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美食

【獨家】建文帝朱允:一個被歷史埋沒的皇帝,終其一生都在做這事

仁柔的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後一系列神操作,

使朱棣有機可乘,最終將皇位拱手讓人……

/欄目主理人/ 邵聖懿

— 配合本期節目閱讀文章 —

今天繼續講永樂大帝朱棣,咱們主要講他篡位謀逆成功以及由此帶來的終其一生都要強化自己統治合法性的事。

【上期】講到了這出大戲當中,男主角朱棣、男配角是被他篡位的他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炆,還有一個幕後的編劇和導演就是開國皇帝朱元璋。朱元璋的幾個決策都挖了坑,為這出謀逆大戲打下了伏筆。

朱元璋(劇照)

主要兩個坑,一是分封藩王,把這些兒子、孫子分去當藩王,同時給他們兵權。當然上期咱們講了在明朝建立初期,這是有他現實考量的,是沒問題的。但是這樣的分封藩王你注意了,一定要有一個能夠鎮得住他們的皇帝,朱元璋自己當然沒問題了——他是開國皇帝,而且這些藩王是他的兒子甚至孫子,你們還能造老朱的反嗎?

但是這事換成別的皇帝就不一定了,更別說換成主少國疑、年輕的朱允紋。這就是老朱朱元璋挖的第二個坑——那就是接班人選擇這個問題。當太子朱標36歲英年早逝的時候,朱元璋選擇了朱標的兒子,就是皇太孫朱允炆來接班。

朱元璋朱允炆(劇照)

這兩個決定就是:一,分封藩王、二,讓朱允炆來接班,其實單拿出來看都沒有問題,都說得通,老朱也都有自己的理由。但是把這兩件事組合在一塊,你注意了,就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這兩者疊加綜合作用,就給朱棣篡位謀逆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01 仁愛+柔弱,男配朱允炆好人一枚

到這兒咱們就得詳細介紹幾句男配角朱允炆了,他是什麼樣的一個人?性格上有一個非常鮮明的特點叫“仁柔”——仁愛但是柔弱。對於統治者對於皇帝來說,仁愛當然是一件好事,你愛自己的子民;但是柔弱對於一個統治者來講,往往恰恰是最大的性格短板。而這個“仁柔”就是朱允炆的性格,他這個“仁柔”的性格從何而來?我覺得一個人的性格無外乎兩方面的來源——一個就是內因,就是家庭的遺傳;一個是外因,環境對你的塑造。朱允炆恰恰這兩點可能對他都有影響。

朱允炆(劇照)

內因上來說,他的父親太子朱標給他了仁愛之心。“仁愛”是朱標非常鮮明的一個標籤,同時也是朱元璋非常喜歡朱標的一點。朱元璋對於太子朱標是愛得非常偏執,偏執到甚至有些歷史學家有這樣的一種論斷,他們認為最終朱元璋選擇皇太孫朱允炆來做接班人,也是因為他太愛朱標,而朱標早逝之後,迫使他把對朱標的這種愛轉嫁到了朱允炆的身上。這樣的一種觀點當然是綜合各種史料的一種猜測揣度,你不可能找朱元璋本人來求證了。

但是朱元璋對於“仁愛”這兩個字有偏執的愛,我倒是可以理解。因為人往往是你越缺什麼,越想要什麼。你想想朱元璋作為一個到晚年殺伐果決、展開清洗,殺掉了很多開國功臣的統治者,他又希望自己老朱家的基業能夠千秋萬代,希望後人把他描述成一個賢明皇帝,希望朱家的統治能夠穩固——他自然想要自己的後代有皇帝的這種仁愛之心,所以他對於仁愛的朱標非常喜歡,這事倒也說得通。

朱元璋(劇照)

這種仁愛之心也從朱標傳給了朱允炆。在他登基成為皇帝之後,朱允炆曾經推行過短暫的叫“建文改制”,搞的就是寬政減刑這一套——減稅負、減刑罰,這其實都是他仁愛之心的表現。這當然是朱允炆好的一面了,但是不巧的是作為統治者,他性格當中還有“柔”字,你可以解釋成“柔弱”,也可以理解成“優柔寡斷”。

朱允炆性格里頭“柔弱”、“優柔寡斷”從何而來?我覺得就和他成長環境有直接關係了,因為你想他作為朱元璋的第三代、孫輩,從小就是出生成長在皇宮的宮牆之內,就是皇族子弟,所以他自然沒有見過社會的陰暗面、人心的險惡、戰爭的殘酷,而這些恰恰是他成長當中缺的重要的一課。

朱允炆(劇照)

02 軍事奇才+心狠手辣,男主角朱棣雄才大略

這事兒咱們就要對照起來看了,馬上想到男主角朱棣——朱允炆的四叔,最後篡位成功的永樂大帝,他成長的環境是什麼樣的?

