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寒門出貴子,白屋出公卿”的時代已走遠,我們該反思什麼

大家可曾聽過一句話“寒門出貴子,白屋出公卿”,至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通俗給大家解釋一下,“寒門”指貧寒的家庭,“白屋”指茅草屋,也就送住在茅草屋的家庭,總體意思是指貧寒人家常常出現貴人物,公卿等高官往往出身於平民家庭。

這句話的出現自然有它出現的道理,自中國隋朝起,科舉制度成為中國古代選拔官吏的一種基本制度,這種制度的出現,打破了以往傳統的血緣、家族世襲制,以及貴族階級的壟斷,成為古代寒門子弟的跳板,使得寒門子弟也可以透過科舉來出人頭地,“朝為田中郎,暮登天子堂”成為越來越多底層讀書人的夢想,很多人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改變家族的歷史,為此懸樑刺股,鑿壁偷光,只為出人頭地那一刻。

在幾千年歷史上科舉歷史上,朝朝代代出現了無數的才子透過科舉來出人頭地,“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成為現實。

到現在,自從高考制度1977年恢復,與歷史中的科舉制度也是一樣,普通人也可以透過高考來改變自己的命運,光宗耀祖,成為驕傲。兩種不同時代的制度,使得底層學子的心中都有著相同的夢想。

留意過科舉制度和以前的高考,很多人都會發現一個事實,那就是兩種制度中選拔出來的人才,幾乎都出自於寒門或者是普通家庭。比如說古代科舉制度中最著名的:唐代韓愈、范仲淹,宋代蘇洵、蘇軾、蘇轍三父子,明代海瑞,清代林則徐,都是。近代高考剛恢復時,更不用說,考上大學的都是清一色的農村孩子,尤其是各個省份,狀元都是農村孩子。

但是,社會發展到今天,你就會發現,“寒門出貴子”已經成為了歷史,隨著這裡面高考資料的統計,高考各個省的狀元,以及很多優秀的考生,幾乎都是當前社會中家庭條件屬於中產階級以上,普通家庭的越來越少。

前幾天看過一個紀錄片,講述的就是很多高考狀元的故事,總結一下,採訪了40名高考狀元,其中只有6個來自農村,父母都是農民,其他36個,父母大部分都是本科、碩士學歷,職業有公務員、教師或者其他職業等等。

從“寒門出貴子”到“寒門再難出貴子”,很多人都可能想不通,也有人多少分析過導致這種情況發生的原因。

最讓人感觸頗深的是2017年,北京市文科高考狀元熊軒昂對於“寒門再難出貴子”這一現象的解釋。他說“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的大學。你像我這種中產階級的孩子,衣食無憂的,而且家長也都是知識分子,而且還生在北京這樣的大都市,得天獨厚的條件,是很多外地學子或者農村的孩子所享受不到的……”。

總結分析了一下他對“寒門再難出貴子”的解釋:

第一、就是家庭貧富原因,導致學生能否不為衣食擔憂,專心學習。

第二、家庭中父母的文化程度,有文化水平的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有著促進的功效。

第三、從小生活環境,使得孩子潛移默化,思想與意識更加超前於別人。

第四、教育資源,優質的教育資源可以使得孩子學習事半功倍。

對於熊軒昂的解釋,大部分人都是比較能夠接受的,現在社會人與人的差距,家庭與家庭的差距,越拉越大,完全不是一個層次的,自然孩子從小受到的影響就不同。

我個人也是比較認同他的這種說法,我說一個例子,我所接觸到的農村教育,小學一到六年級,孩子們知道有英語這門課,卻從來都沒有上過,也沒有接觸過,直到上了初中才開始學最基礎的“A,B,C……”,然而相比其他大城市的孩子,從小英語就被視為第二語言,小學就可以用英語與別人交流,這就是差距吧。還有其他的比如補課、奧數、興趣班、請家教等等就不說了。

北大才女劉媛媛,曾經在電視上演講《寒門再難出貴子》,也是說出了很多普通農村家庭孩子學習上的困難,有感興趣的可以去看看。

同時我們也要反思這種社會現狀,該怎麼辦?

很多人對於這種情況有著不同的觀點,大部分都是認為家庭原因,教育公平原因等等。有的人認為,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說的就是這個文化資訊代際傳遞的過程,而富人傳遞給下一代的是如何致富的觀念和王聲資訊,而且“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富人孩子長時間處在的環境,即使沒有特地的去教學,耳濡目染也會學個入木三義懸頭分,而還泳分窮人呢?窮人的孩子從小生活在能省一毛,就不多花一分的環境裡,父母的格局就決定了孩子未來的眼光和視野,這是再多的錢也換不來的,從某種意義上不管是什麼社會制度在經過變革之後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澱之後都會形成一個相對固化的階層。

無論“寒門再難出貴子”這種情況是什麼原因導致的,我們都要理性看待,認真思考,不僅僅是認為現代教育不公平,還是孩子自身的能力問題,我們雖然不能夠彌補因家庭出身產生的差距,但所能做的就是儘可能提供孩子學習所要的一切,盡好我們的責任。

最後,大家有什麼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