的常勝將軍。

所以,

投資最大的風險並非投資風險,而是道德風險。

那如何判斷投資中的道德風險呢?

首先判斷投資的平臺是否合規;判斷我們投資的理財產品是否合法;判斷我們投資的理財產品對應的投資經理在操作上是否合規,看完這些後,再去看理財產品的投資風險是什麼。這裡我分享一些判斷小技巧。

第一, 有監管的理財產品比沒有監管的理財產品要靠譜得多。

雖然我們不能說有監管機構、牌照資質的就是百分百安全的。但至少監管資質的門檻還是很高的,僅這一條就可以幹掉很多無良騙子公司了,比如微信群炒股、薦股,打著理財幌子的網賭、傳銷等等。反正就是那些認識不久的陌生人拉你投資的,多半是坑,因為真正能賺錢的路子沒有人會分享出來,尤其還是你個陌生人。

第二, 收益和風險不對稱的理財產品,要警惕。

收益和風險永遠是成正比的,高收益一定對應著高風險。什麼樣的收益叫做高收益呢?其實那麼多的理財產品只有兩類,可以說基本是沒有風險的,一個是銀行的定期存款,還有一個保本理財產品,現在已經很少了。而且前段時間銀行保本理財產品也虧了不是嗎?所以得注意“保本”這個詞。如果合同中沒有這兩個字,對方非得給你保證是保本的,那多半是有問題的。

再看那些固定收益在10%以上的理財產品,這個產品的資金最後到底投資到哪裡去了,它為什麼會有如此高的固定收益回報呢?在出事之前你怎麼不想想這個問題呢?

其實,不是他們沒想過,也不是想不到,而是做不到。很多陷進去的朋友其實是知道這個東西它有問題的,但往往心存僥倖地認為我絕不會是最後上車的那個人,只要有人接盤,我就賺到了。

我曾經參加過一項心理調查,結果顯示,當理財產品的收益率超過10%的時候,投資人的心理上就會跨過風險這道坎,直接奔向高收益的懷抱。

高收益對應高風險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第三, 不要只關注理財產品的過往業績。

我們經常會有一個誤區,在選擇投資一個理財產品的時候,會參考這個產品或者基金經理過去投資的產品業績。如果淨值曲線很漂亮,斜率越大,購買的客戶就會越多。產品過往的業績中如果有比較大的回撤,那麼投資人便會望而卻步。

但事實上我們總是在參考過去的業績,為未來的業績買單。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總是很疑惑,看著業績很好的產品,為什麼我買的時候不掙錢?

我自己在挑選產品的時候,會更關注基金經理是如何進行風險管理的,所以我看回撤優於看上漲。

其次我會關注每一次的淨值波動背後的原因,以及基金經理的判斷邏輯是什麼,同時他做了哪些調整,關注這些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判斷投資經理是否有自己的一套對市場的判斷邏輯,他的投資策略是否有可持續性,還是過去的收益,只是運氣而已。

總之在購買任何金融理財產品時,要多問幾個為什麼,帶著好奇心去判斷每一個產品。天上不會掉餡餅,投資看的是長期獲取穩定回報的能力,而不是短期內的暴漲與暴跌。做好風險管理,投資收益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