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劉邦對韓信有知遇之恩他不願跟劉邦對著幹,為何還要給他致命一擊?

一個社會底層之人能成為人上人必然有其過人之處,無論古今他們心計和謀略,不是一般人可以比得過。

楚漢後期,劉邦、項羽、韓信三方鼎立,韓信若起兵自立,必給劉邦造成致命一擊,不少人說劉邦對韓信有知遇之恩他不願跟劉邦對著幹。

這時候我們需先到皇權至上這事,皇權之下無論父子兄弟必自相殘殺,何況微不足道知遇之恩在權力面前就如塵埃一樣微不足道。

第一、韓信雖有野心,可其軍權、任免權都在劉邦之手,就是為防止韓信擁兵自重。

第二、韓信一切來自於劉邦,要其缺少威信和資源。

劉邦出身沛縣亭長能做到大漢帝國開國之君,其身邊必然有一群為其出生入死之人,這些人必然為劉邦集團核心。

沛縣、呂氏家族必為其核心集團,享有劉邦集團關鍵權力,其餘集團均按照先來後到之序享有不同權力,韓信所處集團為劉邦集團邊緣人物,必不會享有關鍵權力。

韓信投靠劉邦早期就是小兵,後蕭何發現其才能才成為劉邦集團大將軍,他的一切來源劉邦,根本沒有足夠根基,又跟中堅集團發生衝突,韓信在劉邦集團難有什麼風浪。

韓信雖握有重兵,可劉邦對韓信從頭到尾不信任,安排曹參、灌嬰等人為其副將,這些人為劉邦心腹,人員配屬看劉邦不信任韓信。

韓信只能做好分內之事才能保命,一旦有反意必隨時搞定你,韓信表面有實權,可真正只能算個光桿司令,只要做出不符合劉邦集團事情,隨時都有給奪權可能。

韓信為項羽執戟郎中,想為項羽出謀劃策,項羽瞧不上他,投靠劉邦能從小兵直接成為大將軍,必要感謝劉邦這位伯樂,他只有率軍創佳績,不負劉邦知遇之恩。

《史記·淮陰侯列傳》(《漢書·韓信傳》略同)雲:及項梁渡淮,信杖劍從之,居戲下,無所知名。項梁敗,又屬項羽,羽以為郎中。數以策幹項羽,羽不用。漢王之入蜀,信亡楚歸漢。諸將皆喜,人人各自以為得大將。至拜大將,乃韓信也,一軍皆驚。

韓信為劉邦立下汗馬功勞後,權力慾望也在上漲,他提出立張耳為趙王,重開分封制度,必然和想實行郡縣制劉邦產生不一致想法,可劉邦為大局還是答應韓信要求,這要雙方關係產生裂橫。

劉邦不擔心韓信稱王,而是擔心韓信擁兵自重,威脅到自己,他在井陘戰後奪取韓信軍隊,推翻韓信系列任免制度,並植入自己的勢力,這要韓信十分不爽,威脅劉邦成為齊王后,將原本漢軍變成齊軍,這要劉邦對韓信十分猜忌。

齊人蒯通知天下權在韓信,欲為奇策而感動之,以相人說韓信曰:“漢王遇我甚厚,載我以其車,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聞之,乘人之車者載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豈可以鄉利倍義乎!韓信猶豫不忍倍漢,又自以為功多,漢終不奪我齊,遂謝蒯

可以看出蒯通雖勸韓信造反,韓信認為劉邦不會鳥盡弓藏”,所以謝絕了蒯通。韓信雖為局內人併為未看清劉邦已對其有了不滿,只是現在大局未定不好處理韓信,只能先忍著。

韓信雖為軍事天才,可政治上是白痴,雖有大將軍之位,可劉邦統治集團中大部分人員都支援劉邦,韓信造反不是必死嗎。

韓信在劉邦軍中處處受限,一旦有反意肯定有人要韓信之命,韓信在劉邦軍中無親信。

劉邦軍中精銳並在韓信掌控之內,步兵、騎兵精銳由曹參、灌嬰掌控。

韓信能動用兵馬只有從齊趙等戰役中投降士兵,這些能為韓信謀反事業肝腦塗地,孰輕孰重韓信知道起兵造反這不開玩笑嗎。

韓信雖為漢軍大將軍,可其權力都在劉邦監視之下,只能做劉邦想你做的事情,一旦搞一些么蛾子必然會失敗,多次觸碰劉邦底線,只是現在是用韓信之時,並不能處理韓信。

楚漢戰爭勝利後,沒什麼仗可打,這個時候劉邦放手收拾各大反對勢力,最終韓信死於呂后之手。

只能說韓信雖有軍事才華,可其並無政治頭腦,這也是韓信最終慘死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