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唸佛分一般意義上和特殊意義上兩種唸佛

按:唸佛分一般意義上和特殊意義上兩種唸佛:一般意義上的唸佛,首先是心憶念佛,念念在茲,憶念佛的功德、智慧、慈悲等,以佛為榜樣,學習佛,稱為學佛;特殊意義上的唸佛,如唸佛三昧等淨土法門的唸佛之法。總之,“念”字帶“心”,唸佛首先是心裡憶念,把佛陀的精神時刻在心裡憶念,逐漸融入血液、滲透到精神和人中。

大智度論釋初品中八念義第三十六之一

【經】

“唸佛、念法、念僧、念戒、念舍、念天、念入出息、念死。”

【論】

問曰:

何以故九相次第有八念?

答曰:

佛弟子於阿蘭若處,空舍、冢間,山林、曠野,善修九相,內、外不淨觀,厭患其身,而作是念:“我云何擔是底下不淨屎尿囊?”自隨懎然驚怖;及為惡魔作種種惡事來恐怖之,欲令其退。以是故,佛次第為說八念。如經中說:

“佛告諸比丘:若於阿蘭若處,空舍、冢間,山林、曠野,在中思惟,若有怖畏,衣毛為豎,爾時當唸佛:佛是多陀阿伽度、阿羅呵、三藐三佛陀,乃至婆伽婆;恐怖則滅。

“若不念佛,當疾念法:佛法清淨,巧出善說,得今世報,指示開發,有智之人心力能解。如是念法,怖畏則除。

“若不念法,則當念僧:佛弟子眾修正道,隨法行。僧中有阿羅漢向、阿羅漢,乃至須陀洹向、須陀洹,四雙八輩;是佛弟子眾應供養,合手恭敬,禮拜、迎送,世間無上福田。作如是念僧,恐怖即滅。

“佛告諸比丘:釋提桓因與阿修羅鬥,在大陣中時,告諸天眾:汝與阿修羅鬥時,設有恐怖,當念我七寶幢,恐怖即滅。

“若不念我幢,當念伊舍那天子(帝釋左面天王也)寶幢,恐怖即除;若不念伊舍那寶幢,當念婆樓那天子(右面天子)寶幢,恐怖即除。”

以是故,知為除恐怖因緣故,次第說八念。

問曰:

經中說三念因緣除恐怖,五念復云何能除恐怖?

答曰:

是比丘自念佈施、持戒功德,怖畏亦除。所以者何?若破戒心,畏墮地獄;若慳貪心,畏墮餓鬼及貧窮中。自念我有是淨戒、佈施,若念淨戒、若念佈施,心則歡喜,作是言:“若我命未盡,當更增進功德;若當命終,不畏墮惡道!”以是故,念戒施亦能令怖畏不生。

念上諸天皆是佈施、持戒果報,此諸天以福德因緣故生彼,我亦有是福德。以是故,念天亦能令怖畏不生。

十六行念安那般那時,細覺尚滅,何況恐怖粗覺?

念死者,念五眾身,念念生滅,從生已來,常與死俱,今何以畏死?

是五念,佛雖不說,亦當除恐怖。所以者何?念他功德以除恐怖則難,自念己事以除恐怖則易,以是故佛不說。

一 唸佛十種名號

問曰:

云何是念佛?

答曰:

行者一心念佛:得如實智慧,大慈大悲成就,是故言無錯謬,粗細、多少、深淺,皆無不實;皆是實故,名為“多陀阿伽度”。

亦如過去、未來、現在十方諸佛,於眾生中起大悲心,行六波羅蜜,得諸法相,來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中;此佛亦如是——是名“多陀阿伽度”。

如三世十方諸佛,身放大光明,遍照十方,破諸黑闇;心出智慧光明,破眾生無明闇冥;功德、名聞亦遍滿十方,去至涅槃中;此佛亦如是去。以是故亦名“多陀阿伽度”。

有如是功德故,應受一切諸天、世人最上供養,是故名“阿羅呵”。

若有人言:何以故但佛“如實說”,如“來”如“去”故,“應受”最上供養?以佛得“正遍智慧”故;“正”名諸法不動不壞相,“遍”名不為一法、二法故,以悉知一切法無餘不盡,是名“三藐三佛陀”。

是正遍智慧,不從無因而得,亦不從無緣得;是中依智慧、持戒具足故,得正遍智慧。智慧名菩薩從初發意乃至金剛三昧相應智慧;持戒名菩薩從初發意乃至金剛三昧身業、口業清淨隨意行已——是故名“鞞闍遮羅那三般那”。

