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狡兔死,走狗烹,為什麼蕭何能逃脫這個命運,韓信卻不能?

自古以來,建功立業的功臣名將最終大多都逃脫不了“狡兔死,走狗烹”的詛咒。奇怪的一點是,這樣的事情在歷史上不斷地發生,卻始終無法杜絕,難道古人不知道“前車之鑑,後車之師”的道理嗎?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中,范蠡和文種輔佐勾踐消滅吳國之後。范蠡離開越國之前給文種寫了一封信說道: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嘴,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

結局是文種沒有聽從他的建議,最終淪落到被勾踐賜死的結局。這樣的事,歷朝歷代都在發生。韓信為劉邦建立不世之功,成就強盛的大漢王朝,但最終也落得一個命喪未央宮的命運;朱元璋作為一個乞丐出身皇帝,懂得民間疾苦,也算是一代明君,卻做了殺盡所有幫助他建功立業的功臣這樣的事;雍正能夠奪權獲得皇位,並且治理好天下,倚仗的就是親信隆科多和年羹堯,但最終年羹堯被獄中賜死,隆科多被軟禁抑鬱而死。

為何每個朝代都會發生諸如此類的事情,從不例外呢?

以下整理了三個原因:

1、皇權至上

皇帝不允許任何人威脅到自己的皇權,那些功勞赫赫的開國元勳總會是皇帝的心頭刺。用“狡兔死,走狗烹”這句話來形容“功成之後,殺掉功臣”這樣的事情,實在是太合適了,太史公司馬遷比喻得很貼切。

獵人帶著獵狗去打獵,兔子抓到了,兔肉下鍋後,獵狗聞到兔肉香,激動得流下了口水,獵人看見獵狗有搶自己食物的可能,所以先下手為強,把功勳卓著的獵狗也煮了。獵人就是皇帝,兔子就是敵人,而獵狗就是皇帝的功臣。

看到皇帝坐擁整個天下,臣子也會眼紅,或者說皇帝認為臣子會眼紅。

2、貪婪的臣子

功臣自以為功勞大,就倚仗自己跟皇帝親近,因而肆意妄為,無所忌憚,逐步邁過了皇帝的底線,最終得到一個悲慘的結局。這些功臣被過河拆橋,賜死誅殺,也不能全賴皇帝,他們自己的言行也是自己的催命符。對於君王來說: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所以這些功臣就死於自己的貪婪。

3、利益的驅使

俗話說,伴君如伴虎。在龐大的利益面前,有多少人能禁得住誘惑呢?難免會逐漸利用手中的職權犯下錯誤,畢竟人性中就是包含貪婪和自私的。可是這些功臣畢竟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終究還是有一個人可以限制著他的,那就是皇帝,這是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如果自以為是的功臣無休止的貪婪,完全無視這把劍,一定會被這把劍制裁的。

我所陳述的這些道理,歷史上的人不可能不懂,他們也必然知道”前車之鑑,後車之師”的道理,可是這樣的事還是層出不窮,這能怪得了誰呢?歸根結底的原因,就是對這句話的理解不一樣:

流過血,流過汗,享福理所當然的事!

皇帝認為:你有功我會賞你功名,不過你得繼續當我的臣子,你依然是我的狗。

而臣子認為:我有功勞,這是我應得的,你給的還不夠,我還要自己爭取更多,怎麼能和其他的臣子一樣的地位呢?如果君王還把我當狗,我會朝他吼,乃至咬他一口。

君臣這樣的理解差別,勢必導致那樣悲慘的結局。

社會在變遷,歷史也在重演。我們學習歷史的初衷就是,學習前人的成功經驗,避免前人的失敗教訓。有些人懂得

前車之鑑,後車之師

的道理,所以他們在權力爭奪中活了下來,並且得以善終。

舉兩個例子:

第一個是初漢三傑之一的蕭何:

對於劉邦來說,蕭何的功績不亞於韓信,同樣,劉邦對他的猜疑也是如此。為了躲過韓信那樣的命運,蕭何拒絕了劉邦的賞賜,還不惜用貪汙的方法來讓自己的名聲變臭,從而擺脫了劉邦的猜忌,最終得以善終。

