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秦國得蜀中奠定滅六國之基,三國諸葛亮卻說益州疲弊,這是為何?

在秦漢時期,蜀中益州堪稱是龍興之地,秦國就是在這片土地上勵精圖治,最終讓自己國力強盛,滅掉了六國。但三國時期的蜀國丞相諸葛亮卻在《出師表》中指出“益州疲敝”,意思是益州的經濟實力較差。那麼這兩個觀點是否矛盾呢?

答案是否定的,這裡有三個原因:其一是二者參照的角度不同;其二是秦國的國土面積更大,不光擁有益州一地;其三是諸葛亮筆下的益州連年戰亂,確實已經過度的消耗了民力。

(一)秦與六國

當時的秦國相比於六國,無論在國土面積上還是在綜合國力上都是比較強的國家。而三國時期的蜀國則不是這樣,他們的綜合實力與吳國相當,卻大幅度落後於北方的魏國,而諸葛亮一直視魏國為死敵,與魏國作對比,這才說出了“益州疲敝”的觀點。

此外,秦國確實是依靠著在益州的多年經營而統一的天下,但秦國不光僅僅擁有益州一地,他們還擁有富饒的關中平原。關中平原一直以來土地肥沃、人口眾多,經濟貿易和交通十分發達,而且還有潼關、函谷關、崤關等險關要隘作為屏障,素有“

得關中者得天下

”的美稱,秦朝能夠統一天下,關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漢高祖劉邦能夠戰勝強大的西楚項羽統一全國,關中作為他的大後方,也提供了不少支援。

(二)三國益州

而三國時期的蜀國則僅僅擁有益州和漢中,並沒有擁有關中之地。這讓他們在國力上照比之前的秦國差距明顯,而且每次北伐都要從蜀中越過劍閣來運糧。這樣一來,只要北伐就將消耗更多的國力,而在諸葛亮的意識中,為了完成興漢的偉業,北伐是必須要進行的,所以“益州疲弊”也就不難理解了。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當時的時勢。秦國時期的蜀中並沒有經歷過太多的戰亂,人民安居樂業,所以才變得國富民強。但在當時諸葛亮作《出師表》的時間節點上,益州之地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非常漫長的動亂。先是漢中張魯進攻益州,再是劉備奪下益州,緊接著劉備舉傾國之兵伐吳,夷陵之戰慘遭火燒連營,最後南蠻叛亂,諸葛亮七擒七縱。

在這一系列戰事的折騰之下,益州的民力基本上已經枯竭,蜀中計程車兵也損失較多。最重要的一點是益州在人才方面的疲弊,夷陵之戰讓蜀漢損失了很多能征善戰的武將,包括張南、馮習、傅肜等,再加上黃忠、馬超、法正、霍峻等一系列名臣的病亡,益州在人才方面確實顯得捉襟見肘。

綜上所述,相對於諸葛亮治理之下的蜀國的實際情況,當年的秦國條件要更加優越。而且諸葛亮時期的蜀國經過連年戰亂,還沒有時間去恢復國力和民力。所以,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所言的“益州疲弊”也就不難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