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三藩之亂是如何爆發的?吳三桂擁兵數十萬,為何敗給19歲的康熙

清朝在中國封建王朝的歷史上應該是一個處於巔峰時期的朝代,在各個方面都發展到成熟完備的階段,而清朝的建立也是憑藉武力征服得來的,被稱為在馬背上打下來的天下,可見清朝能有後來的發展和輝煌必然是不容易的。

而要說清朝的不易除了入關時期的征戰那就是建國以來的最大的叛亂“三藩之亂”了,在這場叛亂之中如果不是康熙皇帝有能力加以鎮壓,可能清朝就此滅亡,改朝換代了,那有小夥伴好奇了,三藩之亂是怎麼爆發的呢?

而且為什麼有著幾十萬軍隊的吳三桂竟然輸給了當時年僅19歲的康熙皇帝,這其中有什麼原因呢?今天小編為您講述一下這其中的原因。

“三藩之亂”爆發的原因是什麼?

“三藩之亂”這一歷史上事件應該有很多人聽說過,畢竟這可是清朝歷史上十分少有的大動盪和叛亂,幾乎動搖了清朝統治的根基,可以說如果當時吳三桂能夠有很好的決策,那麼清朝可能就不復存在了,那這樣的一場大規模的叛亂和戰爭是怎樣爆發的呢?

要是這其中原因其實是有很多的,最主要的就是康熙皇帝撤藩的行動,在清朝建立之初是有四位藩王的,這四個人都是清朝的開國功臣,和開國皇帝皇太極一個級別的人物,可以說清朝的半壁江山都是這些人打下了的。

所以封他們為藩王也是情有可原,而這些人總有老的一天,於是這其中的平南王尚可喜就上書,說自己已經老了,沒什麼能力了,也是時候該退休回家頤養天年了,而藩王這個稱號對他來說也是名不副實,也希望康熙皇帝能夠收回。

這樣的做法自然也是正中咱們康熙皇帝的下懷,自然也應允,因為這四個藩王的實力太強大了,隨便一個人都是一股強大的勢力,這四個藩王要是聯合起來,康熙皇帝估計八成就涼涼了,直接領盒飯說再見,所以咱們康熙皇帝一直擔心怎麼削弱這幾個藩王的實力,所以一直想方設法從他們手中剝奪一些權力,雖然這幾個藩王不滿,但是還不至於起兵造反。

而尚可喜這一主動撤藩徹底打破這一平衡,康熙皇帝也下詔書也撤了其他藩王的稱號,這一做法無疑觸碰了這些人的利益,畢竟自己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天下,組建起來的軍隊,現在你一個不滿二十歲的毛頭小子說給我撤就撤了,那怎麼能行,這幾個人哪個不是雙手沾滿鮮血的人,所以以勢力最強大的吳三桂為首,召集其他兩位藩王謀劃意圖謀反。

爆發!烽煙四起

就這樣早就有著謀反之心的吳三桂,在康熙皇帝下達撤藩的命令後,加緊組織軍隊,聯合其他兩位藩王,迅速建立起幾十萬的大軍,這樣的實力可以說是極為龐大,同時也是憑藉自身的強大,吳三桂也是迅速攻克南方大多數城池,而且因為這樣的實力無人能敵,一路高歌猛進,打的這些清軍沒脾氣,在這樣的攻勢下也是戰領了清朝接近一半的江山。

這樣的情況讓康熙皇帝一時束手無策,畢竟敵方來勢兇猛,準備充分,我方別說幾十萬士兵,就是整個滿族的人也不一定有那麼多啊!實力差距如此懸殊,不僅如此,在後來吳三桂也是成功策反藩王耿精忠,外加一個老部下王輔臣,康熙直接面臨腹背受敵的情況,清朝的江山也自此開始喪失大半,所面臨的結局很可能就是兵敗而亡。

索性吳三桂的兒子吳應雄還在康熙皇帝手中,而且咱們的康熙皇帝也不是平庸之輩,為了平定叛亂甚至御駕親征,要麼勝利穩定江山基業,要麼戰死沙場流芳百世,怎麼算咱們康熙都不虧,更何況清軍的八旗軍以及馬背上打下來的天下可不是浪得虛名的。

所以康熙皇帝可以憑藉著手下的忠臣和將領與之一搏,而反觀吳三桂也是在打下來大半天下後開始停住了,並沒有繼續北進,而是選擇固守攻下來的城池,這樣的做法也意味著給康熙皇帝留下來喘息的機會。

戰略反攻,成功平定戰亂

隨著局勢得到緩和,康熙皇帝也做出了對策,先是殺了吳三桂的兒子吳應雄以壯軍威,同時也是宣告也與吳三桂決一死戰,其次進行多方戰略反攻,逐個擊破以取得全面的勝利,而此時的吳三桂雖然說已經和康熙皇帝僵持了兩年多,但是一直沒有北進,這樣的情況也讓他陷入了僵局和被動的狀況,話說其實他也想北進,但是其中有很多的原因讓他不得不駐足於此。

首先吳三桂雖然強大但是終歸是名不正言不順,老百姓不認可這個逆賊,而且起義的藩王各懷鬼胎,不可能全心全意為他效力,再加上戰線拉扯過大,吳三桂縱使兵力再多也不可能週轉的開兵力分佈。

所以體現一種外強中乾的狀況,還有就是他拉扯的時間太長了,先不說給康熙皇帝留了喘息的時間,就從本身糧草的消耗上就是一個極大的問題,軍中已經物資短缺了,這些問題吳三桂雖然知道,但是就是難有解決的辦法。

而這一切咱們的康熙皇帝也是深知,所以康熙皇帝就和他耗著,估計心想“小樣的,打不過你我耗死你”等到吳三桂短兵短糧,康熙皇帝先解決了西部的叛徒王輔臣,解除了後顧之憂,而王輔臣的崩塌。

讓其他的戰線少了支援能力,就這樣康熙皇帝一點點奪回來失去的領土,因為西部戰場的失利,東部戰場的耿精忠也是被清朝的定西大將軍多羅貝勒董鄂強攻拿下,被迫投降。

而吳三桂這個老賊也是年過花甲的人了,自然在很多方面缺乏能力,所以這老頭還沒等康熙打過來,自己先因病掛掉了,他去世後,他的部下慌了,這老大哥駕鶴西去了,留下的小主他也不中用啊,於是這些軍隊如退潮一般撤回了雲貴地區。

隨後康熙皇帝自然要趕盡殺絕,永絕後患,就這樣震驚世人的三藩之亂就此畫上了句號,所以看到這裡大家也就大概瞭解了,為什麼擁兵數十萬的吳三桂為什麼打不過一個年僅19的毛頭小子了吧!

結語:

話說回來,其實如果當時吳三桂膽子大一點,或者是能夠及時出手那麼可能戰局就不會出現逆轉,也不會出現後來糧草短缺,士兵疲乏的狀況,簡單說吳三桂拿了一手好牌,打個稀巴爛,想扮豬吃老虎結果成了豬,這樣一個年過花甲老謀深算的人,一世英名到最後竟然毀在了一個毛頭小子身上,實在是讓人哭笑不得啊!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