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三國五大謀士,誰才是你心目中的第一?

三國亂世,之所以讓後人不住遐想,就是因為在那個時代,群雄爭霸,人才輩出,任何一個人拉出來都是一顆閃閃發光的明星。三國爭霸,武將如雲,文臣若星,如果非要選出五位謀士來,

書生認為當推蜀之諸葛孔明、龐士元,魏之荀文若、郭奉孝,吳之周公瑾也。

一、諸葛亮

諸葛亮之能,當推三國第一謀士,無論是正史還是《三國演義》都對諸葛亮推崇備至,這絕不僅僅是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更多的還是對諸葛亮以一人之力撐起整個蜀漢的能力的敬佩。

諸葛亮,琅琊人也,東漢末年躬耕於南陽,名號“臥龍先生”,經過徐庶推薦之後,劉備三顧茅廬才請得出山。

一、三分天下,為劉備指路

諸葛亮雖然躬耕南陽,但是卻一直關心著天下大勢,未出茅廬就已知天下三分,並且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對。給迷茫的劉備指明瞭前進的方向,為劉備集團制定了長期的極具眼力的戰略規劃,並直接影響了天下三分之勢。

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

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

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

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

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

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

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慧之士思得明君。

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諸葛亮的隆中對,直接給劉備指明瞭大的戰略方向,在遇到諸葛亮之前,劉備屢戰屢敗,如同無頭蒼蠅一般亂打亂竄,雖然有凌雲之志,但是沒有一個完整的規劃,正是諸葛亮給他指明瞭未來的大方向,後來劉備的戰略部署也是按照諸葛亮的規劃一步步來的,最終得以三分天下。

二,外結孫權,為主謀地

其次,諸葛亮除了是劉備的首席軍師之外,還是劉備集團的外交部長。在諸葛亮的規劃中,外結孫吳北拒曹操是大的戰略方針,而結好東吳的重任也自然而然的就落在了諸葛亮的頭上,著名的赤壁之戰,就是在諸葛亮的推動下得以戰勝的,不僅打擊了曹操南下的野心,也為劉備爭取到了荊州作為根據地,讓劉備從此有了自己的地盤,真正步入爭霸天下的步伐。

《三國志·諸葛亮傳》:及魏武帝南征荊州,劉琮舉州委質,而備失勢眾寡,無立錐之地。亮時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孫權,求援吳會。權既宿服仰備,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萬人以助備。備得用與武帝交戰,大破其軍,乘勝克捷,江南悉平。

三、保障後勤,無後顧之憂

諸葛亮還是劉備集團的後勤部長,諸葛亮搞經濟和後勤十分擅長,在諸葛亮的運營下,蜀漢集團固若金湯,以成都盆地小小的地方,經營的兵精糧足,關羽張飛等將領在外征戰,諸葛亮負責後勤補給,讓前線將士無後顧之憂。

《三國志·諸葛亮傳》:先主遂收江南,以亮為軍師中郎將,使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調其賦稅,以充軍實。

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最後,諸葛亮還是劉備的大管家,後期劉備稱帝,拜諸葛亮為丞相,其實早在劉備佔據巴蜀之後,諸葛亮就已經是劉備的大管家了,內修政務,積累財富,聯吳抗曹,充實軍備,穩定後方,運籌帷幄。可以說,諸葛亮對蜀漢鞠躬盡瘁,極盡人臣之能。

備稱尊號,拜亮為丞相,錄尚書事。及備殂沒,嗣子幼弱,事無鉅細,亮皆專之。於是外連東吳,內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極,科教嚴明,賞罰必信,無惡不懲,無善不顯,至於吏不容奸,人懷自厲,道不拾遺,強不侵弱,風化肅然也。

綜合來看,諸葛亮作為一個謀臣是十分合格的,為君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而且諸葛亮憑藉一人之力,支撐蜀漢二十多年,後期更是培養人才姜維,強行為蜀漢續命,真是堪稱三國第一謀臣也!

二、荀彧

荀彧,字文若,潁川潁陰人也,是曹操潁川派系謀臣的代表人物,也是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

荀彧為何要排在第二位,相信很多人不理解,下面書生就從一個謀臣的角度,來闡述一下,荀彧為何能排在三國謀臣第二的位置。

一,挾天子以令諸侯,為曹鋪路

曹操之所以能夠統一北方,成為三國最大的割據勢力,迎接漢獻帝這一步棋是最為關鍵的一招,那麼“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個策略是誰提出來的呢?就是荀彧!

荀彧為曹操提出“迎奉天子”的戰略,就是為了幫曹操取得正統的地位,曹操迎來天子,討伐其他軍閥名正言順,以後的路好走得多。

除此之外,荀彧還提出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的策略,這和諸葛亮的做法不謀而合,曹操連年征戰不休,中原空虛,必須加強後備補給才能支撐戰爭的消耗,中原大地自古就不缺人和糧食,穩定後方,鼓勵農耕,則民富兵強。是曹魏以後乃至魏文帝時期都一貫堅持的政策方針。

二、舉賢用能,為曹操舉薦了無數人才

荀彧是潁川派謀士的代表人物,在曹操集團中,潁川派謀士佔據了重要地位,其中荀彧的舉薦非常重要。鍾繇、荀攸、陳群、杜襲、戲志才、郭嘉等,都是荀彧所推薦。這些人在曹操爭霸的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穩定生產,後勤管家

荀彧相比於曹操,就相當於諸葛亮相比於劉備,荀彧對曹操的作用極大,每次曹操外出都會留守荀彧看家,荀彧在經濟管理上有很大成就,官渡之戰過後,荀彧主持戰後重建工作,不出數年,就完全恢復生產,甚至還比以前更豐收。