若行是二行得善去,如車有兩輪;善去者,如先佛所去處,佛亦如是去,故名“修伽陀”。

若有言佛自修其法,不知“我”等事。以是故知世間,知世間因,知世間盡,知世間盡道故,名為“路迦憊”。

知世間已,調御眾生,於種種師中最為無上,以是故名“阿耨多羅富樓沙曇藐婆羅提”。

能以三種道滅三毒,令眾生行三乘道,以是故名“貰多提婆魔舍”。

若有言:以何事故能自利益無量?復能利益他人無量?佛一切智慧成就故,過去、未來、現在,盡不盡,動不動,一切世間了了悉知故,名為“佛陀”。

得是九種名號,有大名稱,遍滿十方,以是故名為“婆伽婆”。

經中佛自說如是名號,應當作是念佛。

二 唸佛身功德

複次,一切種種功德,盡在於佛。

佛是劫初轉輪聖王摩訶三磨陀等種,閻浮提中智慧威德,諸釋子中生,貴性憍曇氏。

生時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梵天王持寶蓋、釋提桓因以天寶衣承接,阿那婆蹋多龍王、婆伽多龍王以妙香湯澡浴。

生時地六種動,行至七步,安詳如象王,觀視四方,作師子吼:我是末後身,當度一切眾生!

阿私陀仙人相之,告淨飯王:

是人足下千輻輪相,指合縵網,當自於法中安平立,無能動、無能壞者。

手中德字,縵網莊嚴,當以此手安慰眾生,令無所畏。

如是乃至肉骨髻相,如青珠山頂,青色光明從四邊出。

頭中頂相無能見上,若天、若人無有勝者。

白毫眉間跱,白光逾頗梨。

淨眼長廣,其色紺青。

鼻高直好,甚可愛樂。

口四十齒,白淨利好。

四牙上白,其光最勝。

唇上下等,不大不小,不長不短。

舌薄而大,軟赤紅色,如天蓮華。

梵聲深遠,聞者悅樂,聽無厭足。

身色好妙,勝閻浮檀金。

大光周身,種種雜色,妙好無比。

如是等三十二相具足,是人不久出家,得一切智成佛。

佛身功德如是,應當唸佛。

複次,佛身功德,身力勝於十萬白香象寶,是為父母遺體力;若神通功德力,無量無限。佛身以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莊嚴,內有無量佛法功德故,視之無厭。見佛身者,忘世五欲,萬事不憶;若見佛身一處,愛樂無厭,不能移觀。佛身功德如是,應當唸佛。

三 唸佛之戒定慧

複次,佛持戒具足清淨,從初發心修戒,增積無量,與憐愍心俱,不求果報,不向聲聞、辟支佛道,不雜諸結使,但為自心清淨、不惱眾生故,世世持戒。以是故,得佛道時,戒得具足。應如是念佛戒眾。

複次,佛定眾具足。

問曰:

持戒以身、口業清淨故可知;智慧以分別說法,能除眾生疑故可知;定者餘人修定尚不可知,何況於佛,云何得知?

答曰:

大智慧具足故,當知禪定必具足。譬如見蓮華大,必知池亦深大;又如燈明大者,必知蘇油亦多;亦以佛神通變化力無量無比故,知禪定力亦具足;亦如見果大故,知因亦必大。

複次,有時佛自為人說,我禪定相甚深。如《經》中說:“佛在阿頭摩國林樹下坐,入禪定。是時大雨雷電霹靂,有四特牛、耕者二人,聞聲怖死;須臾便晴,佛起經行。有一居士禮佛足已,隨從佛後,白佛言:‘世尊!曏者雷電霹靂,有四特牛、耕者二人,聞聲怖死,世尊聞不?’

“佛言:‘不聞!’

“居士言:‘佛時睡耶?’

“佛言:‘不睡!’

“問曰:‘入無心想定耶?’

“佛言:‘不也!我有心想,但入定耳。’

“居士言:‘未曾有也!諸佛禪定大為甚深,有心想在禪定,如是大聲覺而不聞。’”

如餘經中,佛告諸比丘:“佛入、出諸定,舍利弗、目揵連尚不聞其名,何況能知!”何者是?如三昧王三昧、師子游戲三昧等;佛入其中,能令十方世界六種震動,放大光明,化為無量諸佛,遍滿十方。

如阿難一時心生念:“過去然燈佛時,時世好,人壽長,易化度;今釋迦牟尼佛時世惡,人壽短,難教化;佛事未訖而入涅槃耶?”清旦以是事白佛已;日出,佛時入日出三昧,如日出光明照閻浮提;佛身如是,毛孔普出光明,遍照十方恆河沙等世界。一一光中出七寶千葉蓮華,一一華上皆有坐佛,一一諸佛皆放無量光明;一一光中皆出七寶千葉蓮華,一一華上皆有坐佛。是諸佛等遍滿十方恆河沙等世界,教化眾生:或有說法,或有默然,或以經行,或神通變化,身出水、火。如是等種種方便,度脫十方五道眾生。阿難承佛威神,悉見是事。佛攝神足,從三昧起,告阿難:“見是事不?聞是事不?”阿難言:“蒙佛威神,已見、已聞!”佛言:“佛有如是力,能究竟佛事不?”阿難言:“世尊!若眾生滿十方恆河沙等世界中,佛壽一日,用如是力,必能究竟施作佛事。”阿難嘆言:“未曾有也!世尊!諸佛法無量不可思議!”

