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美食

鐵鉉是什麼人?鐵骨錚錚,忠貞不渝,朱元璋為什麼要殺他賜字石

在靖難之役中,南京朝堂中不乏有氣節之人,方孝孺是其中的代表,但更多人推崇的卻是另一個人:鐵鉉。這個人就如同他的名字一樣,鐵骨錚錚,忠貞不渝。

鐵鉉出身太學讀書人,但他的身上卻全無腐儒氣質。鐵鉉是一個做實事的人,他在都督府決獄時,有懸而未決的案件都會拿給他看,而他很快就能夠做出合理的判決,朱元璋十分器重他,賜字“鼎石”。令朱元璋沒想到的是,鐵鉉最終竟真的成了南京朝廷的“鼎石”,只可惜,那時他已經是獨木難支了。

建文帝即位後,鐵鉉升任山東參政。由於建文帝削藩太急,又優柔寡斷,燕王朱棣趁機在北平以“靖難”為名發動叛亂。朱元璋當初殺完宿將後曾跟孫子朱允炆說你可以做一個太平皇帝了,但他卻沒想到,由於他將宿將屠盡,當建文帝要找人平叛時,偌大的一個朝廷竟然只剩下的李景隆。當然也不能完全這樣說,平安就是一個能徵的悍將,可惜他只是將,而不是帥。

建文帝命大將軍李景隆率軍討伐,鐵鉉負責督運糧餉。可是正當鐵鉉在後方馬不停蹄的運送物資時,前線的李景隆卻接連戰敗,河北等地的守軍望風而潰,大量城池不戰而降。到次年四月,朱棣再次擊敗李景隆,南京朝廷軍潰敗,濟南被燕軍包圍。這時的濟南內部,只有盛庸所部在苦苦支撐。

附近的軍隊對濟南唯恐避之不及,只有正在運送糧草的鐵鉉,當他聽說濟南告危後,立刻率領部下趕往濟南,並與盛庸歃血為盟,約定死守濟南城。

燕軍兵臨濟南城下後,朱棣命人將一封勸降書射入城內,鐵鉉見狀回信一封,朱棣一開啟,發現上面寫的是《周公輔成王論》一文。鐵鉉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勸朱棣效法周公輔佐侄子治理天下,當然,也有羞辱朱棣謀反的意思。

朱棣見到這封信就知道勸降是不可能了,於是他命大軍對濟南城發動猛攻。可是,由於鐵鉉一直督促眾將士死守城池,連戰連捷的燕軍竟攻濟南三月而不克。朱棣吃不住傷亡,於是打算掘開黃河大堤,引黃河水淹濟南城。鐵鉉知道,一旦朱棣這樣做了,不計其數的百姓將流離失所,濟南城內的百姓將全部葬於洪水中,可是他又不能主動出擊。

正在兩難之際,鐵鉉想出一計,他向朱棣詐降,將守城計程車兵全部換成城中長者,撤掉守城的器具,並讓濟南城內的百姓出城跟朱棣說他們願意開啟城門,只要燕王單騎入城,百姓們將恭迎大駕。燕王信以為真,果然命軍隊後撤,自己騎著高頭大馬帶著數位精騎準備進入西門接受投降。朱棣見守城計程車兵果然不在,於是走進門中,誰知預先置於門拱上的鐵閘突然落下,將朱棣的馬頭砸爛,可惜只差一點,要不然鐵鉉就有可能改寫歷史。

從鬼門關裡死裡逃生的朱棣怒不可遏,他以重兵圍城,並用大炮轟擊城內。由於城內守軍來不及佈防,城池將被攻破。在這危難之際,鐵鉉命人將朱元璋畫像懸掛城頭,又把大批朱元璋神主靈牌分置在各個垛口。

燕王朱棣起兵的唯一合法性就是他是朱元璋的兒子,如果他炮轟朱元璋的畫像的話,不論是輿論還是民心都將對他不利。所以朱棣被迫停止了炮擊,濟南城守了下來。鐵鉉趁機又出奇兵,大破燕軍。

本來,“燕師之南向也,連敗二大將,其鋒蓋不可當”。但“鐵鉉以書生竭力抗禦於齊、魯之間,屢挫燕眾”(《明史》),這讓朱棣大為惱火,但又無計可施。姚廣孝向朱棣進言先回北平再圖後舉,濟南之圍遂解,之後燕軍南下也不敢再取道濟南。

聽聞鐵鉉擊敗朱棣後,建文帝大喜,擢鐵鉉為山東布政使兼兵部尚書銜。泉城的百姓也因為免於戰火而尊稱鐵鉉為“城神”。可是,在大廈將傾時,鐵鉉這跟獨木是撐不起來的。

1402年(建文四年),燕軍繞過濟南,直取京城。最終南京陷落,建文帝下落不明。朱棣入京後自立為帝,改年號為永樂。稱帝后,朱棣再次北伐濟南,鐵鉉死守不降,但終因寡不敵眾,城破被俘。

鐵鉉被俘後,被押送到京師面見朱棣,見到朱棣後,鐵鉉依舊破口大罵,不肯投降,朱棣盛怒之下下令將鐵鉉凌遲處死。而在《明史演義》中,鐵鉉還與朱棣有過一段鐵骨錚錚的對話。當時鐵鉉不肯面朝朱棣,朱棣命人將鐵鉉的耳朵、鼻子割下來煮熟後塞到他的嘴裡,問他滋味如何,鐵鉉大聲道:“忠臣孝子的肉,有何不甘?”朱棣氣的七竅生煙,將鐵鉉凌遲處死。鐵鉉死後,朱棣又命人將他的屍骨放入油鍋,太監們意圖將鐵鉉的骨架朝向朱棣,但油鍋卻突然炸響,油濺在太監身上,燙的他們嗷嗷叫,而鐵鉉的骨架始終沒有面向朱棣。

當然,這個故事大概只是一個演義,但鐵鉉面對朱棣時鐵骨錚錚,最終被凌遲處死依舊不改顏色卻是事實。百姓們對鐵鉉十分尊敬,將他奉若神明,就連對他恨之入骨的朱棣也不得不承認他的忠義,“對群臣言,每稱鉉忠”。(《罪惟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