三、周瑜

“既生瑜,何生亮?”周瑜的一句感嘆,表明了周瑜只把諸葛亮看作平生對手,其餘眾人皆碌碌也。

周瑜,字公瑾,東漢末年孫吳名將,赤壁之戰大敗曹操,名震天下。

周瑜19歲跟隨孫策,為孫策稱霸江東立下了汗馬功勞,在孫策死前,留下遺言

“外事不決問周瑜,內事不決問張昭”

,相當於把孫權託孤給周瑜和張昭,至於張昭,也是大才之人,但是在這裡不做贅述。且說周瑜。

一、赤壁之戰,名震天下

新《三國》裡面有個零陵上將軍邢道榮,他在對陣諸葛亮時曾說“世人皆知,赤壁鏖戰乃是周瑜之謀,幹汝何事?”由此可見,赤壁一戰,讓周瑜周公瑾名震天下。

當時,曹操剛拿下荊州,有八十萬大軍,旌旗蔽天,橫槊賦詩,江東似乎唾手可得,但是卻被周瑜打了一個措手不及,一場大火,把曹操燒得倉皇逃竄。

赤壁之戰,也讓孫權徹底在江東佔穩了腳跟,誰也無法撼動。周瑜在赤壁之戰中的表現可以說是挽救了東吳性命。

但是赤壁之戰,周瑜是主將,算謀士嗎?其實,赤壁之戰主要是主戰派和主和派之間的鬥爭,也是決定東吳命運的一場鬥爭,最終結果是以周瑜為首的主戰派勝利,這才有了後來的江東。所以周瑜居功甚偉。

二、二分天下論

赤壁之戰後,周瑜風頭正盛,提出了著名的“二分天下論”,為孫權謀劃了奪取巴蜀之地的計劃,然後和曹操抗衡,以圖大事。

“今曹操新折衄,方憂在腹心,未能與將軍連兵相事也。乞與奮威俱進取蜀,得蜀而並張魯,因留奮威固守其地,好與馬超結援。瑜還與將軍據襄陽以蹙操,北方可圖也。”

但是這個計劃,明顯忽視了劉備的存在,也許在周瑜的計劃中,劉備是要早早除掉的,所以這個計劃也算是為孫權謀劃了未來大計。

四、龐統

龐統,字士元,道號“鳳雛”,與諸葛亮合稱“臥龍鳳雛”,是與諸葛亮齊名的大謀士。

龐統能與諸葛亮齊名,自然不是浪得虛名的,在奪取益州中,龐統就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比之諸葛亮,龐統的本事主要在軍事上。

龐統跟隨劉備的時間不長,但是在奪取巴蜀過程中卻發揮了極大的作用,當時法正來投降劉備,並勸說劉備奪取巴蜀,劉備遲疑不決。

這時候,龐統來找劉備,做了劉備的思想工作,他說:

“權變之時,固非一道所能定也。兼弱攻昧,五伯之事。逆取順守,報之以義,事定之後,封以大國,何負於信?今日不取,終為人利耳。”

正是這句話,讓劉備堅定了奪取巴蜀的決心,然後,龐統為劉備制定了奪蜀上中下三策,劉備最終選擇了中策。

統曰:“只今便選精兵,晝夜兼道徑襲成都:此為上計。楊懷、高沛乃蜀中名將,各仗強兵拒守關隘;今主公佯以回荊州為名,二將聞知,必來相送;就送行處,擒而殺之,奪了關隘,先取涪城,然後卻向成都:此中計也。退還白帝,連夜回荊州,徐圖進取:此為下計。若沉吟不去,將至大困,不可救矣。”玄德曰:“軍師上計太促,下計太緩;中計不遲不疾,可以行之。”

正是因為龐統,劉備才得以取得益州之地,實現諸葛亮隆中對中所提到的三分天下的第一步。所以,龐統可以說是劉備手下第二重要的軍師。

可惜鳳雛大才,卻英年早逝,實在可惜!

五、郭嘉

郭嘉在曹操帳下也是十分受器重的,赤壁之戰曹操戰敗而歸,途中大哭道:

“若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郭嘉也是由荀彧舉薦給曹操的,在曹操稱霸的過程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郭嘉在曹操帳下有三次重要的論斷,一是囚劉備,二是殺呂布,三是敗袁紹。

其中對曹操作用最大的就是官渡之戰打敗袁紹,在官渡之戰之前,曹操的勢力不及袁紹,而且袁紹一直都是曹操的老大,所以曹操並不敢對袁紹動手,於是,郭嘉就發揮了重要作用,他提出著名的“十勝十敗論”:

劉、項之不敵,公所知也。漢祖唯智勝項羽,故羽雖強,終為所禽。今紹有十敗,公有十勝,紹雖強,無能為也。……

公有此十勝,於以敗紹無難矣。

在郭嘉“十勝十敗論”的激勵下,曹操下定了決心跟袁紹展開一戰,結果我們都知道了,官渡之戰以曹操勝利告終,袁紹一蹶不振,第二年病逝。

然後,郭嘉向曹操建議靜觀其變,待二袁反目,果然如郭嘉所料,袁譚袁尚兄弟反目,不擊自潰。

建安十二年,為了徹底掃除袁家的勢力,也為了安定北方,曹操征討遼東,將郭嘉帶在身邊,但是遼東氣候惡劣,郭嘉於途中染病身亡。最終曹操用郭嘉的遺計平定遼東,正是“

郭奉孝遺計定遼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