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美食

漢墓中出土了一件“古怪”餐具,揭開古代與現代吃火鍋的不同之謎

小編每當看著歐美人士,手裡拿著兩片面包,中間夾著菜葉和香腸的三明治,吃得津津有味的時候,心裡就慶幸生在了中國。

中國的飲食文化,實在是博大精深,今天咱們不談別的,就說說美食中的美食——火鍋。

火鍋最早的起源,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起源與三國時代,那時的銅鼎,可以說就是火鍋的雛形。另外一種說法,是起源於漢代,在海昏侯的墓中,就出土了國內最早的火鍋實物,而火鍋出現在戰國時代的提法,還是暫時擱置起來,因為沒有找到實物,一切都是虛的,說也沒有人信。

火鍋既然起源於漢代,一個有趣的問題出現了——古代的火鍋和現代的火鍋有什麼不同?還真有不同,這個嚴重不同的地方,在小編洩密之前,咱們先講一下與這隻漢代火鍋配套餐具的出土經過。

我們都知道,盜墓賊最怕遇到漢墓,特別是漢文帝時代的古墓,因為那時的漢墓中,不埋金屬器,說起原因,亦很簡單,因為經過了春秋戰國,秦漢爭霸之亂後,漢代的國庫變得很是空虛,就是造幣的青銅,都變得異常短缺,故此,漢文帝就下令,不管是王公貴族,還是平民百姓,誰的墓裡埋金屬器,誰就屬於大逆不道。

但當時的人們都是視死如視生,他們死後,還是偷偷地在墳墓裡,埋上了一些金屬的餐具。在江蘇的大雲山的西漢古墓中,我考古工作者,就出土了一件分格鼎,鼎中分為五格,每一個格中,可以按照酸甜麻辣鹹來調味,以供食客不同的需求。

可以說,這種分格鼎就是現代的鴛鴦火鍋,也就是說,古今的火鍋,並沒有什麼不同。但古今火鍋的最大不同是什麼呢,在與染器的不同。

今天我們吃火鍋,盛放火鍋蘸料的,無非是一個小瓷碗而已,而古代吃火鍋,可比現在要上檔次得多,他們盛放蘸料的,是可以加熱的染器。

中國古代稱調味品為染,染器小巧玲瓏,是由盤、爐和耳杯三部分組成,吃火鍋時,將醬汁、鹽等調味品放在耳杯中,調味品被染器下面的火爐加熱,這時,就可以取火鍋中的肉食,放入耳杯中,蘸著鮮美的作料,大快朵頤了。

從這個“高大上”的染器,就可以看出古人吃火鍋,可比我們講究得多,火鍋屬於熱食,熱食蘸著鮮美的熱作料而食,鐵定比我們用熱食蘸著冷作料“胡吃”要科學和美味得多。

為何染器和火鍋這對絕配在古代曇花一現,到後來又“離婚”消失了呢,原因並不複雜,在漢代的時候,吃火鍋可是貴族的享受,可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火鍋逐漸變成了平民可以享受的美食,而平民吃火鍋,就沒有那麼多的講究,染器這種“高大上”的東西,就逐漸被淘汰了。

從染器的消亡上,我們可以明白這樣一個道理:不管多好的東西,一旦阻礙了社會發展的潮流,也一樣會被無情地淘汰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