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美食

《大秦賦》裡戰國末年為什麼有西周、東周一篇給您講清楚!

原創:唐封葉|葉話文史公眾號

前言

秦迷們期盼許久的《大秦賦》終於上演了,讓大家飽了眼福。不過前幾集中出現了東周和西周,把很多對歷史不太瞭解的觀眾弄糊塗了——西周早就滅亡了,怎麼還有西周呢?其實這是沒弄清楚東周朝、西周朝和東周國、西周國的區別。

中學歷史課本里教的、大家第一印象想到的東周、西周,是指東周王朝和西周王朝,當然西周王朝在前、東周王朝在後,具體說周王室建都豐鎬時期就是西周王朝,等到犬戎破鎬京,周平王東遷洛邑之後的周朝,歷史上就叫它東周王朝了。而《大秦賦》裡所說的東周和西周,則是指東周王朝在東周王畿內分封的兩個小諸侯國,即東周國和西周國,中國古代朝和國的意義是不一樣的,大家一定能明白。

下面我再詳細講解一下東周國和西周國的由來和滅亡情況。

一、西周王朝和東周王朝的簡況

在這裡有必要先簡單說一下週代的分封制度。網上有些人對西周王朝的歷史一知半解,看到東周王朝時期天子衰落、諸侯強大,就逆推到西周王朝時期,認為周代分封的國家從一開始就是“獨立主權國家”,其實這完全不符合事實。西周王朝時期周天子擁有西、東兩大王畿和西六師、東八師共十四個師(每師2500人)的軍隊,實力完全凌駕於諸侯之上(西周時期諸侯大國二師、小國不過一師),諸侯國的卿士由天子任命(大國三卿全由天子任命、次國三卿有兩卿由天子任命),天子還在諸侯國內派駐監官,那時候的諸侯國要隨時聽候天子的命令和調派,根本不是獨立主權國家,而是周朝的附屬國。

只不過到西周王朝末年,尤其是到周平王東遷之後,周王朝才逐漸衰落,諸侯國才慢慢壯大,但這都是有一個漸進的過程的,不是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樣如斷崖一樣改變的。東周王朝初年,周天子還擁有一定的威望和實力,畢竟東王畿也有六百里土地,比那會兒最大的諸侯國還大。但春秋中後期東周王室內鬥嚴重,先後爆發了嫡庶爭位的王子頹之亂、王子帶之亂、王子朝之亂,周王朝就這樣在內鬥中越發衰落;與之相反諸侯國則不斷吞併弱小,開疆拓土,實現了獨立。在這一方變弱、一方變強的過程中,“禮樂征伐自天子出”變成了“禮樂征伐自諸侯出”。

二、東周國、西周國的來歷

東周國、西周國的出現,還得從戰國前期說起。

在東周貞定王二十八年(前441年),周貞定王駕崩,留下長子棄疾、次子叔、三子嵬、四子揭四個兒子。長子棄疾繼位才三個月,就被自己二弟叔殺死。不過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叔還沒把王位焐熱,又在五個月後被弟弟嵬幹掉。這個嵬,就是週考王。

周王室一年中有兩王被弒殺,老三週考王做賊心虛,生怕自己最小的弟弟揭也有樣學樣,就把河南之地(包括周王城在內的東周王畿西部地區)分封給揭,建立一個新的畿內小諸侯國——西周國,並讓揭接替原來周公旦家族的職務,世代為王朝卿士。因為爵位為公,歷史上稱這個諸侯國為西周公國,戰國中後期人們嘴裡的“西周”,就是這個西周公國而已!(至於西周王朝和東周王朝是後人的概念,當時人把兩個階段都稱作周朝。)揭就是西周公國的首任國君西周桓公。

有人會問,西周桓公住在周王城(後改名河南城),那當時週考王居住在哪裡呢?原來在春秋後期東周王朝爆發的著名的王子朝之亂中,周景王死後其寵愛的庶長子王子朝自立為王一度佔領周王城,晉人和部分東周王朝大臣擁立的周敬王徵集諸侯之力修築了狄泉成周城即洛陽城(今洛陽市以東漢魏洛陽城遺址)並居住在那裡,自那以後的歷代周天子就都住在洛陽,直到最後一任周天子周赧王又轉居河南城(周王城)。

西周桓公死後,他的兒子西周威公繼位。史書記載繼任東周王朝卿士一職的西周威公也是個博學多聞、禮賢下士的人,但可惜的是他卻在家務事上拎不清:他已經立大兒子公子朝為太子,但還偏愛寵溺小兒子公子根,為身後埋下隱患。

