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章草、王羲之與魏晉風骨:漫談草書發展及其時代語境

中國書法可以分為五種書體,這五種書體分別是楷書,隸書,篆書,行書,草書。那麼幾種書體,他們各自的特點是不同的,而他們各自的地位也是不同的,很多人認為,草書是這些書體和書法中較為自由,而且靈活的一種書體。

我認為這個說法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的。

草書和其他書體的關係

明代的豐坊在《學書法》中說:

學書須先楷法,作字必先大字,楷書既成,乃縱為行書;行書既成,乃縱為草書。學草書者,先習章草,知偏旁來歷,然後變化為草聖。學篆者亦必由楷書,正鋒既熟,則易為力。學八分者,先學篆,篆既熟,方學八分,乃有古意。

這段話較為全面的點評了各種書體的學習順序和他們應該學習的地方。而豐坊在《學書法》中之所以要這樣說,是因為確實書法中的各個書體不盡相同,而且各具其妙。但是要說起這幾種書體中較為自由靈活的一個,我想還是行草書。

清朝劉熙載《書概》雲:

行書有“真行”、有“草行”。“真行”近似真書而縱於真,“草行”近於草書而斂於草。

劉熙載在這裡著意區分了真行、草行這兩種特殊的書體。

而唐朝張懷瓘在《書議》中也早有這樣的論斷:

兼真者謂之“真行”,帶草者謂之“行草”。

這表明古代書論家很早就注意到了楷書、行書、草書之間的區別和相似之處。

之所以說草書是這五種書體中較為靈活和自由的一種,我想這是相對於其他四種書體的侷限性和他們的靈活性而言的,要想搞清楚這點,我們就必須把草書和篆書,隸書,行書,楷書之間的區別給說清楚,知道他們的區別之後,我們才能夠針對這個問題做出比較好的判斷。

要想說清楚這五種書體之間的區別,我想我們必須要回到這五種書體誕生的歷史場景,去看他們在當時的社會歷史語境下是如何被文人和藝術家所塑造起來的。

只有透過構建一個比較真實的歷史語境,我們才有可能去了解這種書體與其他書體,其內在的、本質的不同。

草書的發展簡史

我們稍稍回顧一下書法史就會發現,草書的出現,實際上是比較早的,它是出現在篆書和隸書之後。《說文解字》中說:

“漢興有草書”。

這表明草書出現在漢朝。從漢代初期,書寫隸書時“草率”地書寫,形成了草化隸書。

唐韋續撰《五十六種書》中記載了:

“章草書,漢齊相杜伯度援藁所作,因章帝所好,名焉。”

由於漢章帝喜好草書,因此被稱為“章草”,是一種隸書草書。

所以,章草這種草書是相對於隸書這一書體而言的。即它是隸書的草化,所以它出現的時間比楷書和行書要早,但是一定是晚於篆書的。

而隸書之所以會誕生出章草,實際上也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因為隸書的書寫較為繁複,而經過了篆書和隸書這樣比較繁雜的書體之後,人們對這一書體逐漸產生了厭倦,於是想要催生出一種書寫較為高效和方便的書體,那麼章草就運應而生了。

對章草歷史總結最為到位的,是唐代張懷瓘,他在《書斷》中說:

“章草者,漢黃門令史游所作也”;“王 雲:‘漢元帝時,史游作《急就章》,解散隸體粗書之,漢俗簡惰,漸以行之是也。此乃存字之梗概,損隸之規矩,縱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創之意,謂之草書 ’”;“建初中, 杜度 善草,見稱於章帝 ,上貴其跡,詔使草書上事。魏文帝亦令劉廣通草書上事。蓋因章奏,後世謂之章草”;又說:“章草之書,字字區別;張芝變為今草,如流水速,拔茅邊茹,上下牽連”,“呼史游草為章,因張伯英草而謂也”;“章草即隸書之捷,草亦章草之捷也。”

草書發展的關鍵期——魏晉

章草過後,其實就是魏晉時期小草發展期。我們知道魏晉時期是二王一脈書法發展和繁榮的時期,也是中國書法自覺期的開始,這一個階段在書法史上是非常重要的。

而王羲之本人的書法成就,實際上就是以行書和草書作為最主要的書法代表。尤其是他的小行草,被後世稱之為萬世之楷模,在書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里程碑意義,它不僅約束和規定了行草書的發展脈絡,而且還影響了後世對於行草書書法審美規範的建立。

近代沈尹默先生在 《二王法書管窺》中認為:

