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健康

春秋戰國時期,晉國的周邊有兩個小國家,它們分別是虞、虢和虞國。

春秋戰國時期,晉國的周邊有兩個小國家,它們分別是虞、虢。

虞國,也稱北虞,西周分封的姬姓諸侯國。周康王時期,分封周太王次子仲雍的曾孫虞仲於虞,今山西平陸縣北,從而建立虞國,虞仲為紀念這件事鑄造了宜侯夨簋。

虢國,是中國周朝時期的諸侯國,前後有五個虢國,因位置不同,為加以分別,故加上東西南北相區別。這裡,我們主要說一下西虢國,到周厲王三年,西虢國討伐淮夷。厲、宣之際,西虢東遷河南三門峽一帶立國,史稱“南虢國”,定都上陽,今河南三門峽李家窯遺址,地處黃河南岸。

這兩個國家知道自己實力不足,只能相互幫襯,以此抵擋強國的進攻。晉國是他們的敵人,晉國如果偷襲虞國,虢國將會出兵支援;晉國如果攻擊虢國,虞國也必然出兵支援。

也因此,晉國國君晉獻公正對此煩惱不已。

之後,大臣們知道晉獻公的煩惱,急忙獻上一計:欲攻取兩個國家,必須先離間他們,讓他們聯合不起來。那麼,如何才能離間這兩個國家呢?晉國大臣建議:拉攏虞國使其疏遠虢國。虞國國君是一個貪得無厭之人,如果,晉國肯送一些稀世珍寶給他,那麼,他必然會站在晉國這一邊。

然而,大臣所指的稀世珍寶,就是晉獻公心愛的寶物——屈產良馬和垂棘之璧。此時,晉獻公還有些不捨,他不願意將寶馬美玉贈送他人。大臣們急忙安慰:這稀世珍寶只是暫由虞國保管,等虞國滅亡後,稀世珍寶必然能夠歸還。於是,晉國將這寶貝送到了虞公手裡,他果然愛不釋手。

之後,晉國看到虞國已有青睞之意,於是,放開手對付虢國。他們故意在兩國的邊境製造事端,挑起戰爭。晉國想進攻虢國,需要經過虞國的邊境,於是,他們向虞公借道。

虞公拿了晉國的好處,不好拒絕,只能乖乖的借道了給他們。

此時,虞國大臣宮之奇站了出來,他勸說虞公:虞國和虢國是唇齒相依的關係,如果虢國失敗了,晉國也不會放棄攻伐虞國的機會。虞公不以為然,反駁道:良禽擇木而棲,我們國家難道不能去結交強援,放棄小小的虢國嗎?大臣的勸誡沒有效果,虞公還是一意孤行。

晉軍借用了虞國的道路,出其不意地攻打了虢國,很快就將他們消滅了。之後,晉軍搶奪了很多虢國的財富,回軍的路上還將這些財富獻給了虞公。虞公非常高興,熱情地犒勞晉軍。這時,晉軍將領裡克聲稱自己身染疾病,不宜遠行,請求在虞國休養。虞公同意了,但他看不出這晉軍的陰謀。

裡克在虞國休養,他的大軍沒有返回,還是逗留在虞國都城附近。沒過多久,晉獻公也來了。他親率大軍,前來拜會虞公。虞公對此舉也沒有任何懷疑,熱情地接待晉獻公。一次,晉獻公約虞公出去打獵,將他引出了都城。很快,虞公就發現都城著火了。原來,晉軍乘虞公出城之際,裡應外合攻取了都城。

虞公這才發現自己被騙了,但可惜,為時已晚!很快,晉軍攻下了虞國,拿回了晉獻公的稀世珍寶。由此可見,“假道伐虢”,“假道”就是向虞國借路。在軍事上,“假道伐虢”指利用一個國家作為跳板,去消滅另一個國家;等目的達成後,又轉過來消滅原來幫助自己的國家。

其實,這就是以“借道”為名,行“滅國”之實。

並且,“假道伐虢”這一計謀還被收錄在了《三十六計》中,成為教導世人的妙計。此妙計的理念就是:夾在大國中間的小國,往往受到武力威脅,而周邊的大國往往會出兵援助,只是他們的目的並不單純。

對待這樣夾縫生存的小國,只是簡單的恩惠還不足以獲得他們的信任,大國一定要顯示自己的擔當,給予他們一定的軍事保護。但有些大國會以“保護”之名,擅自派出軍隊進入對方國境內迅速控制他們,使他們徹底喪失自主權。等到小國失去警惕性時,大國軍隊再發動突然襲擊,定能夠輕易拿下小國。

歷史上使用“假道伐虢”這一計謀的軍事行動有很多,今天,再舉一個秦惠王借道伐蜀的例子。

戰國時期,秦惠王看上了蜀國的土地,想將其佔為己有。可是,蜀地崎嶇,秦國將領對那裡並不熟悉,貿然前往必然遭受挫敗。此時,秦國大臣張儀提出可以藉助苴國的力量。

之後,張儀制作了五頭石牛,石牛的尾部都是黃金鑲嵌而成。接著,張儀讓張若為使,出使苴國,將石牛獻給苴侯。苴侯非常高興,答應借道給秦國,幫助他們攻伐蜀國。此外,張若還將此事在苴蜀邊境進行宣傳,目的就是將這個訊息傳到蜀王耳朵裡。

蜀王聽到這個訊息,非常惱火,決心搶先攻伐苴國,將現在的苴侯趕下臺。之後,蜀王讓勞工開通了蜀國到苴國的道路,方便軍隊行進。蜀道開通後,苴侯著急了,他急忙向秦惠王請求支援。然而,此時的蜀王也派出大臣出使秦國,他們希望秦國不要干涉蜀國與苴國的戰爭。

但是,秦惠王收下了兩國送來的禮品後卻讓張儀、張若帶兵攻打蜀國。之後,苴國支援這個舉動,主動借道給他們,最後,秦軍湧入苴國、蜀國國境,將他們都打敗了。由此可見,在這裡,苴侯是受騙的物件,以為佔了好處,其實,這卻是滅國的前兆。

參考資料:

【《史記·卷三十九·晉世家第九》、《史記·卷五·秦本紀第五》、《史記·卷七十二·穰侯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