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美食

小店請奸臣題字,奸臣故意多加一筆,卻成就了百年老店

古人在遊山玩水之餘,詩興大發喜歡在風景區留言題字。酒家、飯店開業之際,也會邀請當時的名人志士揮毫潑墨為店家題字做匾。這些牌匾形成了當時獨特的商業語言,在極富寓意的名人效應帶動下,成就了百年老店。在起到了廣告宣傳作用的同時,這些牌匾以器物還魂的歷程,述說著一段老字號企業文化的歷史變遷。

中華老字號百年老店,可謂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非物質遺產中的精髓。不論是手藝的傳承,還是牌匾的製作都彰顯著勞動人民的智慧。

這些牌匾成就了百年老店,百年老店傳承著牌匾的精髓。而為這些百年老店題字的古代名人,則以他們獨特的方式,向我們述說著那些鮮為人知的歷史。

牌匾也稱為招牌,是一方集詩詞歌賦的沉澱、書法篆刻及建築設計等融為一體的裝飾藝術。

古代的牌匾最初用於帝王的宮殿上,後來逐漸發展成為文人墨客居所中彰顯身份的一種象徵。

隨著歷史的演變,這些牌匾承載著厚重的民族文化,融入商業元素,進入了市場,成為古代店家宣傳誠信、表達店家企業文化的一種方式。

古代的店家開業,通常會邀請“有頭有臉”計程車人、書法名家來題字,這是店家身份的象徵、更是店家企業文化的一種展示。

因此,在古代只要是老字號的店家或者是大商家,上至帝王下至宰相、名人,都願意為老字號揮毫獻寶。老字號與牌匾之間也因此留下了許多神奇的傳說。

其中,“六必居”的傳說頗為神奇。在坊間流傳的“六必居”至少有三個版本的傳說。

一種傳說是:“六必居”原是山西臨汾的趙存仁、趙存義和趙存禮兄弟三個開辦的,專門經營柴米油鹽的小店。

人們常說“柴米油鹽醬醋茶”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而趙氏小店因為不賣茶,所以起名六必居即六種生活必需品。

另一種傳說是:這家店家最早經營的是釀酒生意,在酒釀的製作工藝中,店家遵循著“黍稻必齊,酒麴必實,湛之必潔,陶器必良,火候必得,水泉必純”的精益求精的製作過程。因此,取名“六必居”。

還有一種傳說最為盛行。傳說明朝嘉靖年間,山西臨汾趙氏兄弟建立了一家名為“六心居”的小店。

由於明朝奸臣嚴嵩沒有做官以前常來小店喝酒,後來嚴嵩官至內閣輔臣,仍然讓家僕前往六心居買酒喝。

由此可見小店的米酒味道還真是不錯呢!身居高位的嚴嵩在當時可謂是權傾朝野。他不但結黨營私,貪贓枉法,更是陷害同僚、橫行朝廷。

以當時嚴嵩貪腐的力度,想必也算是嚐盡天下美酒了。可是,在那種情況下,仍然喜歡喝這家店的酒,也說明店家的米酒的確是有過人之處的。

後來,隨著店家的生意越做越大,店家便想借助嚴嵩的身份擴大小店的知名度。

嚴嵩雖為奸臣,畢竟老百姓並不是很關心朝廷的事情。更何況當時的訊息閉塞,在利己主義思想的推崇下,藉助嚴嵩的名人效應來提升小店的知名度,是老百姓給自己帶來好處的一種商業手段。

於是,店家便輾轉託嚴嵩的夫人讓嚴嵩為小店題字。

嚴嵩的夫人不便直接向嚴嵩提出這個要求,於是便每天苦練“六心居”三個字。

嚴嵩在當時也算得上是一位書法家。必竟在當時的科舉取士制度下,不但要有真才實學,在書法造詣上對士子也是有一定要求的。

而書法不僅要求行書者有一定的功力,還要求書寫者對此有自己的理解,才能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因此,在嚴嵩的眼裡,夫人稚嫩的筆法自然是入不了法眼的。

更何況是嚴嵩眼瞅著夫人每天都在苦練著同樣的三個字,週而復始的重複很多天,也不見有進步的情況下,便接過狼毫,恣意揮灑寫下了“六心居”三個字。

寫完後,嚴嵩覺得六心居寓意不好,便擅作主張在“心”上多加了一筆,成“六必居”供夫人臨摹。

夫人見狀大喜過望,只是這“六心居”變成了“六必居”使夫人有些為難。

哪知店家看到“六必居”的題字後,連聲稱“好”。隨後,選了個黃道吉日將“六必居”的牌匾掛在了門廳上方。

據說,六必居掛上嚴嵩題字的牌匾後,生意大好。

店家在經營的過程中,及時的創新了菜品的工藝,使這家醬菜逐漸成為店裡的特色菜品。

店家便以醃製醬菜為主打菜,對經營模式進行了創新和擴張。至清廷時期,“六必居”醬菜成為了宮廷的御用小菜。

其中,八寶菜、甘露(螺絲菜)、白糖蒜、甜醬黑菜等數十種產品,以其醬香濃郁、脆嫩清香而聞名。

六必居的醬菜不僅俘虜了國人的味蕾,更是被外國人所喜愛,傳統的六必居醬菜隨著工藝技術的不斷進步,在歷史的傳承中成為了京城具有500年曆史的,著名的百年老店。

而“六必居”系列的產品,則被製成罐頭等包裝,遠銷國外。

六必居牌匾的傳說,也在其工藝的傳承與發展中,承載了六必居企業文化的發展,走出了國門,以另一種方式向世界述說著中國的古老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