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健康

哀家,朕,臣妾這個詞兒是怎麼來的?為什麼在古代被演繹錯了?

我們終是歷史的過客,塵埃落定,鉛華盡洗,在來來去去的成長中,那些繁華哀傷的塵事終成過往。

最近幾年隨著明清宮戲和漢唐戲的爆火,人們對皇帝后宮生活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原先以為和諧幸福的後宮卻如同現代職場一樣,明爭暗鬥不斷,一些嬪妃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人們對後宮中各種各樣的用語也更加好奇,比如“哀家,朕,臣妾”,那麼這些用語和生活習慣是否像古裝劇中演繹的那樣呢?其實這些古裝劇中有很多歷史性的錯誤,歷史老師如果看到這些古裝劇中的場景,說不定要拿著教鞭去打那些編劇。今天讓我們來一起盤點一下那些古裝劇中的錯誤吧。

1、古代男女授受不親,如果大夫想給女子看病,只能使用懸絲診脈,但是懸絲診脈難度太大,不可能準確瞭解到病人的病情。在皇宮中,御醫想給嬪妃看病,但是又怕無法準確瞭解病人的病情,只能賄賂嬪妃的貼身侍女,向她們瞭解嬪妃的身體情況,進而推測出妃子得了什麼病。在《甄嬛傳》中,溫太醫居然能夠和甄嬛沈眉莊當面診病,還能與她發生一段感情,這在真實的清廷中是不可能發生的。

2、在明朝後期的時候,白銀才成為主要貨幣。在此之前,白銀並不作為貨幣使用。在明朝以前的朝代上,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影視劇中,皇帝下令賞賜有功之臣白銀萬兩,就算給了他們,他們也花不出去呀!這些編劇希望能夠惡補一些白銀的知識。

3、《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打蜀旗,劉備的國號可是正兒八經的“漢”,諸葛亮如果在大旗上寫“蜀”,司馬懿還以為諸葛亮自立為皇帝呢。蜀國或者說蜀漢,只是人們為了區分它和東漢,劉備一直都是漢朝的皇帝。在央視播出的老版《三國演義》中,有一次諸葛亮派鄧芝去拜見孫權,鄧芝開口就是“蜀國使臣鄧芝求見”,如果他真敢這麼說,說不定孫權會問他,你是從哪旮旯來的?

4、玉米是外來品種,直到明朝時期才傳入中國。在官渡之戰中,曹操麾下的將士啃著玉米吃,是不可能發生的。可能當時存在玉米,但也是西域進貢來的,只有皇帝可以吃到,曹操手下的普通將士怎麼可能吃到嘴。而《水滸傳》中,宋江居然和公孫勝在玉米地中幹了一架,真的是很佩服編劇的想象力。

5、太監們在宣讀聖旨的時候,經常在開頭念一句:奉天承運,皇帝昭曰。這是在朱元璋自創的讀法,也就是說,在明太祖之前沒有一個皇帝讓太監這麼讀聖旨。朱元璋在做皇帝之後,將明皇宮最大的金鑾殿改名為奉天殿,自稱為奉天承運皇帝,寓意為自己是受上天的詔命。正確讀法為:奉天承運皇帝,昭曰。在明清宮戲中所有的太監都讀錯了聖旨,將聖旨讀成“奉天承運,皇帝昭曰”。

看來編劇們還要提高自身歷史文化修養,不然總是出現這種錯誤,只會更加誤導觀眾們,也希望編劇們不要篡改歷史,請尊重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