西周威公死後,太子朝繼位,就是西周惠公。這時被父親寵慣了的公子根不服氣,就發動叛亂,跟哥哥爭奪周公爵位和王朝卿士之職。周顯王元年(前368年),趙成侯和韓懿侯為削弱周王室,插手東周王畿的內亂,發兵支援公子根。第二年也就是周顯王二年,公子根在趙、韓兩國軍隊支援下佔領了東周王畿的東部,並以鞏(在今河南鞏縣西)為都城,建立了東周公國,與哥哥西周惠公的西周公國對峙。公子根後來的諡號也叫惠公,史稱東周惠公。(《史記·周本紀》誤稱公子根是西周惠公之子,但更早的《韓非子》一書則說公子根是西周惠公之弟,這裡筆者唐封葉採用韓非子的說法。)但東周惠公之子昭文君出於在諸侯中示弱的計策,去公號而自貶稱君,所以東周公國就變成東周國了。

有人又會問,這對當時的周天子周顯王有什麼影響呢?這影響大了去了。以前周天子再不濟,也還算擁有東周王畿的幾百裡土地,實際勢力能比得上一個中小諸侯。而東周公國建立後,東周王畿內的城邑幾乎被東西兩個周公國瓜分殆盡,周天子只剩下都城洛陽一座城了,淪為一個可憐兮兮的城主!周王室至此算是衰落到極點,連吃穿用度都要靠兩個周公國供給,除了虛妄的天子名頭外基本是一無所有!

別看西周公國和東周公國國土很小,但畢竟是天子卿士,在列國中也算有點地位的,他們憑藉佔據天下中心區域的地理優勢,又很善於使用謀士,所以能在諸侯中縱橫捭闔,在夾縫中生存。如漢代賈誼在《過秦論》中提到戰國四大謀士——甯越、徐尚、蘇秦、杜赫,甯越是西周威公所信用的謀士,杜赫是東周昭文君(東周惠公之子)所信用的謀士。真實的歷史上,著名的說客張儀,就是受了東周君昭文君的資助到秦國去闖蕩,最終爬到秦相的位置(《史記》說張儀是受蘇秦資助,已經被20世紀70年代出土的《戰國縱橫家書》否定)。

再說周天子,東周公國建立後,周顯王、周慎靚王和周赧王三位天子都住在東周公國境內的洛陽城,天子在哪裡,東周王朝自然就算在哪裡。但到戰國後期,大約在秦武王訪周舉鼎身死後,末代周天子周赧王從東周公國境內的洛陽城遷到西周國境內的河南城(周王城)寄居,所以周天子和東周王朝最後是在西周國裡的。

三、正史中東周王朝和西周公國、東周國的結局

西周公國一開始是反秦的,並在伊闕之戰中追隨韓、魏對抗秦國,結果在周赧王二十二年、秦昭王十四年(前293年),韓、魏、週三國聯軍被白起殲滅24萬,這也是白起的成名之戰。從那以後西周公就被迫臣服秦國。至於東周君,一直是比較親秦的。

轉眼又過了三十多年,秦趙爆發長平之戰,趙國大敗並被白起坑殺四十多萬人,白起乘勝攻打趙國,卻被相邦(漢代避劉邦諱改稱相國)范雎叫停。不久秦國再次攻趙,這就是邯鄲圍城戰,但白起認為時機已經失去,不願領兵,被秦昭襄王逼迫自殺。隨後魏國信陵君魏無忌竊符救趙,趙國平原君趙勝也帶毛遂出使楚國搬來春申君的救兵,秦軍在邯鄲城下崩潰,趙、魏、楚等國聯軍一直攻到河東(今山西),韓國也乘勝收復了前兩年被秦軍佔領的上黨。

此時秦昭襄王焦頭爛額又極為震怒,決定集中力量反擊最弱的韓國,秦國將軍摎(jiū)先後攻取陽城、負黍等地(均在今河南登封附近),斬韓軍首級四萬。

秦軍攻韓的舉動讓西周國很恐慌。西周國一直跟秦國關係不睦,陽城、負黍都在西周國的東南方,秦軍奪占上述地方等於把這個小國給包圍起來了。

放在以前如果受到某一大國威脅,西周公要麼躲在寢宮內以酒解憂,要麼採取外交手段,透過遊說其他大國來借力打力,讓對手有所顧忌知難而退。但這一次西周公可能是看秦軍近兩年流年不利,想好好出一出幾十年匍匐在秦人腳下的窩囊氣,居然選擇動武,組織起合縱聯軍西出伊闕關攻打秦國,企圖切斷陽城秦軍與後方的聯絡。但西周公的判斷顯然嚴重失誤,他大大低估了當時秦軍的力量,聯軍出關不久就被秦將摎殺得大敗。

這一下原本頭腦發熱的西周公一下子涼到底,聯軍可以逃走,他和西周國能往哪裡躲?清醒過來的他只得立馬切換回一貫的慫樣,親自帶上登記戶口、土地的版籍跑到咸陽叩頭謝罪,說只要能免死情願獻上西周國全部的三十六座城邑和三萬人口。