第二個是唐朝中期名將郭子儀:

“安史之亂”就是他平定的。郭子儀是武則天時期的武狀元,歷經武則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肅宗、唐代宗、唐德宗七個皇帝,是名副其實的七朝元老。一生戰功赫赫,歷任皇帝卻不對他起疑心。他真正做到了

功蓋一代而主不疑

醉打金枝

公元777年,郭子儀八十大壽,他的兒媳昇平公主自恃她的皇家身份不願意去拜壽,讓郭子儀的兒子郭曖丟了顏面。郭曖趁著酒勁把昇平公主打了,還出言不遜說道:“你不就是仗著你爹是皇帝嗎?我爹還看不上這位置呢!”公主一聽,氣得回宮向皇帝告狀。

可唐代宗卻笑笑說:“

駙馬沒說錯啊,要是郭令公想當皇帝,天下早就姓郭不姓李了

!”可見當朝皇帝對他的信任。

在天下安定的時候,郭子儀移交兵權,坦然離去;國家有難的時候,他毫不猶豫,挺身而出。郭子儀就是這樣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一點點證明自己的忠心,一點點地讓皇帝放心的。這樣的郭子儀才得以活到85歲得以善終。

看到郭子儀的經歷,不禁會想起三國時候一個大人物,他就是司馬懿。儘管司馬懿最後的權臣之路被後人認為他之前的隱忍都是在作秀,但是不得不說正是因為他低調的做事態度讓他活到了高平陵事變的那一刻。

總結來看,功高蓋主的人有許多,其中有些如同韓信一樣被誅殺,有些卻能如同郭子儀一樣平安到老。仔細分析一下,韓信他們缺少的就是三個品質:

1、司馬懿的低調穩重

2、郭子儀的行動證明

3、蕭何的退讓手段

哪怕學不到這些高人的手段,張良和范蠡的激流勇退也是值得效仿的,總歸最後能落得逍遙自在的後半生。

如今已經逐步邁入現代化了,古代的那種君臣關係已經不復存在,這種思想還有價值嗎?不,當然需要!上級和下屬的關係誰的生活中不存在?舉兩個現代的例子。

第一個從君王的角度

蘋果手機創始人喬布斯是一個創新的天才,但他的性格專橫、驕傲、粗暴,瞧不起別人,導致別人都像躲避瘟疫一樣躲避他,甚至很多員工都不敢和他同乘一部電梯,因為他們害怕還沒有出電梯就已經被喬布斯炒魷魚了。

有一次,喬布斯與自己聘請的蘋果CEO斯卡利發生了激烈的衝突。兩個人爭得不可開交,導致斯卡利最終攤牌,在一次會議說:“如果喬布斯還留在公司,我將辭職!公司董事會最終選擇了善於團結員工、和員工擰成一股繩的斯卡利,而解除了喬布斯的全部領導權。這就是典型的沒有處理好和下屬的關係,導致被奪權的故事。

再一個從下屬角度

曹雲金和郭德綱的關係眾所周知,曾經也是一起在相聲中一起打拼的師徒,在有名氣之後,曹雲金卻落得一個被迫離開德雲社的下場。其中細節我們不便探討,但是從種種曝光的新聞,都可以看出曹雲金就是屬於“狡兔死,走狗烹”的典型。而且在我的觀點中,這樣的曹雲金和韓信一樣,並不值得同情。

聰明的你看到這裡其實也能明白,“狡兔死,走狗烹”的本質就是利益分割不當導致的結局,誰佔據了主導地位,另一方就會被制裁。所以無論你扮演的是“君”還是“臣”的角色,都要明白一點:

雙方都是聰明人,拿出客觀實際的利益才能維持好“君臣”關係,否則“兔死狗烹”的結局還會一再上演。

希望我們都能從古人的經驗裡學以致用,在當下活得更加舒適。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關注我,讓我們一起為歷史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