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趙括在長平之戰消耗秦軍大量士兵的說法趙括真的是紙上談兵嗎?

趙括是一個爭議性比較大的人物,可能他的爭議性在現代比較大。比較主流的觀點認為,趙括是紙上談兵的典型,完全沒有指揮作戰的能力;而還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趙括在“長平之戰”當中打得很好,按《史記·白起傳》中的說法讓秦軍“死者過半,國內空”。但是這個說法是有很大的水分的。下面小編就來說一說這件事。

趙括在“長平之戰”消耗秦軍大量士兵的說法

趙括在“長平之戰”的指揮的表現,其實並不算特別理想,率領四十萬大軍去主動進攻秦軍,結果被幾萬秦軍就包抄後路,更是被五千騎兵把整個軍隊切割成兩個部分。從戰爭結果上來看,趙括的戰績更是不理想,四十萬大軍幾乎全部被坑殺(只有二百四十人被白起放回趙國),名副其實的全軍覆沒,一點也沒有給趙國剩下。

既然趙括在“長平之戰”當中的表現並不好,那麼為什麼很多人認為趙括其實打得很好,是被最被低估的名將呢?小編在上文也提到了,源於《史記·白起傳》當中的一句話,是白起與秦王之間的一段對話:“今秦雖破長平軍,而秦卒死者過半,國內空。”這句話很容易聯絡到“長平之戰”上。秦軍在“長平之戰”中投入的兵力也非常多,如果趙括能夠讓秦軍減員一半,那麼“長平之戰”確實能夠視作秦國對趙國的一次慘勝,也算是趙括在軍事上的閃光點。

“長平之戰”並非趙括的獨角戲

雖然白起與秦王的對話中,有秦軍傷亡慘重乃至減員過半,但是這個戰績不能完全算在趙括的頭上。因為“長平之戰”並非趙括的獨角戲。事實上從趙括接手趙軍,到趙軍全軍覆沒,只有兩個月的時間。而在“長平之戰”的前期,廉頗與王齕之間還有過三個月時間的戰爭。

廉頗雖然以防守為主,但是和王齕之間的戰爭同樣很激烈。而且正因為廉頗依託防禦工事採取守勢,秦軍進攻堅守的趙軍,就會付出更大的傷亡。我們來看廉頗率領趙軍、王齕率領秦軍的時候,雙方發生的戰鬥:在四月趙軍進攻秦軍,趙國裨將茄(名字,姓氏不載)被秦軍所殺;在六月秦軍進攻趙軍,獲得兩個堡城、四個趙軍尉官的戰績;在七月趙軍開始修築壘壁防守,秦軍進攻趙軍壘壁,奪取趙軍西壘壁。

看上去趙軍好像只有失敗沒有勝利,不過這些史料都是基於秦國的立場上記載的。趙軍有什麼區域性勝利,秦軍獲得區域性勝利所付出的代價,通通沒有記載。秦軍在整個“長平之戰”當中的戰損也包括與廉頗對峙的時期,而並不僅僅是趙括的戰績。

在“長平之戰”之後還有“邯鄲之戰”

白起與秦王的對話中雖然只提到了“長平之戰”,但是在“長平之戰”之後還有一場“邯鄲之戰”,發生在這段對話之前。事實上白起正是因為不願意參與“邯鄲之戰”,才用這段話來進行推脫,並且勸諫秦王放棄對邯鄲的圍攻。

“長平之戰”是趙國的一場徹頭徹尾的失敗,四十萬大軍被消滅;而“邯鄲之戰”則是秦國的一場失敗的戰爭。秦國發兵進攻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士兵頑強抵抗,讓秦軍受到較大的損失,至少有五校的秦軍被消滅。白起拒絕出任“邯鄲之戰”的主將,所說的“秦卒死者過半”自然也包括“邯鄲之戰”當中的損失。在“邯鄲之戰”之前秦軍還攻打上黨、皮牢、太原等地,也是傷亡不詳。所以秦軍減員過半是秦國與趙國整體的戰爭中的損失,不能全都記錄到趙括的功勞簿上面了。

參考文獻:《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