說起來,西周國已經不是第一次向秦國謝罪求饒,之前第一次伊闕之戰後就幹過。這次西周公獻上版籍,說不定也是想做做樣子,以為秦昭襄王會看在寄居在自己土地上的天子周赧王的面子上,出於避免成為天下眾矢之的想法,放自己一馬。但是令他沒想到的是,這次秦昭王卻把他獻上的版籍給笑納了!那一刻,恐怕西周公深深悔恨自己合縱抗秦的冒失舉動。

秦昭襄王這次為什麼鐵了心要滅周朝呢?要知道他一直就有奪取天下的夢想,秦昭襄王二十年(前287年)時他曾跟齊閔王一起稱帝,只是沒兩個月就被趙國發起的五國伐秦戰爭逼得自去帝號。這次邯鄲、河東大敗,他清楚年邁的自己已經沒有看到統一天下的機會了,而且既然這時候各國都在合縱抗秦,蝨子多了也不怕咬,不如滅掉周朝作為自己最後的功業,也給後代兒孫統一天下掃除輿論上的障礙。

於是秦昭襄王一聲令下,秦軍跟隨西周公進入西周國並接管了城邑和人口,包括掛名天子周赧王(至於九鼎在哪,為什麼傳說有九鼎落到東方千里之外的彭城泗水中,筆者以後會寫)。這一年是周赧王五十九年,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不久,西周公和天子周赧王都去世,死因不明,有可能是精神受打擊抑鬱而死,甚至不排除遭了秦人的毒手,否則不可能那麼趕巧。

雖然自周顯王開始周天子就寄居於東周國或西周國,無地無人也無錢(傳說周赧王靠借債度日),形同高階收容所的收容人員,但他是一個時代的象徵——周天子在,東周王朝就算還在。現在天子周赧王死了,歷時近八百年的周朝就此滅亡,所以歷史課本上把周朝結束的時間標註為公元前256年。

電視劇《大秦賦》裡設計了周赧王大罵秦人是養馬的奴才的橋段,這很符合史實,因為秦人的祖上非子善於養馬,為周孝王在汧渭之會(今陝西千河、渭水夾角處)管理王朝牧馬場,才被封在秦邑(在今甘肅清水縣北李崖遺址)做附庸,後來升級為秦國。

說完了東周王朝和西周公國的滅亡,我們再說東周國的滅亡。

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前251年)年末,在位半個多世紀、為秦國奠定統一基礎的秦昭襄王駕崩。他的兒子秦孝文王繼位,可能是大冬天被父親的葬禮和自己的加冕禮折騰得不輕,居然才三天就病死,王位又落到太子子楚也就是秦始皇的爸爸秦莊襄王手中。

秦莊襄王上臺後,東方國家正陶醉於幾年前合縱攻秦的勝利,開始互相攻伐,如燕國趁趙國在長平之戰和邯鄲圍城中遭受重創發動對趙戰爭,而楚國則攻滅了魯國等泗上諸國,魏國和楚國還因爭奪泗上之地而火併。在這種“良好”的國際態勢下,秦國主政的丞相(相邦的副手)呂不韋決定攻滅東周國,開啟東進的道路。呂不韋的藉口是“東周君與諸侯謀秦”,當然有沒有這回事只有天知道。

秦莊襄王元年(前249年),本無帶兵經驗的呂不韋不費吹灰之力佔領了包括名城洛陽在內的東周國全境,還抓住東周君並殺了他。秦莊襄王為了顯示自己的“仁德”,把末代東周君的兒子封在陽人(在今河南汝州市西北),讓他能夠繼續祭祀東周國的先君。至此,周朝最後一點嫡系骨血也完了。(但要注意周朝的滅亡是以周天子的死為標誌的, 跟東周國這個諸侯國的滅亡時間無關。)

餘緒

秦莊襄王以滅掉東周國的功績,升丞相呂不韋為相邦,封文信侯,並把十萬戶人口的繁華洛陽城封給呂不韋做食邑,進一步報答他的擁立之功。接下來秦莊襄王乘著滅掉東周國的餘威,又派大將蒙騖(蒙恬的爺爺)伐韓,攻佔了重鎮成皋和滎陽,使魏國都城大梁直接暴露在秦國的兵鋒之下。為消化戰爭成果,秦國用新得的西周國、東周國領土和韓國成皋、滎陽組成一個新的郡,因其境內有黃河、洛水、伊水三條大河,故而取名“三川郡”,郡治設在洛陽。兩年後秦莊襄王病逝,十三歲的秦王政繼位,秦國鯨吞天下的大業即將拉開序幕……

附:西周公國和東周國的世系表(因為史書簡略西周公國可能有一兩位失載的君主)

西周桓公——西周威公——西周惠公——西周武公

東周惠公——東周昭文君——東周嗣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