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商鞅明明是被誣陷冤枉而死,為何後世的歷任秦王不給商鞅平反?

很多人有一種誤區,認為商鞅是因遭到誣陷,蒙受冤屈而死。這個理解只反映了一部分事實,其實非常片面。商鞅在秦孝公死後確實被貴族、群臣排擠,甚至還被誣陷,但他的死因絕不僅是如此。商鞅受人誣陷後又組織兵力反攻秦國,他在秦國實際上是被定位為叛臣。如果僅是受誣被殺的話,確實有被平反的可能性,但作為封君造宗主的反,性質就截然不同了。

不能否認的是商鞅對秦國的貢獻十分巨大,甚至說如果沒有商鞅的話,秦國根本不可能真正崛起,更別說後來一統六國了。商鞅就是秦國在政治上的真正意義上的奠基人。其實商鞅原本不是秦國人,而是衛國人,後來效力於魏國,但是魏國並不看重商鞅以及他的學說。正好此時秦孝公思變,向天下求士,志立功名的商鞅便來到了秦國。

當時的秦國積弊已久,甚至已經有了亡國之兆。而商鞅在秦孝公面前認真分析了秦國的問題,並向秦孝公獻上了改革之策。二人一見如故,一拍即合。秦孝公深喜商鞅的學說,更感商鞅之法術必會讓秦國煥然一新。於是秦孝公重用了商鞅,商鞅也不負秦孝公所託,他在秦國大搞改革,創立了許多新的制度,更教會了秦君為君之法。

商鞅的政策一方面成功改造了秦國,另一方面也觸動了不少團體的利益。其中舊貴族更是對商鞅又嫉妒又恨,巴不得撕碎商鞅。秦孝公在位時,無人敢動商鞅。但秦孝公死後,就無人能保商鞅了。秦孝公之子嬴駟上位,史稱秦惠文王,而商鞅就曾得罪過他。

當年嬴駟還是太子的時候犯了禁令,商鞅堅持要以墨刑處罰太子嬴駟的師父。而嬴駟的師父正是秦孝公的兄弟公子虔,公子虔被割了鼻樑。等到嬴駟上位以後,公子虔則誣告商鞅要造反。商鞅心知秦惠文王必不可能保護他,更有可能和公子虔串通一氣,繼續呆在朝廷必有危險。

於是商鞅馬上就帶著親隨逃回了封地,也就是商邑,隨即就組織起軍隊進攻秦國。商鞅進攻秦國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復權。如果說之前是公子虔誣告商鞅,那麼現在商鞅的行為就已經坐實了他是在造反,儘管商鞅更多的是出於自保才起兵。但在統治者眼裡,商鞅的行為與叛臣無二。那麼後世秦君又怎麼可能為一個叛臣平反呢?

最終商鞅不出意外的戰敗了,畢竟小小商邑如何能跟偌大的秦國抗衡。戰敗後的商鞅被處以車裂之刑。不過秦惠文王並沒有因此廢除商君之法,而是繼續用了下去。他雖然與商鞅是政治上的敵人,但他也清楚知道只有商君之法才是能讓秦國走向霸業的鑰匙。雖然秦惠文王沒能讓商鞅做一名忠臣,但他卻肯定了商鞅的功勞與才華,令商鞅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不知道商鞅在天上是該哭還是該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