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王翦父子掌管60萬精銳,為何不反秦?他們有什麼顧慮?

我們都知道,在我國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為滅掉其他國家、統一天下,展開了一場又一場激烈的鬥爭。後來,秦王嬴政滅掉了其他六個國家,統一全國,建立了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封建中央集權制的國家。秦朝的建立,在我國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它結束了之前的奴隸制社會,開啟了我國曆史上較之先前的一個更為先進的社會——封建社會。

既然秦國能夠滅掉其他的國家,完成統一天下的大業,那麼想必秦國肯定有不少良將。的確如此,那麼,在這些良將之中,王翦是經常被提到的一位。

據說,王翦為秦統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戰功,並且,他手握60萬精兵,可以說是手握重權了,既然王翦有如此高的權勢,為何他不反了嬴政,自立為皇呢?

這其中的原因究竟有哪些?一起來看一下吧!

王翦輝煌一生的開始

王翦戎馬一生,為秦立下了無數戰功。那麼,他是怎麼一步步成為如此位高權重的人的呢?事情還要從很久以前說起。

公元前247年,嬴政剛剛成為秦王不久,秦國的權勢還主要在呂不韋等人的手裡,嬴政的權力非常受限。

可以說這個時候的嬴政是孤立無援的,可就是在嬴政最困難的時期,王翦來到了嬴政身邊,幾乎是無條件地在幫助秦王,兩人逐漸建立了深厚的情誼。

公元前236年,秦國發動對趙國的戰爭,這一次,是王翦出馬,親自與趙國對抗。

沒用多少時日,趙國被破,一時間,王翦聲名大振,大家都把他看作英雄人物。自此以後,王翦的軍事能力得到了普遍的認可,秦王看到王翦如此的戰鬥能力,在後來,又一次次重用他,王翦也一次又一次不負眾望,立下大功。

漸生嫌隙

接下來,王翦為秦一一滅掉其他幾個國家立下了不少的功勞。在十年時間裡,王翦非常迅速地就滅掉了韓、趙,也把燕國趕到了偏遠之地。

這個時候,僅存的對手就只有三個國家:魏國、楚國、齊國。根據當時秦王嬴政的戰略佈局,打算先滅掉實力最弱的魏國。

在滅魏這場戰爭中,王翦父子一同協作,想出妙計,用黃河之水倒灌,魏國看這個形勢,直接嚇的投降了。

就這樣,王翦父子的計謀非常成功,秦國在滅魏國省下了不少兵力。百姓也稱讚王翦有勇有謀。

要說道王翦一生中的巔峰之戰。那一定是在滅楚的過程中了。楚國與其他幾個國家相比,實力是非常強勁的。早年,秦王嬴政就派人攻打過楚國,但是並沒有成功。

這次,嬴政派王翦出征攻打楚國,王翦就向嬴政一下子借兵70萬。要知道,這幾乎是秦國的所有兵力了,可攻打楚國要緊,無奈之下,嬴政只好答應了。

在這一過程中,王翦居功自傲,多次給秦王書信提到給他加官進爵之類的要求,秦王雖然生氣,但還是忍了。

這個時候,兩人之間就心生嫌隙了。

王翦不謀反的原因

兩人生了嫌隙,秦王心中的猜疑也跟著生根發芽。要知道,功高震主又不低調做人的臣子是非常危險的,王翦也明顯感覺到嬴政越來越不喜歡他。王翦有70萬兵力,既然如此,與其擔驚受怕,他為何不謀反呢?其實原因不難。

在當時,能夠調動兵馬的不是一個戰功赫赫的主帥發號施令就可以了。士兵們認的只有虎符。而虎符平常並不是由王翦保管的,而是由軍事主官保管,如果王翦有異心,軍事主管可直接報告給嬴政。

此外,還有一點。

在秦朝,“家天下”的觀念深入人心。

王公貴胄都是靠血緣支撐起來的。他們認的只有嬴政的血脈,如果王翦造反,其他貴族大臣也不會認,這樣一來,造反的風險很大。

此外,嬴政本人也是非常有能力的,他不僅擅長治國,軍事能力也是有的,從他滅七國的戰略佈局上看,嬴政絕非庸才,所有人都已經認了嬴政才能是天下之主。

總結:

王翦將軍的一生,可謂功成名就,非常精彩。他為秦統一滅掉六國、統一天下立下赫赫戰功,可以說,如果秦國沒有王翦,嬴政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時間裡完成統一天下的大業。

但同時,一個人也不可居功自傲,不可一世。要學會高調做人,低調做事,這樣才能行穩致遠。

參考文獻:《戰國策》《春秋戰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