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道德經》是中國文學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為何外國人不看好?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道德經》。

老子李耳是道家老祖,東漢道教也是以《道德經》作為根基,以求仙問道作為核心思想,在傳說中,老子抵達函谷關時,編寫了《道德經》,隨後就騎著青牛飛昇了。

即便到了現代,《道德經》依舊還是中國文學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根據聯合國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之外,被翻譯成外國文學最多的文化名著。也就是說外國人知道《道德經》的人遠遠比知道四大名著的人要多。

然而,上世紀七十年代,隨著長沙漢墓馬王堆的出土,考古學家這才發現,今天流傳的《道德經》版本,跟漢朝《道德經》有非常大的差別,原來我們學得都是錯的。

馬王堆漢墓,位於湖南省長沙市瀏陽河旁的馬王堆鄉,1951年,考古學家就發現了長沙有一座大型漢墓,但由於各省的考古學家都在關注明定陵的挖掘,馬王堆的勘探工作也就擱置下來了。

而明定陵的慘痛教訓,考古學界只能將馬王堆定為保護單位,1971年因為修建防空洞,引發了地下坍塌,馬王堆這才面世,馬王堆出土了3000多件文物,大多數都儲存完好。

一號墓出土的辛追夫人更是一具溼屍,出土時,她的面板還有彈性,關節可以彎曲,更神奇的是,辛追夫人還有一頭烏黑靚麗的頭髮,不過在接觸空氣後,都氧化了,至於辛追夫人為什麼能兩千年不腐,實在讓人好奇。

除了辛追夫人之外,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之巨,被譽為“東方的龐貝古城”。

其中帛書《道德經》是現今發現的最古本,因為年代過於久遠,傳世版本的《道德經》跟馬王堆《道德經》還是有很大的差別。

馬王堆《道德經》分甲、乙兩本,甲本共5344字、乙本共5342個字,甲乙兩本到底是什麼名字很難考究,史學界一致稱為《老子》。

司馬遷在史記中說老子著書上下兩篇。這應該說得就是《道德經》,司馬遷雖然也不是老子時代的人,但是能考證到的史料,肯定比我們要齊全的多,他知道上下兩篇也就不奇怪了。

甲本《道德經》我們暫且稱為“德經”、因為古本和今本的開篇天差地別。

今本《道德經》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作為開篇,我們理所當然的認為,這是老子對“道”的認知。

在道教的世界觀,世界萬物的一切源頭都“道”開始,也就是那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老子講的道並不遠,它就在我們身邊,這個“道”我們“視之而弗見”、“聽之而弗聞”。

但是老子屬於道家人物,並非道教,這兩者還是有些差別的,道家思想雖然也闡述了“道”但是老子作為春秋戰國的人,一切還是以治國為準,就像是孔子周遊列國,傳播思想一樣,孔子曾請教過老子,他的儒學思想也帶著一部分道家思想。

因此古本的《道德經》開篇是: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老子提倡做人的品德,認為萬物萬物都應該以“德”為準,其實這也符合春秋戰國的時代背景,春秋戰國雖然禮樂崩壞,但是治國還是以德為準。

古本的《道德經》大約有300多句話,但有700多處遭到了改動,以前晦澀難懂的句子都被簡單話,一些落後於時代的思想,歷朝歷代編寫《道德經》的人都會進行修改,這也造成《道德經》裡面有許多句子牽強附會。

古本和今本的章節也被打亂了,有時為了避諱皇帝的名諱,《道德經》也會將裡面的字用其餘的字代替。

古本中的“道生一……勿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被改成了今本“道生一……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

這種改動太多了,但想要還原過來,也不太可能,畢竟傳世版本的《道德經》經過了數千年的編寫傳承,裡面的一些思想是經過後世整合的,它可能更優於老子的《道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