在他出生成長的時候是戰火連天,他小時候顛沛流離,大明王朝在哪兒還沒影呢!因為他成長的時候,朱元璋還沒有打下江山,他也不是什麼皇族子弟,所以他見過了戰爭的殘酷、見過了社會的險惡。這一部分是朱棣經歷過,而朱允炆卻沒有的。咱們已經自然的過渡到男主角朱棣這兒了。

朱棣從小出生的環境,非常的草莽、顛沛流離。同時他還有一個重要的標籤和特質——他是一個傑出的軍事天才、一個優秀的將領。因為他是在10歲的時候就被封“燕王”,“燕”就是封地——是北京這個地方以及周邊河北這一塊兒。當然那個時候不叫北京而叫北平,因為明朝初期的京城是南京,也就是應天府。在他20歲的時候,朱棣就到北平來就藩了,來當燕王。

朱棣(劇照)

由於他是戍邊的燕王,所以朱棣最不缺的就是一個東西——就是戰爭經歷,他是不斷的和北邊的蒙古人交鋒的。而且在明朝建立之後,太祖朱元璋自己有幾次御駕北伐親征去打蒙古人,其中有兩次朱棣都跟著他老爹去北伐蒙古了,而且這兩次朱棣都建下奇功。可以看得出來他是一個軍事奇才,這樣的傑出的軍事能力也為他之後起兵造反能夠成功打下了相當好的基礎。

這就是朱棣——出生環境草莽、成長條件艱苦、軍事能力出眾。還有一點就是他性格上跟他老爹朱元璋挺像的,叫做“心狠手辣”。所以你看這個男主角朱棣和男配角朱允炆兩個人性格、成長環境是完全不同,很臉譜化的兩個人,這要是戲劇衝突就非常的鮮明瞭,性格可以說天壤之別。

朱棣(劇照)

03 如果你是建文帝,強敵環伺你怎麼辦?

男主角、男配角咱們都介紹完了,很清晰了。但是這出篡逆大戲要發生的話,對於男主角朱棣來說還缺一個最重要的東西,就是“口實”,就是你起兵造反謀逆的合理性在哪裡?因為你的侄子建文帝是你老爹開國皇帝朱元璋定下來的接班人,你有什麼理由作為一個藩王去造反,去推翻他的統治?

這個理由、口實,朱允炆給朱棣準備好了——這就是男配角,這出大戲當中這男配角是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因為在朱允炆二十歲繼位登基之後,他發現強敵環伺,這些藩王都是手握兵權的他的叔叔,而且社會經驗、政治經驗都比他要豐富得多,所以朱允炆就感受到非常大的統治的威脅。

朱允炆(劇照)

所以他登基之後想的幾乎第一件事要削藩——削藩就直接去拿藩王的利益開刀了,在中國曆朝歷代都是非常容易引起地方和中央矛盾的一個點。但削藩也不是沒有成功的先例,你必須要緩和的來進行,必須要有充分的政治手腕,必須要給這些藩王充足的時間和好處,“溫水煮青蛙”去慢慢的卸掉他們的權力和防備。但是朱允炆他又不具備這樣的政治智慧和政治手腕,所以就引起了非常激烈的衝突。

明朝王爺封藩圖

當然有這樣的一種說法,有些明粉在討論的時候也會說,建文帝上來之後其實沒有必要削藩。歷史是沒法假設的,但是的確當你知道一個歷史人物做的某個決定引起了災難性的後果的時候,你不可避免的會去想,在他那樣的一種環境當中設身處地,有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案?有沒有其它的通路?其實這也是讀歷史非常有意思的一部分,你可以把它當成一個思維實驗。

今天不妨咱們就來嘗試一下:你設想自己是建文帝,在那種局面底下,你想要穩固自己的統治,是不是必須要削藩?或者如果你決定削藩的話,有沒有更好的方式?這當然是一個開放式的問題,沒有標準答案,大家天馬行空去想。

04 書生誤國瞎指揮,落人口實清君側

但是建文帝朱允炆同志給大家提供了一套錯誤答案集合,簡直把能犯的錯都犯了一遍,所以這導致他最後不可避免的失敗。

比如說他犯的第一個錯誤就是削藩過於心急。咱們之前講了要事緩則圓,溫水煮青蛙。這二十多個藩王,你必須要各個擊破。但是朱允炆同志非常心急,上來決定削藩之後,一個月之內削掉了三個藩王、一年之內削掉五個,這不可避免的讓其他藩王抱團,因為發現皇帝已經把刀架到了我的脖子上,而且皇帝還是我的侄子。這是第一個。

