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雙迴圈”模式養魚產量翻15倍 中集裝備大力升級漁業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陳發清

近年來,中集集團旗下集裝箱板塊所屬的廣東新會中集特種運輸裝置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會中集”)依託國家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政策導向,立足中集集團“集裝箱+”新發展的驅動平臺,將多年積累的水處理整合裝備技術應用到漁業領域,打造了現代漁業科技示範基地。記者瞭解到,新會中集漁業科技示範基地以實現水產養殖裝備化、養殖操作自動化、養殖管理智慧化、養殖尾汙資源化、養殖過程可溯源為目標,攻堅研發水產養殖核心技術和裝備,創新性地提出“雙迴圈”水產養殖系統和數字水產養殖新模式。

中集“黑科技”讓高密度水產養殖成為可能

新會中集漁業科技示範基地坐落在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大鰲鎮,該鎮為西江(珠江流域的主幹流)上最大的內島,坐擁優質水源和生態環境,給當地水產業發展帶來了契機,是著名的“魚米之鄉”。

一般來說,想要吃到鮮嫩肥美的魚肉,養魚的環境和水質可謂是關鍵。長久以來,淡水魚常在池塘、湖泊進行養殖,而池塘、湖泊內含有腐殖質,滋養了矽藻、藍藻等浮游生物,容易附著帶土腥味的細菌,且水中還有眾多殘餌糞便無法排解,魚兒在這樣的環境下久而久之會產生很濃的土腥味,嚴重影響肉質口感。

“如遇持續暴雨天氣,養殖戶得24小時守著自家魚塘,寸步不離。”大鰲鎮農辦工作人員黃寶歡表示,保持穩定的水質一直是水產養殖業中的重中之重。水源、水質一旦出現問題,不但可能毀了整個魚塘,更讓農戶的生產經營風險大增。

在新會中集示範基地,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個高數米、寬10多米的巨大養殖池,每個池子裡魚量約為1。5萬公斤。新會中集採用“集裝箱+養殖”的現代化養殖技術,首先將魚兒們轉移至環境舒適的養殖池裡生長,避免“靠天吃飯”的隱患。

每個養殖池旁都配套了集裝箱式水處理單元。據專案負責人、新會中集漁業科技事業部總經理黎澤深介紹,每個養殖池和集裝箱漁業裝備構成了一套相對獨立的“雙迴圈”水產養殖系統,包括源水處理系統、尾水生態處理系統和尾汙資源化處理系統,能夠達到養殖高密度、產量有保證、病害可預防、汙染必處理的效果,這便是其優質魚肉的秘密武器。

“雙迴圈”模式下水產品養殖週期縮短50%,年產量翻15倍

首先,在養殖池內部設定雙路集汙器,它可自動將水產養殖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分為汙染程度低、較乾淨的“上部水”和汙染程度高、含殘餌糞便的“下部水”,分別輸送到位於集裝箱式水處理單元中的DCS雙通道分離器進行初步分離處理。

其次,經過物理淨化的廢水被輸送到集裝箱式DBR雙迴圈生物反應器中,透過生化反應去除有害的氨氮、亞鹽後,進行增氧和消毒,形成高溶氧的潔淨水,再投入池中用於養殖,水資源24小時迴圈利用。

這樣的“雙迴圈”模式實現了養殖尾水排放達標,過濾的魚糞還可作為有機肥料澆灌基地農田,兼顧環境友好,可謂一舉三得。

不僅如此,由於“雙迴圈”水產養殖系統換水率低(僅為原池水5%-10%),可在土地短缺、水資源不足或非淡水養殖的地方實現養殖作業,特別適合養殖南美白對蝦、鱖魚、石斑魚、加州鱸魚等中高價水產品。

黎澤深告訴記者,“每天需要透過這樣的‘雙迴圈’處理,可更新近15次養殖水。此外,每個魚池都配有一個高效增氧裝置,出水的溶氧量最高為20-30毫克/升,這大大高於普通魚塘使用增氧機的數值。得益於不斷最佳化的水質、高效的增氧裝置,我們的魚池能同時養更多魚。能夠實現養殖密度較傳統‘土塘’模式提升近10倍,並大幅縮短水產品養殖週期。目前我們的養殖魚池裡,每條魚大約重2公斤,最大的可長到3斤左右,整池的魚大約重1。5萬多公斤。”

據瞭解,以脆鯛魚(亦稱為脆肉羅非魚)養殖為例,一般透過“土塘”養殖的魚生長脆化週期需要60-90天才能上市;而經過科研團隊的試驗,透過新會中集“雙迴圈”模式養殖的脆鯛魚生長脆化週期可縮減至30-40天,僅需傳統養殖模式的一半時間,週期大大縮短。養殖次數年均可達6-8輪,若搭冬棚,可達9-12輪。按此測算,新會中集漁業科技示範基地的脆肉羅非魚年產量可達300萬公斤,較傳統土塘養殖模式產量(按畝產2500公斤,一年3造計算)提高15倍以上。

“集裝箱+養殖”助推水產養殖業綠色創新發展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年來,因過度養殖造成江河湖泊的嚴重汙染,國家要求退漁還湖,退漁還江。

新會中集研發的這種高度融合養殖、微生物處理、水處理、自動化控制、資料檢測及處理的“雙迴圈”水產養殖系統,養殖密度高、捕撈成本低、佔地面積小;管理便捷、質量可靠;告別“靠天吃飯”;環保、食品安全,兩大關鍵問題一次性解決;不僅提升了水產養殖的經營效益,也對保障重要農產品和下游食品加工廠商原材料供給以及推動綠色生態養殖具有長遠的意義,是水產養殖業綠色創新發展的一次具體實踐。

“2022年農業農村部1號檔案提出,推進漁業綠色發展,發展健康養殖。‘十四五’全國農業農村科技發展規劃也提出水產養殖機械化率要從2020年的32%提升到2025年的50%。我們認為,國內水產養殖市場很大。大鰲鎮被西江水環抱,水源水質優良,發展水產養殖,新會中集盡得天時地利人和。”黎澤深表示,基地還將示範並推廣脆鯛魚高位池快速養成技術、南美白對蝦迴圈水養殖模式、黑魚陸基生態迴圈養殖模式、養殖尾水綜合治理技術、糞汙資源化利用技術等,實現養殖“生產、治理、利用”裝備一體化、模組化、標準化和智慧化建設,目標輻射珠三角乃至全國,推動傳統水產養殖業向現代數字漁業轉型升級。

記者瞭解到,新會中集還將聚焦漁業機械、養殖運營服務、水產品深加工及銷售、飼料生產加工、水產品運輸等領域,連結產業鏈上下游資源,打造特色鮮明、功能齊備、綠色生態、鏈條完整的現代漁業產業,助推江門市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推動鄉村振興。

審讀:孫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