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健康

【太極拳】胯在哪裡?松胯下沉是什麼意思?太極拳的基本動作!

胯是連線上下體的重要部位,練習太極拳對胯十分的重視。因為只有胯放鬆了,才能做到全身的放鬆,把內勁沉到腳底,做到內氣上下執行順暢。

無論是哪門哪派的太極拳套路,外形基本上是由三部分組成,一是身體重心的移動;二是兩個手臂的開合;三是步伐的移動。但這些動作都是建立在“松胯,胯根內收而旋轉下沉”的基礎之上,也就是說每一個動作都是以“胯根內收、旋轉下沉”作為始點,每一個定式又以“松胯下沉”作為終點。

一、胯在哪裡?

係指股骨上節,大腿的摺疊下陷處。

換句話說,我們通常把腰和腿之間的部位叫作胯。有些明師以會陰穴為始線,把會陰穴至腹股溝的胯部稱之前胯,會陰穴至臀部後面的胯部稱之後胯,這是為了教學表述的細化,有助於學生理解認識就行了。胯關節由骶髂關節、髖關節、髖骨與脊柱的韌帶聯合、恥骨聯合、骨盆等部分組成。

透過“松胯使身體上肢發生偏沉”實現重心的移動,是習練太極拳的金鑰,掌握了重心移動的方法,很多動作與勁路就自然走出來了。如“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等拳理,都是在重心移動時所產生的自然結果,而非人為的故意。

如果說重心移動的方法是習練太極拳的金鑰,那麼“松胯使身體上肢發生偏沉”,則是重心移動的基礎。在太極拳的套路里,每一個動作都是以“松胯使身體上肢發生偏沉”為起點,重心的移動,步伐的轉換等,都無一例外。掌握了這一規律,其它一切都簡單了,如“以身帶手”等感覺都可以練出來。

太極拳的重心移動,就是一個實腿一側的腰胯的旋轉下沉,旋轉下沉的幅度有大有小,但無本質區別。一般規律是,左右移動旋轉的幅度大,叫胯走後下弧;前後移動旋轉的幅度小,所以叫襠走鍋底,或叫胯走下弧。沒有腰胯的旋轉下沉,既不能“借地之力”,腿腳蹬地也使不上勁。練到高階階段,就只有“胯根內收”了,所以胯走的都是下弧,勁由內換,有其意而不露其形。

那如何做到松胯呢?

一、培養紮實的根基,加強腿部的力量。一般來講,腿有勁不一定會松胯,但腿沒勁肯定松不好胯。因為松胯就要把本應由胯關節承擔的重量放在腿上,進而沉到腳底,如果腿部沒有力量,出於人的本能反應自然會頂胯來減輕腿部所承擔的重量。所以,培養紮實的根基是做到松胯乃至全身放鬆的根本。

二、姿勢準確到位。松胯在外形上的表現為腹股溝微微離合,臀部像坐在凳子上一樣,膝關節順著腳尖的方向,而且膝關節不能過腳尖。

三、注意胯關節放平。胯關節放平包括定勢時的水平和執行時的水平。在重心左右轉換的時候,兩胯都應該是放鬆的,但在同時放鬆的時候要分清主次。比如說,站好右弓步,準備向左移重心時,要先松右胯,這時你能感覺到身體是微微右轉的,然後右腳蹬地往左移重心,左腿在準備接重心時,一定要注意要松左胯,左膝關節順著左腳尖的方向,慢慢的把重心移向左腿。這樣兩胯才能是平的,如果接重心時左胯不松,左胯就會頂起來,外形上則會出現臀部向左側凸出,左胯高右胯低的情形。

“松胯下沉”是練習太極拳的基本功,太極拳的任何一個動作,都是透過“松胯下沉”實現的,重心的倒換、步伐的移動、技擊的化打等等,只有外形動作大小的區別而已。太極拳只有透過“松胯下沉”,才能實現以“腰為主宰”的上下相隨、主從不亂的周身運動。練拳不會“松胯”,其它皆是空話!

重心左右移動,練的是套腰勁,前後移動練的是花腰勁,胸腰摺疊練的是螺旋腰勁。這是以正確的重心移動方法為基礎,如果重心移動方法不對,這些就是空的。實現以身帶手,就是靠兩胯左右的旋轉, 兩手的一舉一動,必定與兩胯旋轉有關。 重心的移動也是透過兩胯的左右旋轉實現的,這就是太極拳所謂的“旋轉虛實”。以此為主線,去看一個拳勢就簡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