以是故,知佛禪定具足。

複次,佛慧眾具足。從初發心,於阿僧祇劫中,無法不行,世世集諸功德,一心專精,不惜身命以求智慧,如薩陀波侖菩薩。

複次,以善修大悲智慧故,具足慧眾,餘人無是大悲,雖有智慧不得具足。大悲欲度眾生,求種種智慧故,及斷法愛,滅六十二邪見,不墮二邊:若受五欲樂,若修身苦道;若斷滅,若計常;若有、若無等,如是諸法邊。

複次,佛慧無上,徹鑑無比,從甚深禪定中生故,諸粗細煩惱所不能動故;善修三十七品、四禪、四無量心、四無色定、八背舍、九次第定等諸功德故,有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十八不共法,得無礙不可思議解脫故,佛慧眾具足。

複次,能降伏外道大論議師,所謂憂樓頻、迦葉、摩訶迦葉、舍利弗、目揵連、薩遮尼揵子、婆蹉首羅、長爪等。大論議師輩皆降伏,是故知佛慧眾具足。

複次,佛三藏、十二部經、八萬四千法聚,見是語言多故,知智慧亦大。譬如一居士,清朝見大雨處,語眾人言:“昨夜雨龍,其力甚大!”眾人言:“汝何以知之?”答言:“我見地溼、泥多,山崩、樹折,殺諸鳥獸,以此故知龍力為大。”佛亦如是,甚深智慧,雖非眼見,雨大法雨,諸大論議師及釋梵天王皆以降伏,以是可知佛智慧多。

複次,諸佛得無礙解脫故,於一切法中智慧無礙。

複次,佛此智慧皆清淨,出諸觀上;不觀諸法常相、無常相,有邊相、無邊相,有去相、無去相,有相、無相,有漏相、無漏相,有為相、無為相,生滅相、不生滅相,空相、不空相,常清淨無量如虛空,以是故無礙。

若觀生滅者,不得觀不生滅;觀不生滅者,不得觀生滅。若不生滅實,生滅不實;若生滅實,不生滅不實。

如是等諸觀皆爾,得無礙智故,知佛慧眾具足。

四唸佛解脫眾具足

複次,唸佛解脫眾具足。佛解脫諸煩惱及習,根本拔故,解脫真不可壞,一切智慧成就故,名為無礙解脫。成就八解脫,甚深遍得故,名為具足解脫。

複次,離“時解脫”及“慧解脫”故,便具足成就“共解脫”。成就如是等解脫故,名具足解脫眾。

複次,破魔軍故得解脫,離煩惱故得解脫,離遮諸禪法故得解脫,於諸禪定入出自在無礙故。

複次,菩薩於見諦道中,得深十六解脫:

一、苦法智相應有為解脫;二、苦諦斷十結盡,得無為解脫。如是乃至道比智。

思惟道中,得十八解脫:

一、或比智或法智相應有為解脫;二、斷無色界三思惟結故,得無為解脫;如是乃至第十八盡智相應有為解脫;及一切結使盡,得無為解脫。

如是諸解脫和合,名為解脫眾具足。

五唸佛解脫知見眾具足

複次,唸佛解脫知見眾具足。解脫知見眾有二種:

一者、佛於解脫諸煩惱中,用盡智自證知,知苦已,斷集已,盡證已,修道已,是為盡智解脫知見眾。知苦已不復更知,乃至修道已不復更修,是為無生智解脫知見眾。

二者、佛知是人入空門得解脫,是人無相門得解脫,是人無作門得解脫;是人無方便可令解脫,是人久久可得解脫,是人不久可得解脫,是人即時得解脫;是人軟語得解脫,是人苦教得解脫,是人雜語得解脫;是人見神通力得解脫,是人說法得解脫;是人淫慾多,為增淫慾得解脫;是人瞋恚多,為增瞋恚得解脫;如難陀、漚樓頻螺龍是。如是等種種因緣得解脫,如法眼中說。

於是諸解脫中了了知見,是名解脫知見眾具足。

六 唸佛諸功德具足

複次,唸佛一切智、一切知見,大慈、大悲,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十八不共法等;念如佛所知無量不可思議諸功德,是名唸佛。是念在七地中,或有漏,或無漏;有漏者有報,無漏者無報。三根相應:樂、喜、舍根。行得,亦果報得:行得者,如此間國中,學唸佛三昧;果報得者,如無量壽佛國人,生便自然能唸佛。

如是等,如《阿毗曇》中廣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