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美食

北方人可能想不到,浙江人也很愛吃麵條,而且吃出了各種花樣

眾所周知,“南米北面”是我國自古以來形成的飲食格局,原因很簡單,在物流不發達的年代,人們都是地裡長啥就吃啥。即便今天飲食差異沒那麼明顯了,但千百年來形成的習慣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改變的。因此才有那麼多人離開故鄉後,別的方面都容易接受,就是飲食完全不能適應。

片兒川

浙江是一個南方省份,但北方人可能想不到,浙江人也很愛吃麵條,而且麵條豐富多樣。或許在北方人的印象中,浙江人只會吃米飯,菜的品味偏甜、偏淡,但若嘗過浙江的麵條,肯定能丟掉刻板印象,與浙江人民達成共識。

不過,江南的面和北方的面完全處於兩個不同的世界。北方人吃麵吃的是面本身,就著蒜瓣和麵湯,大口劃面的同時更在意的是面的筋道和嚼勁。而到了江南,麵條就完全改頭換面了,變得跟江南女子一般溫婉秀氣,不僅口味清淡,連身形也變得纖細絲滑,食客只消吸幾口一碗麵就下肚了,可謂“細水長流”的風格。征服食客的,不再是麵條本身,得靠各式各樣的澆頭。

蝦爆鱔面

饒是如此,浙江也是南方當之無愧的“吃麵大省”,幾乎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麵條。今天就盤點一下,浙江人到底有多會吃麵吧。

杭州嘉興湖州,還帶了點北方人吃麵的基因

浙江作為“魚米之鄉”,自古就不是產麥區。然而晉代、宋代時,由於戰亂等原因大批北方人南遷,尤其是南宋遷都臨安後,來自中原的貴族們沒本事打回老家,只能讓廚子做家鄉飲食解鄉愁,就這樣把吃麵的風氣帶到了杭州。

如今杭州城流行吃鹼水面,儘管北方人吃起來會認為“機打的麵條沒有靈魂”,還帶著未熟透的“麵粉氣”,但面的澆頭還是會令人眼前一亮。

桐鄉阿能面

杭州的片兒川名字帶著北方氣質,骨子裡卻是地道的江南味——頭茬的雪菜切丁,和筍片一起用油爆香,這樣一青一白、一酸一鮮給面打底,鮮香無比。另一道蝦爆鱔面,取黃鱔剔骨切片,用素油爆、葷油炒至香脆,搭配用蛋清和澱粉上漿的蝦仁,有江南河鮮的滋味,是另一種水鄉風情。

與杭州相近的湖州和嘉興,飲食習慣更接近蘇南。比如湖州的南潯雙澆面,做法就有點像蘇州的奧灶面。嘉興人的桐鄉阿能面,則要把澆頭與面同煮,使湯汁更濃稠入味。

甬臺溫的海鮮麵

生活在沿海地區的居民,除了過敏幾乎沒有不吃海鮮的。海鮮下飯也不錯,但似乎跟麵條更搭,鮮美全部融入麵條的湯汁能達到“水乳交融”的境界。

寧波人常吃的鹹齏(jī)黃魚湯麵,用本地盛產的鹹齏(雪菜)吊出黃魚的鮮,再融入湯麵中,味道堪稱一碗“活色生香”。隔壁的舟山吃得更多元,應季的鰻魚、梭子蟹、鮮帶魚、明蝦等有什麼吃什麼,或者乾脆做成海鮮雜燴,往當地的米麵上一澆,再搭配青菜、絲瓜、西紅柿等,就既有主食又有葷有素了。

台州獨有薑湯面,是將曬乾的姜加水煮幾個小時熬出湯頭,再隨意添入蝦仁、貝殼、香菇等煮麵。姜能很好地去腥,又賦予麵條鮮辣的口味,往往一碗吃完,通體舒泰,身上微微發汗。

其他地區,面好才是硬道理

除了以上提到的地方,浙江其他城市多位於山地丘陵間,吃麵就沒有種類繁多的澆頭了,有些地區甚至跟北方相似,更在意麵本身的品質。

嵊州榨面

比如紹興諸暨市的次塢打面,製作時要反覆使用棍子敲打麵糰,甚至捶打至上千次,吃起來跟韌性十足,跟軟趴趴的南方面條完全不一樣;嵊州榨面則是用秈米制作,工藝複雜,前後經過二十多道工序,過去100公斤米只能榨出80斤左右的面,在困難時期做榨面簡直是種奢侈的行為。如今隨著糧食產量提高,榨面也跟著嵊州人走出浙江,銷往各地。

還有以小商品聞名全球的義烏,有一張美食名片是佛堂千張面。面用的是純手工拉麵,配新鮮的千張,澆肉絲、榨菜絲,佐以木耳或鴨掌,清淡又不失風味。

佛堂千張面

牛肉麵在全國各地有無數不同的面孔,浙江人則只認金華的蘭溪牛肉麵。因為和麵時加了雞蛋和鹽,麵條柔韌有筋道,且澆頭要現炒,趁熱融入湯中,吃起來頗為講究。

儘管吃麵的習慣最初源於北方,但浙江人因地制宜,賦予了麵條濃濃的江南味,溫暖著人們的“南方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