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薦讀】不管你是學霸還是學渣,都要像俞敏洪一樣,做自己的笨人!

有人說:“人生就像鍵盤,若按幾個鍵會成功,就會重複去按那個鍵。

笨拙的好處,是按不出成功的鍵,只好把所有的鍵都按上一遍,結果得到了出人意料的美好。”

生命裡的笨拙,常是上天對我們的考驗。承受的越多,事後開出的花朵越鮮豔。

笨人,有笨福。

1  笨有笨的好處

“笨有笨的好處”,俞敏洪在一本書中這樣寫道。

小時候的俞敏洪特別的笨,因為背書慢,經常被老師批評。

要求背誦的課文,別的同學利用課餘時間讀上幾遍就會背了。

而他,無論怎樣努力,都無法當天背出課文。往往要磨上好幾天,讀上數百遍。

雖然在背書上他浪費了很多時間,但一遇到考試,好處就顯現出來了:

有些背書快的學生,忘記的也快,複習的時候就要重新再背;

而他由於笨,讀了無數遍才背會的課文,早已爛熟於心,反倒不容易忘記,並且可以省出背書的時間,多做幾道習題。

因此,他每次都能輕鬆應對考試。

笨,並沒有成為阻礙俞敏洪成功的絆腳石,反而讓他明白了努力的重要。

網上流行這樣一句話:“天賦,決定一個人的上限;努力程度,決定一個人的下限。

以絕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之低,遠遠沒有達到要去拼天賦的地步。”

我們無法決定自己的天賦,但可以左右自己努力的程度。

2. 笨人也能有所成就

晚清名臣曾國藩,是一個出了名的笨人。

他曾在家書中多次稱自己“愚陋之至”。

極為推崇他的梁啟超,也曾評價:“在並時諸賢傑中稱最鈍挫。”

跟同時代的那些名人、豪傑相比,曾國藩是智商最低的那個。

他考進士時,就只得了個三甲末等的成績,按例只能到地方上做縣令,不可能被選入翰林院。

他找人幫忙,將自己的文章獻給當時的大學士穆彰阿,希望能被對方看中。

穆彰阿看了他的詩文,覺得平平無奇,就隨手丟在了一邊。

曾國藩並沒有放棄,他拿出當年讀書的勁頭,一次又一次地將詩文獻上去,穆彰阿一次又一次地丟掉,十多次後,穆彰阿被他的這股鍥而不捨的精神感動了,終於決定見他一面。

穆彰阿對他說:“你天賦不高,中等還偏下,但你身上有種毅力,我們國家就缺這樣的人。”

這番話讓曾國藩激動不已,後來,他憑藉這種毅力,“結硬寨,打呆仗”,立下赫赫戰功,成為了晚清的“中興之臣”。

曾國藩曾說:“天下之至拙勝天下之至巧。”

天下間看似最笨最拙的東西,卻能夠勝過天下最聰明最巧妙的東西。

成功從來都不是聰明人的專利,天道酬勤,上天從不辜負腳步不停的趕路人。

3.最管用的方法是笨方法

王羲之和王獻之父子倆,在書法上並稱“二王”。

獻之自幼便跟從父親學習書法,有一次,他覺得自己的字寫得不錯了,跑去問父親:“我現在可以出師了嗎?”

父親搖搖頭,指著院子裡十八口大缸說道:“需得將這些缸盛滿墨水,再將這墨水蘸完,你的字才會有骨架,到那時候再談出師。”

獻之按照父親的方法,認真地練完了十八缸墨水,終於成為歷史上著名的書法家。

“十八缸水”的方法雖然有些笨,但這種枯燥又單調練習,訓練的是技能,磨練的卻是心性。

越簡單的筆劃,越需要最艱苦的練習;越複雜的事情,越需要用對笨方法,笨方法亦是如此,坐得了冷板凳,耐得住磨刀石,一步一步,穩紮穩打,才能厚積薄發。

華羅庚曾說:“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

開啟大門的常常是最後一把鑰匙,成就非凡的往往是笨方法。

4.笨,是一種更高階的聰明

《老子》曰:“大智若愚。”

那些看似笨拙的人,只是不屑於耍“小聰明”,笨,是一種更高階的聰明,是一場持續的修行,是一層守拙的境界,是一縷非凡的智慧。

不必仰慕天賦異稟的天才,更無需羨慕機關算盡的聰明,只要你去努力成為自己,哪怕笨拙一點,也不會辜負了人生。

宣告:本篇圖文來自網路,在此僅作公益分享,目的是出於傳遞更多正能量資訊。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