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家居

歷史上有幾次滅佛?為什麼修行的時候不乏滅佛的人去修行?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歷史的發展總是會出現一些讓人難以意料到的事情,佛法起源於古印度,但卻在中國得以再次綻放出它的鋒芒和光彩,幾千年來盛傳不衰。

但是大家知道嗎,歷史上也有著好幾次的滅佛,據《中國通史》中記載,雖然佛法在中華盛傳,卻也經歷了幾次大的法難,稱為“三武一宗”法難。

第一次是北魏太武帝真君七年、第二次是北周武帝建德三年、第三次是唐武宗會昌五年和第四次的後周世宗顯德二年。

今天就從修行的角度來談談,為什麼為什麼歷史上不乏“滅佛”的朝代,佛法為何在這樣的情況下還能盛傳不衰?

法難源於僧人的“貪”

佛陀在世間帶自己弟子修行的時候,都是要求自己的弟子不能夠接觸到任何的財物的,僅僅是有一個要飯碗。是真正屬於脫離了俗世的實修之人,但是隨著僧團的壯大和佛法的盛傳之後。

佛陀就在鹿野苑建立了精舍,目的是想讓修行人能夠有一個穩定的修行場所,同時也能夠讓那些求法之人能夠找到解惑答疑的人。這就是佛教誕生的前身,一開始的目的是純正和無私的。

在佛陀滅度之後,佛教逐漸地壯大起來,雖然它們叫做佛教和佛掛鉤了,但是他們卻再也沒有去按照佛陀所說的“戒定慧”去真正地實修,反而是貪圖享樂,大肆圈地和發展僧團,這也是佛教在古印度消失的原因之一。

反觀大唐武宗李炎登基的時候,佛教已經不叫做世外之人,反而是勢大力沉,廟宇不計其數,僧尼近30萬人,更加可怕的是寺院奴隸達15萬人。

僧尼本身不思勞作卻佔有良田數十萬畝,而是靠農民租賃寺院土地以收取地租和發放高利貸作為經濟來源,讓寺院中的經濟高度發達,當時有人用“十分天下財,而佛有七八”這樣的話去形容當時的佛教。

大家不妨想一想,這樣是修行之人嗎?佛陀當時是這樣要求他的弟子的嗎?當然是不可能,而那些僧人卻是背道而馳,爭權奪勢。而恰恰他們是作為佛陀在塵世間的一種代表,是要教化世人的。

但是他們的所作所為完全就和修行人搭不上邊,很顯然他們已經不配了,當時佛法卻依舊是要度人的。但是不能夠讓這些亂法之人的令世人對佛法產生誤解,所以在更高層的生命就會針對這樣情況選擇某人進行“滅佛”。既然你們是披著袈裟的魔,那麼我就來個釜底抽薪,毀去了寺院,毀去了佛教,讓你們原形畢露。

滅佛,滅的是教而不是佛法

雖然很多真正的修行僧人在那樣的法難當中被波及了,讓他們選擇了入世。但是卻無法阻礙他們內心中對佛法的追求,在危難當中才能夠真正體現出來,誰是真金子,誰是爛泥巴。

這個也是為什麼歷代出現滅佛之後,總是會有佛法能夠繼續流傳下去,這就是因為還有真正的修行之人,既然寺院沒有了,他就選擇深山野林中苦修,或者是在塵世間保持自己的那份“真性”,將佛法傳承下去。

因此滅佛,滅的是教而不是佛法,滅掉的是那些假僧假道的“貪”,滅掉的是那些所謂的教,從而留下能夠真正教導世人的真僧真道。

歷史總是在不斷地反覆,有著驚人的相似,似乎在告訴人們真相,讓人能夠警醒。但是在名利情的蠱惑下似乎並沒有人認真地去審視。

如今的佛教和當時唐代的佛教何其相似?繼續這樣下去,不再按照修行人的標準去真正的實修,下一次所謂的法難似乎並不遠了吧。

願大家六時吉祥,感恩閱讀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