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美食

"香菜不香":一生所愛還是一生之敵?

最近,某快餐品牌推出一款限時售賣的香菜冰淇淋,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上頭者有之,綠油油的香菜葉清新脫俗,賺足了眼球也征服了味蕾;反感者也不少,這哪裡是什麼融合創新的甜品,分明就是“喪心病狂”的黑暗料理!對不少人來說,一撮恰到好處的香菜,是口味的分界線,說不定也是“友盡”的標誌符。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圖源網路

香菜的學名叫做芫(yan)荽(sui),是一種有強烈氣味的草本植物。對香菜的愛憎,赤裸裸地寫在食客的臉色上、外賣的留言中、火鍋的蘸料裡。有人覺得,香菜是美食的“靈魂”,任何一盤平平無奇的涼拌菜只要撒上些許立刻就會驚豔無比,恨不得像北方人吃大蒜那樣生吃硬嚼;有人認為,香菜是料理的“黑手”,“不要香菜!不要香菜!不要香菜!”少說一遍都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混進一點都會變得“傷天害理”。或是如痴如醉,或是避猶不及,美食江湖可謂“勢不兩立”。甚至有人發出倡議,要將每年的2月24日設立為“世界討厭香菜日”。某種程度上說,跟香菜的“是非”比起來,豆腐腦是甜還是鹹、吃湯圓還是吃元宵之類的吵鬧,好像也就沒那麼喧囂了。

當然,也有人試圖彌合“香菜星人”和“反香菜星人”的裂痕,煞有介事地給出各種所謂科學解釋。比如,從語言學上來說,香菜的英文單詞(Coriander)來源於希臘語(Koris),意指一種“臭蟲”,可見香菜之爭古今中外人皆有之;有遺傳學研究表明,對香菜味道的不同感受,可能來源於嗅覺受體上的基因差異;以飲食文化觀之,地方傳統飲食習慣也會影響到個人的食物偏好,等等。只不過,就算原因有跡可循,結果似乎還是難以改變。唯一獲得共識的是,不管是發自內心的喜歡,還是源於本能的抗拒,都無法否認香菜本身的營養價值、醫學價值。也是,愛或者不愛,價格就在那裡,足以說明一切。

圖源網路

無論如何,是“無香不歡”還是“逢香寡歡”,這是每個人“舌尖上的選擇”。值得注意的是,當大相徑庭的喜好遇到瞬息萬變的市場,任何關注和獵奇的點都有可能轉化為噱頭和商機。就香菜而言,瞄準消費者味蕾的,有香菜薯片、香菜餅乾、香菜果汁、香菜奶茶、香菜酸奶、香菜檸檬茶、香菜巧克力;靶向消費者日常的,有香菜古龍水、香菜面膜、香菜沐浴露。面對五花八門的香菜周邊,誰能頂得住?“香菜星人”明顯頂不住了,在香菜的芬芳中“狠狠心動了”,“買買買”就是對香菜最大的敬意;“反香菜星人”更頂不住,“沒有買賣,就沒有香菜”,“一口入魂”是假,“一口驚魂”才是真!結果只有商家頂住了,收割了香菜愛好者的錢包,收穫了香菜嫌惡者的關注,可謂兩頭賺!

但,果真如此嗎?透過“逆向營銷、氣味營銷、土味營銷、自黑式營銷”,把香菜周邊打造成“頂流商品”,這種套路或許還需要打一個問號。有人總結說,香菜冰淇淋“讓愛不愛香菜的人都沉默了”。因為對於討厭香菜的人來說,當然會敬而遠之。而對於真正喜歡香菜的人而言,脫水香菜的口感“彷彿在吃泡麵調料包”。換句說話,這類香菜口味的商品往往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改良,結果依然會惹惱厭惡人群,卻並不容易取悅喜好人群,最終可能就成了個噱頭。事實上,香菜在日常料理中扮演的更多是“萬能調料”的角色,在食品飲料、乳製品、日用品等商品中並非主流。走上熱搜榜單容易,但要走進千家萬戶,還得問消費者答不答應。

這正是:

來點辣油,

加些蔥蒜。

不放香菜,

不放香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