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怎麼選皇帝是個技術活,清朝後期是如何用“密匣立儲”的?

◆文:剛子聊歷史

原創作品,洗稿

抄襲必究

01

卷首導語

乾清宮是內廷的三大宮之一,順治帝和康熙帝都把這當寢宮,在這裡居住並處理日常的政務。雍正帝繼位後,寢宮改到了養心殿,乾清宮便成了皇帝召見大臣、處理軍國大事的重要場所。

乾清宮正大光明匾

乾清宮正殿的上方懸掛著一塊“正大光明”的牌匾,它之所以被人們所熟知,不光是因為皇帝在此處理國家大事,而它位於乾清宮最顯眼的高處,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它的背後藏著一個密匣,而密匣內有一道決定下一任皇帝人選的詔書。

02

清朝初期的繼承方式

“密匣立儲”是清代才有一種秘密立儲制度。清朝以前,往往都是以公開的形式解決皇位繼承人的問題,也就是俗稱的太子,舉國皆知,選擇繼承人的標準是立嫡立長。

康熙帝之前的順治和皇太極都不是透過立儲的方式登上皇位的,皇太極是透過“八王議政”的推舉制度登上皇位的。他去世時也沒有留下遺詔,他的兒子順治則是經過一番明爭暗鬥僥倖登上皇位的。

在他們繼位前,都存在著激烈的爭鬥,而且幾乎使清朝的統治權四分五裂,雖然最終避免了分裂,但這種繼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不利於江山社稷。

順治帝生前有兩位皇后,但可惜的是這兩位皇后都沒有皇子,他極度寵愛的皇四子出生還沒過百天就夭折了。順治英年早逝,在他臨終前可供選擇的皇儲人選只有皇二子福全和皇三子玄燁。玄燁之所以能越過哥哥登上皇位是因為孝莊太后的決策,也有說是玄燁之前逃過“死神”天花的召喚。不論那種原因,都表明清朝並沒有強烈立嫡立長的情結,這也與推舉立賢的傳統有關。

康熙帝試圖以公開立儲的方式解決皇位繼承人的問題,所以他迫不及待地立襁褓中的嫡子胤礽為太子,希望以此鞏固國本。然而,康熙沒想到的是在自己的晚年,“九子奪嫡”讓他徹底傷透了心,導致康熙帝兩度廢太子,最終都沒有明立皇儲。

九子奪嫡

03

“密匣立儲”第一君

雍正帝即位後,吸取了康熙年間“九子奪嫡”的慘痛教訓,發明了一種新的立儲方式:密匣立儲。所謂“密匣立儲”,就是皇帝生前不公開立太子,而是以秘密詔書的形式密立皇太子。

詔書分為兩份,一份由皇帝親自保管,另一份則放在了“正大光明”的牌匾後。皇帝死後,由顧命大臣共同取來兩份詔書,經過核實對照後公佈皇位繼承人。如此一來,皇子們事先不知道誰是皇位繼承人,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有可能繼承皇位,自然每個皇子都會努力表現,最重要的一點是不會形成前朝圍繞某位皇子形成的黨派之爭。

密匣立儲的詔書

公元1735年,雍正帝駕崩。莊親王等大臣們經過核對兩份立儲詔書無誤後,迎接寶親王弘曆繼位,即後來的乾隆皇帝。

04

乾隆帝立儲

從順治到乾隆這四代皇帝,都不是中宮皇后所生的嫡子,

這讓深受儒家文化影響的乾隆帝頗為遺憾,於是他決定效仿歷代王朝,立嫡子為皇儲。

首次被密立為皇太子的是皇后富察氏的兒子皇次子永璉。他不僅是嫡子,而且十分聰明,深得乾隆的寵愛。可惜沒過兩年,永璉因病去世。乾隆帝悲痛不已,在永璉去世的當天,就命人將密匣取出。在此後的幾年裡,他一直沒有再立太子。

直到6年後,富察氏再度為乾隆皇帝生下皇七子永琮,乾隆帝欣喜若狂,心中打定要立這個兒子為皇儲的打算。然後上天再一次打亂了乾隆的計劃,3歲的永琮不幸早夭,這對乾隆和富察氏的打擊都很大。

如果富察皇后再為乾隆生下皇子,想必會成為皇儲的第一人選,然而她卻因為悲傷過度病逝了。

乾隆帝

此後多年,乾隆帝都向大臣們明確宣佈不再立太子,如有大臣上奏要求立太子。就是離間皇家父子的感情,必將嚴懲。乾隆帝說得斬釘截鐵,大臣們心驚膽戰,幾乎再也沒人敢提起立太子的事。

過了二十多年後,乾隆帝透過多方考察,終於下定決心再次秘立皇儲,這一次被選中的是皇十五子永琰。乾隆帝當初深受祖父康熙帝的寵愛,他在即位之初,便表示在位時間絕不會超過康熙帝的61年。

乾隆六十年,乾隆帝當眾開啟密匣,宣佈禪位給永琰,即嘉慶帝。

05

道光帝立儲

在清朝後期,採取了秘密立儲的方式,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皇子間相互傾軋的爭鬥,但還是有一些較為溫和的謀略相爭。道光帝的兒子奕詝和奕欣便是很好的例子。

奕詝和奕欣都是道光帝中意的皇位繼承人,論年齡和母妃的高貴程度,皇四子奕詝佔優勢,若論才華能力,人稱“鬼子六”的奕欣佔優勢。這讓道光帝在兩位皇子中猶豫不決,最終還是立皇四子奕詝為儲君,但在密立皇儲的詔書中,同時敕封皇六子奕欣為恭親王。

在立儲詔書中寫下兩位皇子的名字,可見道光帝在立儲大事上的躊躇不決。

道光帝

道光帝的立儲是清朝最後一位密匣立儲,咸豐帝也成了最後一位以密匣立儲登上帝位的皇帝。

清末皇子子嗣凋零,咸豐帝只有一個兒子,就是後來同治,而同治和光緒都沒有皇子,自然不需要密匣立儲。

06

結束語

清朝前期的皇位繼承大多伴隨著血雨腥風的爭鬥,雍正帝首開“密匣立儲”的先例,確實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皇子間的相互爭鬥,也防止了朝廷大臣圍繞皇子形成派系,有效地遏制了讓皇帝們頭疼的“黨派之爭”。

黨派之爭

但最終因為王朝的沒落,這項高效實用的皇位繼承辦法被淹沒在歷史前進的車輪裡,雍正帝嘔心瀝血的付出,也擋不住王朝的沒落。

公元1912年,清朝最後一位皇帝宣統退位,標誌著大清王朝的滅亡,秘密立儲制度失去了意義,遂不復存在。

參考文獻:《清史稿》等。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從詼諧的角度解讀歷史,關注剛子聊歷史,瞭解更多歷史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