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張無忌為什麼能成為成功的政治領袖?張無忌為什麼能做到這三個條件

在《倚天屠龍記》後記中,作者金庸先生說道:張無忌一生只重視別人的好處,寬恕別人的缺點,甚至是根本忘記。像張無忌這樣的人,縱使武功再高,終究做不了政治上的領袖。當然,張無忌也不想做,就算勉強做了,最後也必定失敗。

金庸先生還說道:中國政治史上,成功的政治領袖,都具備這三個條件。第一個條件是“忍”,包括剋制自己之忍、容人之忍以及對付敵人之忍。第二個條件是“決斷明快”。第三個條件是極強的權力慾望。而張無忌,半個條件也不具備。

因為小說歷史背景和主角張無忌的性格原因,他最終並沒有成為皇帝,甚至卸下了明教教主之位,成為了一個普通人。

張無忌性格軟弱,做事優柔寡斷,比較被動,沒有主見,他不是一個好的政治領袖,更像是一個普通人。

身為明教教主,張無忌的能力的確有點欠缺,但他其實很稱職,成就和功績都不錯,在明教歷代教主中,無人能比。

明教源於波斯,也叫“摩尼教”,因為歷來反抗朝廷,因此也被稱之為“魔教”。實際上,明教的教義是行善去惡,眾生平等,追求光明,他們在一起,是為了抱團取暖,反抗剝削。

明教教主是否稱職,不能以成功政治領袖的標準去評判,因為這是一個教派,不是政治勢力,他們的領袖,應該是宗教精神領袖,而不是成功的政治領袖。

明教與明教義軍,雖然是上下級,但他們之間其實互不統屬,而且註定是要分道揚鑣,最終可能成為敵人。

在《倚天屠龍記》中,楊逍便曾說過:不管兵革戰陣,明教光明乾淨!

這句話的意思是,明教義軍在各地起義,殺官造反,戰陣有敗有成,他們不向總壇稟報,總壇也管不著他們,他們不受明教教規約束,只能任其自然,但絕不能任由他們來爭奪教主之位,進而掌控明教。

明教教規規定,凡是明教教徒,不得當官,更不能做皇帝,因為身居高位,就無法體會底層平民的疾苦,無法為民請命,光明也就不存在了。因此凡是明教教徒,功成之後,必須急流勇退,迴歸平民,這樣才能更好地為民請命。

朱元璋等義軍首領,其實後來都退出了明教,而且他當上皇帝后,為了防止明教造反,還大肆屠殺明教教徒。

所以,一位合格的明教教主,應該只是宗教精神領袖,而不是政治領袖,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明教永遠光明乾淨。

再說張無忌,他擔任明教教主期間,是明教最強盛的時期,這與當時的天下局勢有關,但也離不開他的努力。

張無忌這人,武功高強,寬厚仁慈,不貪權,對手下之人非常信任,知人善任,而且他識大體,知道什麼事情,才是最重要的,明教能推翻元廷,他功不可沒。

在張無忌擔任明教教主之前,明教因為群龍無首,四分五裂,而且一直在內鬥。張無忌的出現,拯救了明教,也團結了明教兄弟。

明教中能人眾多,都是能夠獨當一面的人物,張無忌知道自己年輕,能力有限,因此他反而放開了權力,寬厚待人,給予手下人絕對的信任,讓他們都能發光發熱。

從張無忌擔任教主,到最後卸下重任,期間的大事雖然都是他決斷的,但很多主意都是手底下的人出的,一些繁瑣之事,也是手底下的人處理。張無忌的任務,就是引領明教群雄走上正道,限制他們作惡,以大局為重。

在楊逍、範遙、殷天正、韋一笑、五散人、五行旗掌旗使等人的幫助下,張無忌這個教主做得既輕鬆又稱職。

在張無忌的帶領下,明教不僅走向了興盛,還融入了中原武林,與六大派等傳統江湖勢力和解,而且還與波斯總教緩解了關係,迎回了“聖火令”,最後還推翻了元廷。

其實明教群雄都很擁戴張無忌,因為他是純粹的宗教精神領袖,沒有政治領袖的權謀之術和勾心鬥角,更沒有政治領袖的權力慾望,他始終初心不改,只要他還在,明教就永遠光明乾淨。

朱元璋曾多次逼宮張無忌,想要當明教教主,但明教群雄都不幹,因為一個政治領袖,會玷汙明教,這是他們這些忠實教徒所不願看到的。

明教群雄以大局為重,不會傷害義軍首領,但他們也不會任由義軍首領來爭奪教主之位,掌控明教。因此最後楊逍、範遙、韋一笑、五散人、五行旗掌旗使等人一致決定,不管義軍如何,只保總壇光明乾淨,大事一成就功成身退。

張無忌肯定不是一位成功的政治領袖,甚至都算不上是政治領袖,但他無疑是一位合格的宗教精神領袖。

身為明教教主,張無忌是非常稱職的,不論是功績還是成就,他都可以算是明教史上最偉大的教主之一。

(圖片來源於網路)

我是黃老邪,歡迎關注,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