“羲之從衛夫人學書,自然受到她的薰染,一遵鍾法,姿媚之習尚,亦由之而成,後來博覽秦漢以來篆隸淳古之跡,與衛夫人所傳鍾法新體有異,因而對於師傳有所不滿,這和後代書從帖學入手的,一旦看見碑版,發生了興趣,便欲改學,這是同樣可以理解的事。可以體會到羲之的姿媚風格和變古不盡的地方,是有深厚根源的。”

而魏晉時期的王羲之那一代人,之所以能夠創造出如此重要,而且對後世有重大意義的書體,不僅僅依賴於王羲之本人的藝術成就,還和那個特定的時代有非常重要的關聯。所以,唐代張懷瓘在《書斷》中認為:

“剖析張公之草,而濃纖折衷,乃愧其精熟;損益鍾君之隸,雖運用增華,而古雅不逮,至研精體勢,則無所不工。”

魏晉風骨對草書書法的影響

我們知道魏晉時期是一個非常動亂、而且非常的詭異的一個時期。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那個時期並沒有一個非常穩固的統一政權在進行有效的統治。各個地方都分裂成了一個個小國,互相攻戰和兼併,就好像春秋戰國時期的各個諸侯國一樣。

雖然那個時代是一個兵荒馬亂的時代,但是對於文化和藝術來說卻是一個極度輝煌和燦爛的時代,因為沒有封建統治者對他們的壓制,因而這些藝術家和學者,他們的思想可以自由的交流,互相的碰撞,產生出不一樣的火花來。

所以魏晉時期的文化藝術成就幾乎可以和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相媲美,成為中國文化史和思想史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時期。

所以,我國著名的美學家宗白華在《美學散步》認為:

“漢末魏晉六朝是中國政治上最混亂、社會上最痛苦的時代,然而卻是精神史上極自由、極解放、最富於智慧、最濃於熱情的一個時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於藝術精神的一個時代。”

這一時期之前,是比較死板而且僵硬的漢代儒學思想的統治時期。那麼到了魏晉時期,魏晉時期的文人士大夫就對以往漢代儒家的那些腐朽死板的思想提出了質疑,要求解放人的天性,釋放人的心靈,追求個人的自由,發揮自己的獨特魅力。這一時期,文人和藝術家,他們自身的覺醒,對於自己思想的探索,有了更進一步深入的瞭解。所有的這一切都促成了那個時代文化和藝術上的繁榮和發展,所以後世的文人史家把那一個時期稱之為魏晉風度、魏晉風流,魏晉風骨等。

王嶽川教授在《王羲之的魏晉風骨與書法境界》中認為:

王羲之具有典型的晉人風度:性格耿直,超塵絕俗,不拘禮法,委任自然。魏晉時期人的覺醒導致了思想先覺者更為深層地感受人生和藝術。人的覺醒使其將個性置於重於一切的地位,人的思想、人的精神重於世俗官場,只按照我心寫我手,我手寫我字,形成自己的獨特個性和人格風貌。

在這樣一種思想的影響下,王羲之那一代人充分的釋放了自己的天性,加上他們本身就有豐厚的閱歷和比較高遠的見識,這一切促成了他們在草書藝術上的成就,促成了魏晉時期草書的發展和繁榮。所以,草書在那一個時期,在它的成熟和發展期,就從它的基因裡決定了,它就是這樣一種比較靈活,而且自由度比較高的書籍,書法家可以憑藉這種字型自由而且散漫的去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和所感,不被各種各樣的成法所約束。

餘論

而我們去看其它的書體,比如說楷書,它的成熟期是在唐朝時期,唐朝時期已經是一個統一的國家了。

雖然唐朝在歷史上也是一個比較寬容,而且包容多元的國家,但是他們的自由度遠遠沒有魏晉時期那種對士大夫心靈的解放來的程度更深,影響更大。

所以唐朝時期的楷書和魏晉時期的楷書呈現出了非常不一樣的特質,唐朝時期的楷書是比較嚴謹,而且比較拘束。

但是我們去看王羲之的小楷,去看那個時代藝術家對於楷書的創作,他們都非常的天真爛漫,自由灑脫,而且有一股高貴之氣,自由的氣息流露在他們的楷書中。

到了唐朝,這股自由之氣就被規矩和嚴謹所代替了,因此,草書是這幾種書體中較為自由,而且靈活的一種書籍,我想這個說法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認識,歡迎你與我一同討論,堅持對書法和藝術的嚴肅思考!

參考文獻及拓展閱讀:

明 豐坊 《學書法》

清 劉熙載《書概》

唐 張懷瓘 《書議》《書斷》

東漢許慎 《說文解字》

唐 韋續 《五十六種書》

近代 沈尹默 《二王法書管窺》

近代 宗白華 《美學散步》

當代 王嶽川《王羲之的魏晉風骨與書法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