第二點就是當你決定削藩之後,怎麼來排先後座次?先動誰?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策略問題。“擒賊先擒王”其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真理,就是你應該先打那些實力強的藩王,比如說燕王朱棣、寧王朱權。其實當時建文帝朱允炆的謀士——主要是一些文官們,也分兩派。一派就認為“擒賊先擒王”;但是另外一派說“不行,為了讓陛下您削藩的決定有理有據,咱們得先去找那些犯了毛病,身上有瑕疵的藩王,先削他們。”

書生誤國啊!你這時候都已經決定削藩了,不可避免的和這些藩王有一戰,你還立什麼“貞潔牌坊”?但是朱允炆就聽了這一派的意見,決定先去削那些身上有瑕疵的藩王,而這些藩王其實實力並不是那麼強。這反而給了實力強大的藩王——像燕王朱棣充分的準備時間,給了他警惕性。更重要的是給了朱棣起兵造反的一個說得過去的口實,這口實就叫“清君側”。

因為你皇帝朱允炆現在身邊有讒臣進讒言,導致你皇帝迫害朱家宗親、迫害皇族,所以我要“清君側”!所以叫“靖難之役”——平定國難。至於說朱棣是不是早有反心,這個不得而知。但是建文帝的確在自己削藩當中一系列幼稚的操作給了朱棣這樣的“清君側”的口實。因為你藩王造反,你沒有一個說得過去的理由,你是“冒天下之大不韙”。朱棣從造反一開始得先找好這個理由,恰恰是朱允炆給了他這個口實。

05 平叛仁慈坑隊友,免死金牌送朱棣

而當朱棣正式起兵造反之後,朱允炆一系列操作更是體現出來他優柔寡斷以及身上性格上的弱點,你看歷史有時候真替他著急。

比如說燕王已經起兵,中央軍要揮師北伐,結果朱允炆跟帶兵的將領說了一句話,叫“勿使我揹負殺叔父名!”這潛臺詞就是你抓朱棣可以,千萬別把他殺了。您這是在想什麼?這讓前方將士這仗怎麼打?你這等於給朱棣本人發了一個“免死金牌”啊。

而朱棣本身又是那種橫槍躍馬要親自上陣殺敵的將領,所以中央軍後期其實在戰場上有機會結果掉朱棣,但是正因為朱允炆這句“勿使我揹負殺叔父名”,所有將領無所適從,最後好機會白白錯失,讓燕軍一路揮師南下。你就說這朱允炆多讓人著急,每次看到這兒我都覺得可笑,這兩軍都打起來了,居然還有這樣天真的幻想。

還有一個例子就是他過於仁柔。其實起兵造反之前,朱棣的三個兒子在南京。當時朱允炆把這三個兒子扣做人質,對燕王是一種最大的脅迫。但是最終朱允炆居然把這三個兒子給送回去了,就少了一張牌。所以你看各方面就顯示出來朱允炆確實是個好人,非常的仁慈,但是做統治者就缺一點狠勁。

朱允炆(劇照)

06 用人不當送人頭,開城投降他最快

朱允炆還有一點錯誤叫“用人不當”。當然這用人不當不能全怪朱允炆,首先他無人可用。因為他的爺爺朱元璋殺掉了很多開國元勳,所以能打仗的這些大將都被幹掉了。明朝當時最能打仗的一位就是朱棣,起兵造反這個。這也導致中央軍在起初北伐的時候,用的是65歲的開國老將耿炳文,這也是朱允炆手裡僅存的還能用的將領。但是在一場大仗輸掉之後,朱允炆又聽信讒言把耿炳文換掉了。

接著在用人上就犯一大昏招,就是他啟用了李景隆。這李景隆他老爹是開國元勳李文忠,但是李景隆自己打仗完全是個慫包,“龍生龍、鳳生鳳”這話在他身上一點不適用。他唯一干的一件事就是帶著五十萬明軍的主力的中央軍,北上給燕王朱棣送人頭,這也導致明軍主力大量覆滅。但是這打仗打輸之後,李景隆還幹了一件大事——就是當朱棣揮師南下打到南京城下的時候,李景隆開金川門,開城門迎降。這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投機分子,可以說敗光了他老爺子李文忠開國元勳的名聲。

李景隆投降獻城(劇照)

“靖難之役”具體的打仗過程咱們就不詳細講了,但是透過這兩期內容,其實你就發現這出謀反篡位的大戲,男主角朱棣主角光環過於耀眼,能力出眾;而男配角朱允炆身上性格短板又過於明顯;再加上背後的總編劇、總導演朱元璋挖的坑,埋下的伏筆,劇情不可避免的朝著朱棣謀反篡位成功這個方向去前進了。

當然了,朱棣雖然給自己找了一個叫“清君側”的冠冕堂皇的理由,但是畢竟是謀逆造反,這是大逆不道的事情。所以朱棣在造反成功之後,就更加要強化自己統治合法性。這個事情,這樣的一種執念從他入南京城門的那一刻就開始了。後邊咱們接著說。

朱棣(劇照)

【來源:電影七哥】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