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仔細一看,原來公孫勝是梁山上的一個“票友”

從某種角度來說,《水滸傳》裡的公孫勝是一個非常有趣的人物。

《水滸傳》塑造了各種各樣被逼上梁山的好漢,其中有很多官逼民反的代表性人物,實際上也寫出了另一種典型,他們屬於少數不必上梁山的例外。

只要稍加對比,就會發現,與其他梁山一百零七將相比,公孫勝顯得格外與眾不同。

別的先不說,只看公孫勝上梁山的動機,就和別人都不一樣。

具體來說,每人都有上山的必要和原因。如李逵是那種唯恐天下不亂的個性,上梁山是他的主動選擇,從此他可以為所欲為;而林沖則是被逼無奈,無路可走;還有一些好漢卻是被宋江迫害,或騙或誘,引上了梁山;對於多數人來說,則是犯下事,想要逃避官府的追捕,尋一個安身之地。

只有公孫勝把梁山當作一個玩票的地方,既可以體味其中的趣味,也可以隨時抽身而去——想來就來想走就走,其他人卻無法脫身

深入地想想,就能看出只有公孫勝一個人不是隻能上梁山,他的退路很多。

對於其他頭領來說,上梁山容易,可再想回到正常社會中,則步步維艱。在梁山被招安之前,他們個個都是上了海捕名單的要犯,被朝廷用重金懸賞,想要正常“旅行”都非常困難。

例如,武松要喬裝成行者才能遠行;吳用去大名府給盧俊義下套,和李逵兩人也要化妝一番後才能出門。

吳用收拾了一包行李,教李逵打扮做道童,挑擔下山。

另外,每個好漢在梁山落腳之後,或者上山之前,都要把家眷搬上山來,就是害怕受到牽連被官府迫害。

可是,即使官府並沒有停止追捕搶奪生辰綱的賊人,公孫勝就敢大搖大擺地回鄉,他既沒有喬裝打扮,回鄉後也沒有躲藏起來。他雖然隱居,但並不是完全沒有人知道他的下落,說明公孫勝也沒有想到要避人耳目。

公孫勝之所以敢這樣有恃無恐,並不是因為他膽大妄為,而是因為他的老師是羅真人,那是他背後的大靠山。

在請回公孫勝時,李逵被羅真人施法捉弄,落在了官府手中,當時李逵的行徑顯現得就像一個妖人,但聽到他和羅真人有一些關係,幾個牢子都不敢薄待他。由此想象,公孫勝是羅真人的門下親傳弟子,在俗世中,他受到的優待更不必多說,所以,官府為何會對他這樣一個大盜視而不見,其中緣故也說得過去。

原來薊州人都知道羅真人是個現世的活神仙。從此便不肯下手傷他

縱觀公孫勝的冒險經歷,從他行走江湖到加入梁山為止,再到他兩次主動離開梁山,用一個不甚恰當的例子來形容,就像是一個富二代在民間體驗生活。

在現代社會中,也有類似的現象。有時會遇到一些神奇的同事,或者見到一些跑業務的銷售,在日常的相處中,他們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待人彬彬有禮,做事穩重,可是有一天突然離職,詳細打聽原因,原來是回家當老闆,開始打理家族企業。

對於那些家無薄產的普通人,工作是生活中唯一的指望,只有努力工作才能衣食無憂,至於添置房產則屬於太遙遠的夢想。

以此類推,可以體會梁山好漢的處境和心理。能夠逃離官府的追捕,在梁山安頓下來,有吃有穿,家人的安危也不用擔心,大多數頭領對此都會感到心滿意足,為此需要去搏命去拼殺,也會覺得理所應當。他們就像是現代社會的普通人。

他們從來沒有奢望過能夠得到官府的赦免,也沒有想過再回到從前那種平靜安寧的生活,不是不想,而是他們對現實有非常清楚的認識——上了賊船就很難下來。類似於普通人不指望能夠買得起豪宅。

