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武訓是個什麼樣的人?身份低微的乞丐,卻是讓更多貧困人家上學的人

羅素說:‘’在一切道德品質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

的確,善良是在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品格,一個人身處逆境的人是很難仍懷善良的。但武訓卻不一樣,他是一個身份低微的乞丐,但他卻是很偉大的。他一生都致力於興辦義學,讓更多的貧困人家能有上學的機會。

經歷和願望

1938年12月,武訓出生于山東省堂邑縣柳林鎮的一個姓武的貧困人家。武訓並非他的本名,這是後來清政府為了嘉獎武訓的功績而為他起的名字。武訓在家中排行老七,所以被大家叫作武七,也被人稱作武豆沫。

武訓一家雖然貧窮,但日子還算馬馬虎虎過得去。可在武訓七歲的時候,父親去世了,只留下了家裡嗷嗷待哺的幾個孩子。武訓也因為父親的去世而失去了讀書求學的機會,這是武訓心裡最遺憾的事。

幼年喪父的武訓為了養活自己只好沿街乞討。14歲那年,武訓憑藉一身好力氣離開家庭去外面給人當傭工。因為年紀小,武訓吃盡了苦頭。僱主總是讓武訓做最髒最累的活,還拖欠武訓的工資。而更讓武訓絕望的是,因為他沒有讀過書,僱主還做了假賬不給他工資。武訓氣不過和僱主爭辯,卻被狠狠地打了一頓,在床上躺了三天才恢復。

吃了沒文化的苦,這讓武訓心裡既心酸又無奈。他不敢再去打工,思來想去,20歲的武訓決定行乞興學!

他要讓更多和他一樣沒條件讀書的人能識字兒,不至於像自己一樣。於是,衣衫襤褸的武訓掛著一個破布帶、拿著乞討的碗四處行乞。隨後的十幾年行乞生活裡,武訓的足跡遍佈了山東、河南、江蘇等地。

艱難籌備

行乞的生活並不像電視劇裡所演的丐幫那樣瀟灑自在,反而是非常心酸、艱難。在清朝或者是任何一個封建朝代,乞丐的地位都是最低的,低到可以被任何人打罵、欺負甚至是踐踏。武訓在行乞時經常碰到一些以侮辱別人為樂趣的人,但武訓都忍下來了。他要完成他的願望。

省吃儉用的武訓走走停停,足跡遍佈了大半個中國,終於,在他30歲那年,武訓湊夠了200多吊錢。可能在大多數人眼裡,200多吊錢並不算多,可這全是武訓捨不得吃捨不得穿一點點‘’摳‘’出來的。

從20歲到30歲,這十年來,武訓風餐露宿、省吃儉用。有時候堅持不下去了,武訓就哼著自己編的曲兒:‘’我攢錢,我買田,修個義學為貧寒。‘’此時的武訓頭髮又髒又亂,一張臉也是髒得不行,衣服又破又爛,但是他卻是快樂的。

除了行乞,武訓還學會了一身技能。白天行乞結束後,晚上武訓就紡線織麻,他還時不時的給富人打短工,賺取一些錢,還會給人當媒人、當信使賺取謝禮。

經過多年的辛勞、努力,48歲的武訓終於購置了良田230多畝,積攢了3800多吊錢。錢多了,武訓居無定所沒有地方把這些錢存放。想過來想過去,武訓決定把全身的存款都存放到一個叫楊樹坊的年輕舉人家裡。

楊樹坊為人正直、風評很好,武訓貿然前去拜訪,卻因為低賤的乞丐身份被攔在門外。不甘心的武訓跪了兩天兩夜才感動了楊樹坊,讓他進了楊府。當得知武訓的經歷和崇高的願望的時候,楊樹坊被眼前這個衣衫襤褸的乞丐深深感動了。他答應替武訓存錢,還願意幫他辦學。

興建義學

1888年,50歲的武訓花了整整4000吊錢在堂邑縣柳林鎮的東門外修建了第一所義學,取名為‘’崇賢義塾‘’。三十年的風餐露宿、三十年的省吃儉用,武訓一生未娶,艱難而又堅定的完成著他的夢想。

義學建成後,武訓到當地的知名的舉人、進士家裡跪請他們去義學任教,有了老師不能沒有學生啊,可大多數父母都不願意把孩子送到義學去,他們害怕‘’崇賢義塾‘’的學費太高他們支付不起,儘管武訓一直強調義學不收取任何學費。無奈之下,武訓又一家家拜訪當地有孩子的人家,懇請他們送孩子去上學。

他知道沒文化的悲慘,他不願意這些花兒一樣的孩子以後會和他一樣。

好在義學很快就正式運行了,開學第一天,武訓拜老師拜學生以示尊重。因為不放心,武訓每天都會去義學探視。

有時看見勤勉的老師,武訓欣慰激動得下跪表示感謝;而看見一些懶散的老師,武訓就下跪懇請警示。甚至武訓還會下跪請求不認真的學生認真學習。正因為武訓的認真,老師和學生都不好懈怠。

一時間,‘’崇賢義塾‘’裡學有所成的人數不勝數。

去世

1896年,59歲的武訓因病去世。那一年他正在新來的義學裡探視師生的情況,在學生們清脆、朗朗的讀書聲裡含笑去世。

得知武訓去世的訊息後,鄉親們自發為他送殯,堂邑、館陶、臨清三個縣的全體鄉紳們也都為武訓抬棺送殯。無數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們也自動參加武訓的葬禮。在葬禮上,受過幫助的師生都悲痛大哭,一時間,哭聲震天,在場人無不動容。

載入正史的千古奇丐

武訓一生都在為興辦義學而奔波著,他一輩子沒有娶妻生子。不求回報默默付出的武訓令人感人至深的事蹟還是傳到了朝廷的一些高官耳朵裡。

山東的巡撫張曜聽聞了武訓的事蹟後,被武訓的壯舉深深感動,他特例召見了武訓。交談中,張曜更是被眼前這個眼神清澈、衣衫襤褸的人感動,他大手一揮,免去了義學的徭役。為武訓的人格魅力所折服的張曜為了嘉獎武訓興辦教育的功勞以‘’垂訓於世‘’為其改名為武訓。

隨後,張曜奏請光緒帝給武訓頒發匾額以嘉獎他。在場的官員和光緒帝都被武訓深深感動,光緒帝立即下令頒發匾額,並賜武訓黃馬褂一件。武訓死後,光緒帝悲痛不已,命史官把武訓的豐功偉績寫進清史。

由此,武訓成為了第一個被載入正史的乞丐,後世人尊稱其為‘’千古一丐‘’。

武訓一生善良執著,為了興辦義學的理想而付出一輩子。這個身份低賤的乞丐曾見識過世間的醜陋與無奈,卻仍然選擇了善良。流芳百世,是武訓應得的、也是必得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