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健康

考古隊挖掘十三陵後,發現一個不為人知的秘密,至今仍然無法解釋!

導讀:1956年,國家考古隊主動發掘了位於昌平北部天壽山腳下,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朱翊鈞的定陵。今天,距離定陵的發掘已經過去整整63年,當年參加發掘工作的考古隊員很多都已經去世,現年82歲的長陵鎮村民孫憲寶作為當年第一個進入定陵地宮之人,回想起發掘定陵的過程仍然心有餘悸,在他口中第一次提及了很多不為人知的故事。

老人回憶說,當年考古隊來到十三陵之後,就在附近村子招募了很多青壯勞力,主要負責給考古隊員打下手,主要負責挖掘、勘探等體力活。聽說要挖皇帝陵墓,很多村民心中都有忌憚不敢參加,年僅19歲的孫憲寶天生膽大不信牛鬼蛇神,就主動報名參加了考古隊。

考古隊首先選中的目標是明成祖朱棣的長陵,孫憲寶等人跟著考古隊在長陵勘探、發掘了幾個月,結果毫無收穫,根本找不到地宮的入口。無奈之下,考古隊只能放棄發掘長陵,改選其它陵墓。當時一位60多歲的老專家把孫憲寶叫到跟前,對他說:現在考古隊也不確定要挖哪座陵墓,你要是閒著沒事就去各個皇陵中拓字,將見到的文字都記下來,沒準會發現有用的線索。

有一天,他來到定陵的寶頂附近尋找文字,結果發現了三個字,但第一個字不認識,於是他記錄下來去找老專家請教。沒想到老專家一看大吃一驚,原來他發現的三個字是“隧道門”,指得正是陵墓地宮的入口。這一發現立刻在考古隊引起軒然大波,經過研究後,考古隊決定將發掘目標改為萬曆皇帝的定陵。

考古隊和全體民工開始在發現字的地方向下挖掘,當時沒有機器,所有工作都靠人工。當挖開第二條探溝的時候,有人在下面發現了一個小石碑,上面下著“此石至金剛牆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找到金剛牆就等於找到了地宮的大門,因此這塊小石碑也被人稱為“開啟定陵大門的鑰匙。”

發現小石碑之後發掘工作就十分順利了,不久之後,考古隊就挖到了地宮的金剛牆。不過出人意料的是,金剛牆上的磚並不是很結實,相反還有鬆動的跡象。考古隊的隊長順梯子爬上去之後,絲毫沒有費力就拔下一塊磚來。拿下磚之後,地宮裡冒出來一陣陣黑煙還夾雜著嗆人的糟木頭味。

孫憲寶老人回憶說,當時就算是考古專家也沒有親自發掘皇陵的經歷,並不清楚裡面會不會像傳說中的一樣,佈滿了機關暗器,因此大家都沒有輕舉妄動進入地宮。當時不知道誰提議用活雞去地宮探道,順便還可以檢驗地宮中是否有毒氣。

於是孫憲寶被派回到村中,買了一隻大公雞,當時金剛牆已經被拆出了一個不大不小的洞,他就順著洞將大公雞扔進了地宮。“公雞被扔進去之後,考古隊在外面等了7天,直到第七天,人們還聽見公雞在地宮中打鳴,才確認地宮中並沒有危險,才敢進入地宮。”

“第一個進入金剛牆的是考古隊長,但是進入金剛牆並不算真正進入地宮,因為裡面還有7道石門。我記得第一道石門規模最大也最厚重,裡面都用大條石頂著,幸好考古隊有專家研究出了一種特殊的“鑰匙”,可以推開石門後的條石,這才將石門推開一條縫。當時我身材瘦小,第一個從縫隙鑽入了地宮。”作為第一個進入定陵地宮的人,如今回想起來,孫憲寶老人還是有些激動。

參考文獻:《定陵考古隊回憶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