相反,這樣的糾結卻從來沒有困擾過公孫勝,他也體會不到其他人的滿足感。所以只有公孫勝無人能及,生活於他總是一件輕鬆的事,從來沒有改變過

就像那些富二代,常人不堪承受的生活壓力對於他們而言不痛不癢。

所以,其他人迫於生存的壓力,只能抱團取暖,不敢脫離梁山的庇護,不得不仰宋江的鼻息而生活,只有公孫勝毫無壓力的選擇離開——就像富二代的感受一樣。

甚至,從某種角度來看,由於背後有羅真人作為靠山,宋江待他也顯得前所未有。例如,朱仝對宋江恩重如山,可為了拉他入夥,宋江卻施以狠辣毒計;盧俊義武藝超群,屬於梁山急需的人才,不惜採用滅戶手段;可對公孫勝,宋江、吳用只會派人恭請,而且公孫勝來去自由,不敢加以限制。

即使受到種種優待,不可謂宋江待之不厚,但公孫勝仍然不想留在梁山。

對於公孫勝來說,離開梁山有內因也有外因。

內因很簡單,和公孫勝感情深厚的只有共同上山的七人。話說,要成為老鐵有幾個必要條件,“一起扛過槍,一起分過髒”。那幾個一起打劫生辰綱的好漢,從算得上公孫勝的生死兄弟,怎麼也要比後來入夥的梁山頭領的感情好。

而且,在剛上梁山時,上山好漢少,個個義薄雲天,山上的氣氛自由隨意,正是公孫勝喜歡的江湖草莽生活,但等到宋江上了梁山後,山寨開始變質,變成了勾心鬥角的小江湖。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宋江的地方就有齷齪。

以公孫勝的個性來看,他是一個修道之人,清靜無為,又喜歡兄弟義氣,而且明顯他不喜歡爭權奪利,因而公孫勝自然不能適應梁山後來的烏煙瘴氣。

此外,回家探母既是公孫勝離開梁山的藉口,也是他遠離江湖的真正原因。

孝順母親,要跟隨師傅修行,是影響公孫勝的外因。

對於大部分好漢,梁山既是他們逃難的地方,也是他們的新家。一安定下來,他們總會把家眷搬上梁山,如李逵回鄉去找老母。

但公孫勝從來沒有在梁山定居的念頭,他寧可不辭辛苦地回鄉去探望母親,寧願毀諾,也不想歸來。

另外,則是羅真人施加的影響。

羅真人一向對公孫勝寄予厚望,連外人都知道。

老人道:“二仙山只離本縣四十五里便是。清道人他是羅真人上首徒弟。他本師如何放他離左右!”

而且,以羅真人的見識和超脫地位,他不會覺得凡間的榮華富貴有什麼價值,認為那些無需眷戀,更不必說公孫勝加入的是一個烏七八糟的梁山——那個地方更不值得。

羅真人道:“一清既脫火坑學煉長生,何得再慕此境?”

因此,無論是聽從師命,還是要奉養老母,以及出於公孫勝自身的考慮,他都不會選擇繼續留在梁山。

總的來看,公孫勝遊蕩江湖的一段經歷純屬業餘愛好,類似於玩票,他始終都有可靠的退路,或者說有後臺撐腰,所以他才能夠進退自如。

同樣是生辰綱的要犯,其他人無處可去,只能逃上梁山,而公孫勝則可以大搖大擺地回鄉,繼續悠閒的生活、修行,官府不問不追。

對於公孫勝來說,在梁山入夥只是體驗生活的一種方式,他既不需要功名,不需要把梁山當作建功立業的機遇,也不需要畏懼官府的追索,所以,當

宋江上梁山後,“入雲龍”公孫勝以回家探母為由離開。

按照以前的論調加以評論,公孫勝是一個混到“起義”隊伍裡的人。

公孫勝上梁山,不由讓人想起眾多“票友”。

〈完〉

— 圖片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立刻刪除。

— 感謝點贊、評論、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