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左傳·僖公二年》晉荀息為什麼要用計策?這一計策的關鍵在於假道

計策解釋

這一計策出自《左傳·僖公二年》晉荀息請以屈產之乘與垂棘之璧假道於虞以滅虢。

這條計策的關鍵在於假道。善於尋找假道的藉口,善於隱蔽假道的真正意圖,突出奇兵,這樣就可取勝。

原文:兩大之間,敵脅以從,我假以勢、困,有言不信。

兩大之間,通常指處在兩個大國之間道小國,假,就是藉機。原文翻譯過來就是:處在敵我兩個大國之間的小國家,如果受到敵方的武力威脅,我們就一定要立即出兵去援助這個小國,來顯示我們的實力、和我們的仁義。小國有難,我方全力救援,這是取得小國信任道好辦法。

孫子兵法

假道伐虢是一種借道用兵的行動,但借道用兵不是靠著花言巧語就能欺騙取得的。

情況應該是這樣的:如果小國家沒有受到一方的威脅,就會受到雙方的夾攻。在這種情況下,敵人必然會用武力來脅迫他,我方卻以不侵犯他的利益進行誘惑,利用小國家的僥倖心理,立刻把我們的力量擴充套件到他們的國家,從而控制整個局勢。如此小國家就保不住陣地了,所以我們不必經過戰鬥就可以消滅它,比如晉獻公當年借道,虞國趁機消滅虢國,就是實際的經典應用。

晉獻公假道伐虢同時攻佔兩國

在春秋時期各地的諸侯勢力有強有弱,其中晉國的勢力是較強的。晉國想要進一步擴張自己的地盤,於是就瞄準了旁邊的虞國和虢國。

這兩個國家都是小國,地理位置臨近,兩國關係也很好,晉國如國公然打其中一個國家,另一個國家肯定會出兵救援。

於是,晉國道大臣荀息向晉獻公獻上了一個計策:我們如果想要佔領他們的國家,就必須先要離間他們。其中虞國的大王貪得無厭,我們可以投其所好。

於是荀息建議晉獻公拿出自己心愛的兩件寶物,屈產良馬和垂棘之璧,送給虞國的皇帝,晉獻公非常捨不得,荀息就勸他說,大王放心,這只不過是讓他暫時保管罷了,等滅了虢國再滅虞國,這一切不就又都回到您的手中了。晉獻公就聽了荀息的計策,一切按照計策而行。虞國的國君收到禮物後,美的嘴巴都合不攏了。

在搞定了虞國之後,晉國就開始在虢國邊境搞事情,製造出兵道藉口。當藉口找好後,晉國就要求虞國借道,讓晉國道軍隊從此過去。

虞國的大王因為之前得到了晉國的好處,所以他很痛快道答應來晉國借道的要求。

虞國有個聰明的大臣,叫宮之奇,他再三勸說虞國的大王。說虞虢兩國就如唇齒相依,如果虢國滅亡,唇亡齒寒之下,虞國被晉國攻打的時間就不遠了。晉國是一定不會放過我們虞國的,可惜虞國大王卻不聽進忠言,最終還是讓出來道路。

如此晉國透過虞國道道路攻打虢國,很快就取得了勝利,班師回朝的時候,晉國還把爭奪的財產分了許多給虞國。

這下子虞國大王更是高興,一點警惕性都沒有來。晉國的將領裡克這時裝病,聲稱不能帶兵回國,要暫時把部隊駐紮在虞國的京城附近,虞國大王一點也不做懷疑,就答應下來。

幾天後晉獻公親帥大軍過來虞國,虞國大王出城相迎,然後晉獻公約虞國大王一起出城打獵。沒走太遠,就只見京城中火光大起,當虞國當大王趕到都城之外時,城池已經被晉軍裡應外合強佔了,就這樣子晉國輕易等滅了虞國和虢國。

總結

夾在兩個大國之間道小國時最悲哀的,如果沒有被兩方夾攻,就肯定要被一方攻打,另一方幫忙的也是心懷叵測。

假道伐虢這條計策道關鍵就是怎樣使得小國相信我們是善意道,就比如虞國大王在即將滅國道時候還與晉獻公打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