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美食

中國植樹節的起源是什麼?是怎麼在中國植樹節上發生了什麼樣的事情

中國的植樹節最初由凌道揚和韓安、裴義理等林學家於1915年倡議設立。當時的林學家們有感於國家林業不振,“重山復嶺,濯濯不毛”,於是上書農商部長,倡導以每年清明節為“中國植樹節”。1915年7月,在孫中山的倡議下,中國有了植樹節。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逝世。1928年,為紀念孫中山逝世三週年,舉行了植樹儀式。後來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把他逝世的那天,即3月12日定為植樹節。

夫妻樹

1963年,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的前一年。有一對夫妻在同一天接到去羅布泊參加試驗的通知,但由於保密規定,兩人誰都沒告訴對方要去哪裡,去幹什麼。

直到有一天,兩人在一棵榆樹下一起等車,才知道乾的是同一件工作。張愛萍將軍聽到這件事後感動地說,真是一雙中華好兒女,這樹就叫“夫妻樹”吧。

悠悠幾十載,這棵“夫妻樹”依舊挺立在馬蘭的風沙之中,陪伴著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成長,見證著中國航天由“一窮二白”走向輝煌騰飛。

大樹裡

在巴丹吉林沙漠西北邊緣、弱水河西岸,有一個地方叫大樹裡。

這裡距離酒泉衛星發射中心35公里,是中心雷達測量裝置所在地。初來“大樹裡”的人都覺得這個名字有些怪,但瞭解其歷史後都覺得很光榮。

1968年,受命組建雷達測量分隊的前輩,大多是從抗美援朝戰場歸來的老兵。當時的這裡,只有幾棵高大的胡楊樹,由於朝鮮的地名中通常都會有個“裡”字,為了紀念那段烽火歲月,“大樹裡”的名字便由此而來。

如今,五十多年過去了,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把“戰鬥”融入血脈,護送一枚枚火箭飛向了太空,“大樹裡”也被他們建設成為了大漠綠洲。

紮根樹

金燦燦的陽光透過樹梢灑下斑駁的光影,這是記憶中這棵樹最美的樣子。

聽老一輩西昌航天人講,這棵泡桐樹是50年前中心第一代創業者親手栽下的,取名為“紮根樹”,而一代代航天人也像這棵樹一樣把根深深地紮在了大涼山。

50載崢嶸歲月,激情燃燒。每一批新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的同志,都會到這棵樹前來一場尋根之旅,聽那些傳奇故事:那些無眠的長夜,那些艱辛的攻關,那些成功的喜悅,那些遭遇挫折時的痛苦,那些血與火的搶險,那些“讀秒”時的揪心,那些無法眷顧親人的心酸……

紮根樹上新芽拔節,迎來了春天的腳步,也孕育著新的希望。

大榕樹王

“問天路”的拐彎處,一顆大榕樹與長征五號塔架遙遙矗立,在藍天白雲、椰林碧海、溼地綠水間相互映襯,科技與自然在這裡格外和諧。

來過文昌航天發射場的人都知道,從垂直總裝測試廠房到發射塔架要經過這條“問天路”。本來路是筆直的,快到終點時剛好“遇到”這棵長得又高大又茂盛的大榕樹,發射場建設指揮部果斷決定改變施工方案,將道路繞著大樹走。

“大榕樹王”是文昌航天人給這棵有故事的大榕樹取的名字,如今它也成為文昌航天發射場一道靚麗的風景,不僅詮釋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更見證著發射場從無到有,中國火箭的一次次騰飛。

墓前樹

在東風革命烈士陵園墓區第一排一個墓碑前,挺立著一棵碗口粗的榆樹。

這座墓碑下,長眠的是王來烈士。

1965年10月20日下午,在解除安裝剩餘液氧時,火箭推進劑突然著火,火苗點著了液氧車旁邊的一叢駱駝刺。戰友武潤喜的衣服首先燃燒起來,年僅24歲的王來立即跑來救戰友,兩人都變成了火人。王來身上火勢猛烈,已經不能立刻撲滅,在這緊急關頭,王來沒有考慮自己的安危原地待援,他首先想到了液氧裝備的安全——如果引燃液氧車進而引爆整個特種燃料庫區,後果不堪設想。於是,已成火人的王來憑著最後一口氣,向著遠離裝備車輛的戈壁灘跑去,1米、2米、3米……王來最後倒在戈壁灘中,壯烈犧牲,身後的沙地裡留下了38個腳印。

56年過去了,這棵不知何時生長出來的榆樹,默默陪伴在用生命踐行“死在戈壁灘、埋在青山頭”誓言的烈士身旁,彷彿在替他站崗。

無名松

有一顆雪松,矗立在長江之畔的一座無名山頭上。

1980年5月18日,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一枚遠端運載火箭從戈壁大漠騰空而起,穿越千山萬水,飛向目標海域。

在這座山頭點號,有一群人守護在儀器旁保障遠望號船海上科研試驗、日常無線電短波通訊的正常運轉。

任務成功後,這個山頭點號的首任領導白炳權、張坤喜共同栽下了綺山坡上的第一棵雪松。

寒來暑往41年過去了,你若問它叫什麼名字,已無從考證。它就如堅守在這裡的“通訊人”一樣,幾十年如一日的挺立在那裡。

花果山

在綿延的呂梁山脈中,有一座“花果山”鑲嵌在黃土高原之上,很難想象這裡在幾十年前還是荒山禿嶺、溝壑縱橫。

在這片寒冷乾旱的土地上,坐落著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眾多點號中的一個。上世紀70年代,由於交通不便,這裡基本上處於與世隔絕的狀態。

如何能夠改變這裡的物質、精神生活呢?單位領導苦思冥想了一個晚上,第二天清晨頂著熬紅的雙眼,大手一揮:“種樹!”

當時,這裡的用水都需要從山下的河裡挑上來,而這群“測控人”愣是用這一擔擔的水種活了山上的第一批蘋果樹。

如今,曾經的荒山野嶺已經是滿眼的綠色,空氣中飄滿了醉人的果香。

海報 | 王璐瑤

編輯 | 王豔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